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洋大學師生參加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

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

五四精神

是五四運動創(chuàng)造的寶貴精神財富

它所代表的精神

不僅限于一個愛國運動紀念日

當新青年們因為愛國
結識了“德先生” “賽先生”“費小姐”

古老的中國煥然一新

開始走向世界

在那個吐故納新的歷史時期

天津這片熱土上

涌現(xiàn)出大批群星璀璨的知識分子

李大釗、周恩來、

張?zhí)?、于方舟、王正?/p>

鄧穎超、郭隆真、張若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右一為李大釗

今天

我們再次回望那個波瀾壯闊時代中

天津熱土上青年的模樣

從那些永遠風華正茂的青年人身上

汲取求索新時代的力量

李大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9年的李大釗 年僅30歲

前一年

經(jīng)章士釗推薦

李大釗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

外人以為李大釗是一位熟悉圖書管理的人物

其實,他的專長在政治學

而他政治學的基礎

則開始于18歲到24歲

在天津北洋法政學堂的學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修繕后的北洋法政學堂禮堂舊址外觀

1907年9月2日,李大釗開始了6年的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堂的學習之旅。李大釗除繼續(xù)學習英語外,開始學日語。每周上36節(jié)課。

天津是戊戌時期維新思潮的發(fā)源地之一。1895年,正當康有為、梁啟超在北京借“公車上書”聲勢,開強學會、辦《中外紀聞》,進行維新動員準備之時,擔任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的嚴復在天津《直報》發(fā)表了影響頗大的《辟韓》、《原強》、《救亡決論》、《論世變之亟》等一系列文章;不久,又在《國聞報》連載轟動一時的《天演論》。這些書大部分成為后來包括李大釗在內(nèi)的一大批法政學生、學者必讀的、重要的教科書或參考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6年9月李大釗(前排中)與“憲法公言社”同仁合影

1911年,東三省人民激于日本強施安奉鐵路改建工程和俄國侵蝕邊境,窺視蒙古造成的危機,組成了第四次請愿赴京代表團。代表團路過天津,受到學生熱烈歡迎。天津學生當即組織“帝國學生同志會”、“全國學界請愿同志會”等團體,發(fā)動各校學生投入請愿運動。大家選出8名代表,李大釗是其中之一。當天,全校和其他各校學生一起罷了課。

在校期間,李大釗因辦《言治》月刊事給天津人孫洪伊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洪伊曾參與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的創(chuàng)辦,對該校情況比較關心?!堆灾巍吩驴霭婧?,李大釗的文章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思想文字俱佳。國內(nèi)各報轉載《言治》的文章,李大釗的文字被轉載的最多,他因此被譽為“北洋二杰”之一,從而更加受到孫洪伊的器重。

1913年夏,李大釗得到天津人孫洪伊在經(jīng)濟上支持他出國留學的允諾,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系留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9年9月,李大釗在天津基督教維斯理堂(今和平區(qū)濱江商廈所在地)對天津青年發(fā)表講演。

“五四”運動期間和之后,李大釗和天津的周恩來、張?zhí)?、于方舟都有密切交往,并指導和支持了天津的中共黨團成立和建設。

1919年9月,覺悟社成立后,李大釗接受周恩來的邀請,在天津基督教維斯理堂(今和平區(qū)濱江商廈所在地)為天津青年作《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十月革命勝利的意義》的演講中指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運動必須堅持到底”。他還告誡青年們,“一要不承認一切賣國條約和密約,二要實行民族獨立自決,三要打倒賣國賊和一切危害人民的人”。

李大釗和陳獨秀都是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旗手和領軍人,也是志同道合的親密戰(zhàn)友。

1920年年初,李大釗化裝成趕車人,送陳獨秀離開北京,經(jīng)天津去上海。據(jù)目擊者說:“李大釗和陳獨秀在去天津的騾車上決定在北京和上海各自建立黨的組織機構?!焙髞黻惇毿阒滦爬畲筢?,征求對黨的名稱的意見,提出是否叫社會共產(chǎn)黨時,李大釗堅定地回答,“叫共產(chǎn)黨。”這也是現(xiàn)在廣為流傳的“南陳北李,相約建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大釗在列寧追悼大會上發(fā)表演說

