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念叨歸念叨,她還是仔細檢查了門窗,把防滑墊鋪在門口:"兒子明天要上班,可不能讓他摔著。
"菜市場里,菜販子們凌晨就把菜筐墊高了:"雨水一多,菜容易爛,進價又貴,賣便宜了虧本,賣貴了顧客又嫌。"買菜的阿婆皺著眉挑青菜:"這雨天的菜,葉子上都是泥,價還漲了,過日子真是處處要算計。"最讓人擔心的是獨居老人。
社區(qū)網(wǎng)格員小陳的筆記本記得滿滿當當:"李大爺家住在一樓,排水口容易堵;張奶奶耳背,得上門提醒關(guān)窗。"他冒雨跑了好幾棟樓,敲開老人家門時,后背都濕透了:"阿婆,明天別出門啊,有啥事打我電話!
"雨還沒下,街上的便利店已經(jīng)擺滿了應(yīng)急物資。手電筒、蠟燭、礦泉水堆成小山,老板娘一邊補貨一邊說:"上次暴雨停電,這些東西賣斷貨,今天得多備點。"有年輕人來買沙袋,嘟囔著:"租的房子在地下室,萬一進水,電腦和行李就完了。
"網(wǎng)絡(luò)上,關(guān)于暴雨的討論越來越熱。
有人分享防雨妙招:"車門上貼防水條,發(fā)動機就不怕進水了。"有人提出疑問:"為啥每次暴雨,有的地方積水深,有的地方卻沒事?
排水系統(tǒng)能不能統(tǒng)一修修?"更多人在點贊一線的守護者:"消防員、交警、社區(qū)工作者,他們才是暴雨里的定心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看著窗外漸漸暗下來的天,心里忍不住想:暴雨是場考驗,考驗著城市的排水能力,也考驗著每個人的應(yīng)急意識。那些提前清理排水口的工人,那些挨家挨戶提醒的網(wǎng)格員,那些在雨中堅守的交警,他們的努力,讓這場暴雨多了些溫暖。但總有些地方讓人放心不下:偏遠山區(qū)的通信會不會中斷?
老舊小區(qū)的危房有沒有人排查?這些問題,藏在暴雨的陰影里,等著我們一起去解決。雨就要來了,收拾好家里的雜物,檢查好門窗和電路,記住別去積水的地方蹚水,別在大樹下躲雨。
更別忘了,給身邊的老人和小孩多一句提醒,給一線的守護者多一份理解。風雨再大,只要咱們提前準備、互相照應(yīng),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這場暴雨,是挑戰(zhàn),也是一面鏡子,照見我們的不足,也照見人間的溫情。
等雨過天晴,回頭看看,那些在雨中堅守的身影,那些互相幫助的瞬間,才是最珍貴的記憶。至于明天的雨到底有多大,咱們心里有數(shù),手里有招,就不怕它來勢洶洶。
你說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