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全國勞動模范、國網(wǎng)永川供電公司智能巡檢班首席工程師何濤:手搓噴火無人機 破解清障大難題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崔曜
4月24日上午8點半,在國網(wǎng)永川供電公司“無人機裝調(diào)檢修工市級(首席)技能大師工作室”里,輸變電運檢中心智能巡檢班首席工程師何濤正在加工一個無人機螺旋儀的零件。

四月二十四日,何濤在加工無人機零件。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放棄“坐班”,成為一名專職飛手
從小喜歡鼓搗航模的何濤,從2012年開始接觸無人機?!爱敃r叫多旋翼飛行器,就是電機加螺旋槳這么一種簡單結構,算是無人機的雛形。”
出于興趣,他自掏腰包先后花費20余萬元購買各種零部件,用于組裝、改裝無人機。
無人機的螺旋槳轉速高,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何濤挽起衣袖從車床取出加工好的零部件,無意中,顯露出手腕處清晰可見的傷疤。他介紹,左手腕主靜脈、右手腕肌腱,都曾被螺旋槳劃傷過。
2015年7月,國網(wǎng)重慶永川供電公司購置了第一臺四旋翼無人機用于巡檢。得知這一消息,何濤主動放棄機關工作,申請成為一名專職飛手。
智能巡檢,將工作效率提升5倍
當時,無人機巡檢在全國都沒有成熟的方案。要想使用無人機代替人工巡檢線路,必須對現(xiàn)有無人機進行改裝。
在一次調(diào)試中,何濤不小心觸發(fā)放在地上的遙控板,雙手被高速旋轉起來的螺旋槳劃傷。
因為傷勢比較重,一個多月后他才基本痊愈。
康復后的何濤沒有放棄,反復設計、不斷修改與調(diào)試,當年便讓無人機成功應用于巡檢工作。
如今,該公司18人智能巡檢班負責永川1547公里輸電線路、5000公里配網(wǎng)線路的桿塔巡檢作業(yè),工作效率提升足足5倍。
“三、二、一,噴火!”在永川區(qū)一個鄉(xiāng)鎮(zhèn),伴隨著倒數(shù)聲,何濤按下按鈕,懸停在空中的無人機猛然噴出一米多長的火焰,瞬間將高空電線上的纏繞物燒成灰燼。
噴火無人機也是何濤耗費心血研發(fā)出來的。
開先河,研發(fā)噴火清障無人機
2016年何濤發(fā)現(xiàn),用傳統(tǒng)方法處理輸電線路上的風箏、塑料薄膜等空飄物是個大難題:一方面是因為需要停電操作,另一方面則是人工高空作業(yè)較為危險。
“我開始思考:無人機除了巡檢,能不能有更廣泛的應用?能不能將火焰噴射器裝在無人機上,帶電清除線路異物?”何濤回憶道。
這個操作在當時幾無先例。何濤利用身邊一切可以獲得的材料,對那臺小型四旋翼無人機進行改造升級——家里的密封盒被拿來當作油箱,就連汽車雨刮器噴水泵也被“征用”作為油泵使用……
歷經(jīng)一個多月的反復研究和試驗,重慶首臺四旋翼噴火清障無人機出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這款噴火清障無人機在塑料袋、馬蜂窩等電線附著物清除方面效果奇佳,只要十幾秒就能清理完畢。
如今,何濤的噴火清障無人機已發(fā)展到了第四代。這第四代清障無人機創(chuàng)新搭載了“矢量”噴嘴,操作人員可以在無人機懸停不動的情況下,單獨操控噴嘴調(diào)整火焰噴射方向,清障成功率進一步提升。
來源:重慶日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