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和嘉興召開,從此,中國進入了開天辟地的新時代。在此之前,李大釗對天津黨團組織建設十分關注,在他的親自指導下,1919年9月,建立了天津革命團體組織——新生社(今和平區(qū)建設路蕓芳里2號)。1920年,在他的安排和支持下,以新生社為基礎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這個研究會后來成為天津早期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組織基礎。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李大釗被孫中山指定為五人主席團成員之一。大會結束后,他指示于方舟等人,返回天津籌建天津地方黨組織。同年9月,中共天津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正式成立,于方舟任委員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英勇就義的李大釗(中立者)

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闖進蘇聯(lián)大使館駐地,逮捕了李大釗等80余人。李大釗備受酷刑,在監(jiān)獄中,在法庭上,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軍閥不顧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悍然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nèi)。李大釗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時年38歲。

周恩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9年,周恩來21歲

這年4月周恩來從日本回國

原因之一是

段祺瑞軍閥政府一意孤行

向日本帝國主義出賣主權

周恩來覺得祖國更需要他

原因之二是

南開學校這年正要

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所現(xiàn)代私立大學

張伯苓希望他回國上大學

回國的周恩來碰上了“五四”運動爆發(fā)

他成為了天津學生運動的領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4年,在天津南開學校讀書時的周恩來。

1913年,15歲的周恩來考入天津南開學校。1917年夏,他以全班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

1917年9月,周恩來在朋友的資助下湊夠了路費,東渡日本。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7年9月,周恩來赴日本求學。這是他與留日同學合影,后排右一為周恩來。

1919年,年輕的周恩來回到祖國,發(fā)現(xiàn)民怨沸騰,到處是一片要求變革的呼聲。幾個星期以后,憤怒迸發(fā)了。5月4日,愛國學生反對軍閥政府的運動震撼著北京,很快發(fā)展到全國各地。天津的學生群起響應,在全市舉行了抗議游行,并成立了學生聯(lián)合會,領導所有學生的愛國活動。學生聯(lián)合會決定出版《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報》,宣傳新思想、新潮流,周恩來欣然同意挑起主編的擔子。

由周恩來主編的這份報紙每周出兩期,很受歡迎。不久以后改為日報,發(fā)行量達兩萬多份——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短旖驅W生聯(lián)合會報》是主要供學生閱讀的報紙,但它也吸引了教育界以外的讀者,在華北各地以及上海、南京都有訂戶。這份報紙不僅報道有關國內(nèi)外大事的新聞,還刊登了不少文章,以通俗的語言解釋,為什么當時的統(tǒng)治者要對欺壓中國的列強卑躬屈膝。它呼吁所有的愛國者斗爭到底,鏟除封建官僚統(tǒng)治。周恩來作為主編,撰寫了大部分社論,筆鋒辛辣,犀利。他還以“飛飛”的筆名發(fā)表專欄文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9年9月25日,南開大學開學紀念留影,后排左一為周恩來

但是,天津的學生運動缺乏集中的領導和統(tǒng)一的行動。當年9月,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和女學生組織的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的部份領導人組成覺悟社。

1920年1月,天津警方鎮(zhèn)壓抵制日貨的愛國運動,查封了學生聯(lián)合會等愛國團體。覺悟社決定發(fā)起抗議示威。由周恩來、郭隆真、張若名等率領示威群眾到直隸省署請愿,他們與二十幾名學生代表一起被反動當局逮捕入獄,關押了六個月。

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警方不得不將拘留的代表轉移到河北省法院,采取法律方式解決。不料,站在被告席上的周恩來卻控訴腐敗的政府,把法庭變成了控告反動政府的場所。

7月17日,二十四名被告全部獲釋。他們的同學和支持者們歡欣雀躍,把大紅花和上面綴有“為國犧牲”四個金字的紀念章戴在他們胸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法國勤工儉學時的周恩來

