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7年張云逸將軍收到人大常委辦公廳轉來的一封信,寫信人是某部隊的一位連長。
對方在信中說道,自己家在山東文登縣的某個小村莊,父親因得罪村干部而屢次受到欺負。
老父親在家天天以淚洗面,他在連隊聽說消息后,非常牽掛,但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回去查看情況,無奈之下只好報告給上級,希望能得到幫助。
張云逸是我國開國大將,而后更是屢任要職,他愛民如子,最厭惡官員利用手中權力搞特殊化。

當時張云逸老將軍看完信后,就很氣憤,他叫來秘書對其說道:“這個事情很嚴重,不是小事,辦不好的話不僅傷了老百姓的心,也傷了所有部隊里保家衛(wèi)國戰(zhàn)士們的心?!?/p>
那么關于這件事張云逸將軍最后是如何處理的呢?為什么這位連長會想到向張云逸將軍求助呢?
愛民如子的將軍
話說張云逸老將軍接到信后,當時恰好他也要到山東檢查工作。
于是在12月初時,他便帶領秘書等隨從人員按照規(guī)定先去了青島進行視察。
考慮到工作進度問題,張云逸便派隨身秘書到文登縣先了解信中具體情況。
幾天后當一行人初步進行工作總結時,張云逸叫來秘書詢問他連長家中事情調(diào)查得如何,秘書此時臉一紅說道:“來信人的父親叫于同海,他們家是個小屯村離縣城太遠了有十多里路……”

“那你見到于老人家,問了具體什么情況沒有?”
“太遠了,這段時間又下雪路上不方便,我只簡單給相關部門交代了幾句”秘書回道。
張云逸臉色一沉說道:“你這個工作明顯不到位啊,我們的戰(zhàn)士在前線保家衛(wèi)國,甚至是流血犧牲,但是他們家里出了事情,我們卻不能幫助他們處理,這不是讓戰(zhàn)士們寒心嗎,我決定親自到戰(zhàn)士家里調(diào)查清楚,還老人家一個公道?!?/p>
秘書一聽,連忙勸說道:“現(xiàn)在文登在下大雪,路上實在不安全,要不然咱們再等一等。”
張云逸只連連擺手,打斷了秘書的話,當下就給相關工作人員安排后續(xù)工作。
等到張云逸一行人第二天踏上路程時,天空果然飄起了鵝毛大雪,車隊走了很久,終于到了小屯村。

一行人幾經(jīng)輾轉找到了于同海的家,到了于同海老人家后,張云逸先是拉住老人的手,說道:“我來的有點遲了,父老鄉(xiāng)親們有什么苦難都可以同我說,我今天來,就是給大家解決問題的。”
于同海老人自己也沒想到,自己家的事情居然能讓大將親自到場,他又驚又喜,慌不迭地把老將軍請進屋后,趕緊拿出大瓷碗。
老人想了一下又拿出一塊抹布將大瓷碗擦了一下,剛倒好水時,秘書突然從隨身包里拿出一個杯子放在桌子上。
張云逸看見后直接用手接過于同海老人的瓷碗,捧起來一飲而盡,趁著老人回里屋忙碌時,張云逸又對秘書低聲耳語道:
“老百姓請你進屋倒水給你喝,咱們不能用自己的杯子。當年我們打仗的時候,能到老百姓家里休息一下已經(jīng)很不錯了,現(xiàn)在人家倒水給我們喝,你不要嫌棄!”

秘書一聽,臉紅了一片,默默地點點頭。
等到于同海老人忙碌完,張云逸將軍讓他坐到自己身旁,同時吩咐工作人員將早已在門外等候的村干部等人一起叫進屋來。
他在現(xiàn)場分別聽完幾方的敘述后,理清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綜合多方意見,終于讓大家冰釋前嫌,也讓于同海老人的問題得到解決。
于同海老人是萬萬沒想到自己一個小老百姓,居然能讓開國大將親自為他解決問題,頓時老淚縱橫,慌張地就要下跪向張云逸將軍磕頭致謝。
張云逸老將軍一把拉起老人的雙手說道:
“老人家您受委屈了,我是人民的代表,是共產(chǎn)黨員,也是從苦難人家出來的孩子,這是我應盡的本分,您放心吧,您的孩子在部隊很好。他在遠方保家護國,保護好他的家人這是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如果您真的要感謝,就謝謝人民政府吧!”

