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和文末!

面對美國揮舞的關稅大棒,一直被視為“小跟班”的日本,在目睹中國反制取得成效后,這次似乎不再打算忍氣吞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5月2日,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公開表示:“作為持有萬億美元美債的國家,我們完全可以將此作為談判中的重要籌碼。” 如果談判無法達成共識,這張“金融王牌”很可能被使用,以確保國家利益不受損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樣的態(tài)度,與大家印象中一貫順從的日本形象截然不同,過去那種溫順模樣正悄然改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手握萬億美債,日本這次真敢掀翻桌子嗎?

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近期的一番話,確實引起了廣泛關注。他明確指出日本財政部持有超過一萬美元的美債,并將其定位為日美貿易談判中的關鍵砝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雖然沒有直接挑明,但意思顯而易見:如果美國執(zhí)意對日本汽車加征重稅,東京方面或許會在金融市場上通過拋售美債予以反擊。

這與他在首輪談判前聲稱“不會用美債進行報復”的表態(tài)形成了鮮明對比。一旦付諸行動,影響不可小覷,畢竟日本是美國國債最大的海外持有者之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今年4月,受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日本投資者在短短兩周內拋售了超過200億美元的外國債券,創(chuàng)下近二十年來的記錄。當時主要拋售的是其他外國債券,尚未大規(guī)模針對美債,但市場已經有所波動。

美國財政部內部對此早有擔憂,有人猜測特朗普政府之前給予多個國家90天的關稅緩期,可能就是為了避免金融市場出現(xiàn)劇烈波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今,日本直接將美債與貿易談判掛鉤,無疑觸動了美國的神經。美國自身背負著36萬億美元的債務,按當前利率計算,僅利息支出就占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上個月日本機構的一次小規(guī)模拋售,已使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略有上升。

接下來幾個月,美國還需應對數(shù)萬億美元國債到期的壓力。在此關鍵時刻,如果日本這個重要債主帶頭大幅減持,極有可能引發(fā)連鎖反應,沖擊美國債券市場,甚至影響信用評級,進而波及股市。特朗普政府原本希望通過極限施壓快速解決問題,卻可能適得其反,自食其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本為何甘冒風險?

那么,日本政府為何一反常態(tài),寧愿與主子玩這場高風險游戲,也不愿在關稅問題上輕易妥協(xié)呢?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要求過于苛刻,根本不像正常的貿易談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jù)透露,美國不僅要求日本大量采購美國商品,尤其是汽車和農產品,試圖迅速消除貿易逆差,還要求日本大幅提升駐日美軍費用,例如從20億美元增加到80億美元。

此外,美國還希望日本配合圍堵中國,并接受日元大幅升值。這些條件疊加在一起,在日本看來無異于全面掠奪,將動搖其經濟根基,影響長遠發(fā)展。代價實在太過沉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汽車產業(yè)是日本經濟的支柱,盡管部分關稅暫時擱置,但懸在日本出口汽車頭頂上的基礎關稅、潛在的25%汽車關稅以及鋼鋁關稅,足以讓整個汽車行業(yè)及其上下游產業(yè)鏈陷入困境。

日本早已對美國進口車實行零關稅,但美國車在日本市場表現(xiàn)不佳,更多是因為產品競爭力不足,而非關稅問題。美國卻強求日本解決美國車的銷售難題,這顯然不合理。面對可能失去未來的風險,日本政府選擇強硬對抗,也就不足為奇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的反制是否奏效,給了日本啟示?

中國的應對策略也為日本提供了參考。面對美國的關稅威脅,中國采取了對等反制措施。最近有跡象表明,美國似乎主動尋求與中國重新對話,盡管中國回應謹慎,表示需要“評估”對方誠意。這種風向的變化,讓一些國家意識到,美國并非不可撼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本從中看到了機會。既然中國能夠頂住壓力,甚至讓美國率先表現(xiàn)出緩和意愿,那么憑借自身的經濟體量和手中的金融王牌,日本或許也能在談判中爭取更多主動權,避免重蹈當年“廣場協(xié)議”后“失去幾十年”的覆轍。

在美國試圖將所有壓力轉嫁給日本時,中國的堅韌無疑給了日本信心,使其相信強硬并非絕路。亮出底牌、表明決心,或許才是保護自身利益的最佳途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經濟并非堅不可摧,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第一季度GDP增長出現(xiàn)負值預警,居民消費意愿下降,連高盛這樣的金融巨頭都下調了增長預期。

關稅這把雙刃劍的負面效應正逐步顯現(xiàn):國內物價上漲,農民失去海外市場訂單,物流行業(yè)受到影響,港口吞吐量減少,甚至關鍵礦產的供應鏈也面臨潛在問題。這些問題最終可能對國內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前財政部長耶倫此前警告稱,關稅戰(zhàn)不僅阻礙美國利用進口資源進行產業(yè)升級,還可能損害其自身經濟,因為許多進口商品是用于國內再生產的。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打出美債這張牌,不僅僅是為了眼前這點貿易利益,更像是一種戰(zhàn)略調整。它可能判斷,在全球貿易格局可能發(fā)生重大變化之際,過度依賴單一強權并非長久之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爭取更有利的談判地位,甚至在客觀上與中國立場形成某種呼應,或許能為日本爭取更大的回旋余地。

目前,美日第二輪關稅談判號稱“坦率開放”,但并未取得實質進展,僅同意加快節(jié)奏繼續(xù)談判。這種僵持本身,就體現(xiàn)了日本立場的變化。特朗普政府原本想速戰(zhàn)速決,樹立幾個“順從”榜樣,卻在日本這里碰到了硬釘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現(xiàn)在,棋局變得更加復雜。美國不僅要應對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及其帶來的經濟壓力,還要面對重要盟友日本可能從金融層面發(fā)起的挑戰(zhàn)。如果兩條戰(zhàn)線同時吃緊,對美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結語

特朗普政府當初揮舞關稅大棒,倚仗的是美國作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優(yōu)勢地位,以為全世界都會乖乖聽話。然而現(xiàn)實卻更為骨感:強壓之下,不僅有硬頂?shù)那闆r,還可能引發(fā)盟友體系內部的離心力和策略反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甲方”優(yōu)勢遭遇“債主”反制,這場戲便變得格外精彩。日本是否會真正大規(guī)模拋售美債尚屬未知,更多像是極限施壓下的威懾。但信號已經發(fā)出。

面對美國主動尋求對話的姿態(tài)、中國的謹慎評估,以及日本亮出的金融籌碼,特朗普政府恐怕需要重新權衡這套打法的成本與后果。這場多方博弈仍在繼續(xù),主動權似乎不再完全掌握在最初發(fā)難者手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財聯(lián)社---2025.05.02:《日本財務大臣稱美債可當談判籌碼》原文刊登于新浪財經---2025.05.02:《日本財務大臣首提“美債持倉作為關稅談判籌碼” 釋放戰(zhàn)略威懾信號》原文刊登于光明網(wǎng)---2025.05.02:《中方回應美多次主動傳遞信息希望談起來:正在評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