1920年11月7日,周恩來和多位覺悟社成員登上去波爾多號郵輪赴法國留學。在法國,他通過比較(期間還去過英國),終于認準了馬克思主義,從此走上偉大的曲折的為馬克思主義信仰而奮斗的革命生涯。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去世。16日,他的部分骨灰按照他生前遺愿,灑在天津海河入???。

鄧穎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9年的鄧穎超年僅15歲

是覺悟社中最年輕的女界領導者

1919年,為更好地組織天津學生運動,以周恩來、馬駿為代表的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和女學生組織的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的部份領導人組成覺悟社。女界愛國同志會方面推選的知名人物包括郭隆真、張若名、鄧穎超和劉清揚等。鄧穎超當時十五歲,是他們之中最年輕的一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9年9月16日,覺悟社成立,前排右三為鄧穎超、后排右一為周恩來

覺悟社出版了不定期刊物——《覺悟》,要求所有的領導成員以筆名撰寫文章??紤]到將來組織要擴大,他們一共編了五十個號碼,由成員們拈鬮決定。周恩來拈到五號,鄧穎超拈到一號。為了聽起來象中國人名字,他們都根據(jù)號碼的諧音取了筆名,周恩來稱“伍豪”,鄧穎超叫“逸豪”。這兩個筆名兩人后來使用了許多年。由于時局的變化,《覺悟》出了一期就???,覺悟社本身也在第二年春天停止了活動。但它在停止活動前,還在反對當局的斗爭中起了最后一次積極的作用。

張若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9年,17歲的張若名

成為“覺悟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

是天津“五四運動”的領導者之一

1916年,張若名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當時聞名遐邇的“重點學?!薄爸彪`第一女子師范學?!保c鄧穎超同為學員。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中,張若名被選為“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評議會主席,天津“女屆愛國同志會”評議部部長。旋即,又作為“女愛會”代表,參加了“天津各界聯(lián)合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25年,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成員合影。左二為張若名

張?zhí)?/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9年

張?zhí)缀椭芏鱽矶际?1歲

他是即將畢業(yè)的天津北洋大學學生

“五四”運動爆發(fā)

張?zhí)?/p>

在北洋大學成立了

中國大學生最早革命團體之一

“社會改造社”

團結青年學生

建設民主、自由和科學文明的國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五四愛國運動時,張?zhí)追e極投身其中

1915年,張?zhí)卓既氡本┐髮W預科,冬轉考入北洋大學法科預科。大學階段的張?zhí)鬃鳛樘旖驉蹏鴮W生的重要成員,率先接觸到李大釗、陳獨秀等人,在他們影響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啟蒙,并為之奮斗終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益世報》報道張?zhí)赘疤凉良敖紖^(qū)演講情況。

在北洋大學時,張?zhí)走厡W習邊勤工助學。從1918年5月開始,參與了《華北明星報》的編輯,工作中接觸到與俄共(布)、共產(chǎn)國際有十分密切關系的北京大學俄文教師柏烈偉,成為他的翻譯和助手,時常翻譯蘇俄文獻?!度A北明星報》本身亦經(jīng)常報道蘇俄情況及其他國家的布爾什維克運動的內(nèi)容。這為張?zhí)状蜷_了一扇通往革命道路之門。

歷經(jīng)五四運動的洗禮,張?zhí)追e累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產(chǎn)生結合,豐富了張?zhí)椎母锩J識。1920年3月他參加了李大釗、鄧中夏、羅章龍等發(fā)起的馬克主義研究會。

1920年4月,共產(chǎn)國際和俄共(布)遠東局派維經(jīng)斯基來中國了解革命情況,張?zhí)捉?jīng)柏烈偉介紹擔任其秘書,與李大釗、陳獨秀等人見面,醞釀創(chuàng)立中國共產(chǎn)黨黨團組織,張?zhí)兹虛畏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zhí)着阃S經(jīng)斯基會見李大釗、陳獨秀

1921年2月,共產(chǎn)國際在伊爾庫茨克成立遠東書記處,要求中國的共產(chǎn)主義組織派代表去。李大釗等商議,派張?zhí)浊叭沃袊茣浺宦?,意味著張?zhí)讖氐鬃呱蠠o產(chǎn)階級職業(yè)革命家的道路。他擔任過維經(jīng)斯基、馬林、達林、鮑羅廷等共產(chǎn)國際代表的翻譯和秘書,并以他無窮的精力、淵博的知識贏得了各國共產(chǎn)黨人對他的尊重,顯示了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被譽為"真正的國際主義者" 。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共產(chǎn)國際遠東書記處工作人員合影(右二為維經(jīng)斯基,右三為舒米阿斯基,右七為達林)。張?zhí)兹沃袊茣洝?/p>

1927年12月12日,擔任廣東省委書記兼省委軍委書記的張?zhí)?,奉命組織廣州起義,擔任總指揮。在準備工作緊張進行是,起義消息被泄,張?zhí)桩敊C立斷提前一天起義。12日下午,經(jīng)過起義軍民浴血奮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重要陣地被占領,敵人直撲總指揮部而來。張?zhí)咨硐仁孔?,趕赴前線指揮,不幸在途中遭遇敵人伏擊,壯烈犧牲,年僅29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zhí)最I導廣州起義(油畫作品)

張?zhí)塾米约旱臒嵫颓啻痕`行了他年少時立下的"愿化作震碎舊世界驚雷" 的誓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zhí)自趹?zhàn)斗中犧牲(油畫作品)

于方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9年,于方舟19歲

“五四”運動爆發(fā)

于方舟立即投身于反帝愛國斗爭的革命洪流

1920年

于方舟與周恩來等

率天津愛國學生千余人赴直隸省公署請愿

被捕入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方舟生于直隸省寧河縣(現(xiàn)為天津市寧河區(qū))俵口村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17年秋,于方舟考入天津直隸省第一中學。中學時期,于方舟面對神州破碎、民不聊生的凄慘景況,自警道:“狂瀾四面嚴相逼,群生彼岸須舟亟。方舟負任一何重?方舟遭境一何逆?”遂以“方舟”為名,以此自奮,愿做“渡人之舟”,把祖國人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于方舟立即投身于反帝愛國斗爭的革命洪流。他組織“學生救國團”,任團長,并先后當選為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評議委員、天津市各界聯(lián)合會學生代表。9月,他倡導組織了進步團體“新生社”,創(chuàng)辦了《新生》雜志。

1920年1月29日,于方舟與周恩來等率天津愛國學生千余人赴直隸省公署請愿,要求政府釋放此前被捕的愛國人士。學生的正義行動遭到軍閥當局的野蠻鎮(zhèn)壓,于方舟與周恩來、郭隆真等請愿代表被捕入獄。在獄中,他與周恩來等一起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在全國輿論和天津各界群眾聲援下,于方舟等人被反動當局釋放。

在周恩來獄中編寫的《警廳拘留記》和《檢廳日錄》兩部珍貴的史料中,有許多關于戰(zhàn)友于方舟的記載,平實的字里行間,流露著欣賞。

據(jù)周恩來記錄,他們剛剛被關押一個星期,荷槍實彈的警察,便開始懼怕手中只有一支筆的于方舟了。看守于方舟的警察不僅增加了一個,而且他每一拿筆,警察就虎視眈眈地站在旁邊。只因他入獄即寫了一篇長文請求買書,卻因文字犀利而讓警察誤以為是打算向外傳遞的文稿。

出獄之后,包括于方舟、周恩來、馬駿、郭隆真等人在內(nèi)的許多學生都被學校開除了學籍?!皩τ谛貞丫葒硐攵诛L華正茂的這群熱血青年而言,失去了讀書求學的路徑,其實心中都是痛苦的?!?/p>

當時,由于周恩來等人多數(shù)家在外地,于方舟的父親便將他們都接到家中療養(yǎ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23年,于方舟進一步確定了他此生的航向。

那一年,經(jīng)中國共產(chǎn)黨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的介紹,于方舟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一邊在南開大學求學,一邊積極從事黨的工作,成為中共天津地方黨、團組織的最早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者之一。發(fā)動群眾投入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組織領導天津工人大罷工;成立天津各界聯(lián)合會;發(fā)表愛國演講;創(chuàng)辦《工人小報》和《救國報》……革命洪流之中,那一葉渡人之舟,不知疲倦地忙碌著。

周恩來曾回憶:“1926年春天,奉系軍閥卷土重來,白色恐怖越來越嚴重,革命工作更加艱苦……于方舟每天僅用白開水和大餅充饑。但他仍然堅持斗爭,經(jīng)常徹夜不眠地緊張工作?!?/p>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黨確立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各地紛紛舉行武裝起義。1927年10月,于方舟率眾準備重奪玉田城時不幸被捕,隨即犧牲,年僅27歲。

王正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9年 王正廷37歲

他作為出席巴黎和會

中國代表團五位全權代表之一

拒簽不平等協(xié)約的意見最為堅決

在中國代表團拒簽協(xié)約過程中

起了重要作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正廷,1896年考取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前身)二等學堂,1900年升入頭等學堂研習法科,后入美國耶魯大學繼續(xù)深造,是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家。

1919年,王正廷受孫中山委派,作為南方廣東革命政府代表,成為出席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的五位全權代表之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19年1月27日,巴黎和會討論山東問題時,臨時邀請中國代表參加,日本代表牧野伸顯在會上發(fā)表聲明,要求繼承德國在山東的各項權益。會后,中國代表團商議對策。次日下午,王正廷偕顧維鈞出席會議,先由王正廷簡短致辭,而后顧維鈞逐一駁斥日方的無理要求,在會場上引起轟動。列強不得不在口頭上對中國表示同情。

然而,在強權面前,列強相互勾結,試圖由日本繼續(xù)強占山東。4月30日,英、美、法三國首腦會議議決和約關于山東問題各條款,即《對德和約》完全滿足了日本提出的各項要求。

5月6日,代表團向和會提出對山東問題各條款“聲明保留”,王正廷在這一點上主張甚力,毫不動搖。5月19日,陸征祥在發(fā)給北洋政府外交部的電報中稱:“王正廷意見,大概保留一層不能辦到,則無論如何,彼決不簽字”。北洋政府此時正在五四運動的風浪中動蕩不定,只好認可代表團的建議。

王正廷、顧維鈞等百般努力,英、美、法仍然拒絕中國代表團“保留簽字”的方案。北洋政府聞訊后方寸大亂,喪失了最后一絲勇氣,電令代表團在《對德和約》上簽字。在此緊要關頭,王正廷抱著“勢必死爭”的信念,不惜違背禁令,向國內(nèi)媒體揭露了北洋政府訓令代表團簽字的通電,闡明一旦簽字,將“氣餒勢孤,永劫不復”,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國內(nèi)民眾反帝拒簽運動的高漲。

面對國內(nèi)民眾的強大壓力并在自身的愛國心驅使下,在巴黎參加和會的中國代表團最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也保留了山東問題上將來發(fā)生逆轉的可能性。

王正廷回國后在北洋政府歷任魯案善后事宜,與日本公使洽商歸還德國在山東之權益,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終獲協(xié)議,膠濟鐵路、山東礦權以及青島郵政均返還中國,1923年青島歸還中國。1924年任外交總長,與外國列強達成關稅自主。1928年任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在任三年半終與各國列強協(xié)議取消治外法權,從1923年開始,王正廷一直為取消列強的治外法權而努力,曾分別于1923年、1924年兩度因內(nèi)閣未受理他的取消治外法權的建議而辭去外交總長之職??箲?zhàn)時期曾任駐美大使、國民政府委員、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等職,是民國時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同時他還是中國第一位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是“中國奧運第一人”。

王正廷有言:“我一生有一樁得意事,就是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青年興則國家興

青年強則國家強

五四運動100余年來

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xù)奮斗

用青春之我創(chuàng)造青春之中國

今天,五四青年節(jié)

把這些話送給每一個正值青春的你我

愿我們永遠朝氣蓬勃

繼承先輩五四之精神

一路逐夢前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編輯 | 馬瑞

綜合 | 三聯(lián)生活周刊 中國青年報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檔案館 人民日報 人民網(wǎng) 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城市記憶故事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