眼見事情得到圓滿解決,張云逸便說自己接下來還有其他事情要處理,讓村干部都先離去。
出門前張云逸特意寫了一張紙條,塞進信封里交給了警衛(wèi)員,同時對他低聲幾句。
眾人散去后,警衛(wèi)員找到于同海老人,告訴他紙條上的是張云逸將軍家的電話,如果后續(xù)老人家里有什么困難,或者同村人也有類似的問題都可以找他,信封里一些錢是張云逸將軍個人心意,希望老人家不要推辭。
于同海老人雙手顫顫巍巍地接過紙條和信封后,感動到淚流滿面。
事后于同海老人的兒子聽說開國大將親自處理他的問題后,也非常吃驚,這是他萬萬沒想到的。
之前他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沒想到張云逸將軍不僅幫助他解決家里問題,還親自去探望老父親。

后來于同海多次給張云逸將軍寫信,并且還捎帶上不少家中土特產(chǎn),張云逸將軍也給他們回了信,還按照市價寄了一些錢回去,雙方長期保持書信來往,直到老人去世。
貧苦出身 身經(jīng)百戰(zhàn)
張云逸將軍之所以能如此體恤百姓,與其出身有一定的關系,他本是海南文昌縣人,家境貧寒,從祖輩開始就是地主家的長工。
張云逸上午父母雙親雖是窮苦出身,但性格爽朗非常樂于助人,街坊四鄰誰家落難了,他們總會想辦法從自家口糧里省出一些給對方送去。
或許正是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熏陶下,見過張云逸的人都會被他身上樸實、善良的性格深深吸引。
他16歲時考入廣州黃埔陸軍小學,第二年就加入了同盟會。

1911年黃花崗起義爆發(fā)后,年僅19歲的張云逸一直沖在第一線與同志們一起奮勇殺敵。
在那場起義中,年輕的張云逸擔任了炸彈隊隊長要職,他帶領幾個同志一直與敵人周旋,等到他們攻入總督衙門時,卻不幸被陸續(xù)支援而來的清軍團團包圍。
生死之際張云逸不斷鼓勵身邊為數(shù)不多的同志,他們憑借誓死的意志終于成功殺出一條血路,可以說在這次戰(zhàn)爭中,張云逸差一點就成為了第73位黃花崗烈士。
后來張云逸由于個人能力突出,驍勇善戰(zhàn)多次立下戰(zhàn)功,34歲時的他已經(jīng)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4軍第25師參謀長。
但隨著蔣介石野心逐漸暴露,張云逸深刻認識到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真正救中國,只有堅持共產(chǎn)黨路線才能幫助老百姓脫離,于是,他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1937年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張云逸在新四軍任職期間,利用自己原先的人脈關系,不止一次地勸說國民黨軍隊內(nèi)可為我黨所用的潛在力量。

就連毛主席都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贊嘆張云逸是黨內(nèi)為數(shù)不多能夠和國民黨說上話的人。
淡泊名利
戰(zhàn)場上的張云逸面對炮火也絲毫不眨眼,然而對他來說“歲月催人老”可能是自己面對的最大“困難”。
時至1945年中共中央華東局成立時,他已經(jīng)53歲。
當時組織考慮到他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就將其從前線調(diào)到后方負責通勤工作。
即便不能上戰(zhàn)場了,可張云逸在后方依舊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著,他和后勤戰(zhàn)士們同吃同睡。
解放戰(zhàn)爭期間,由于缺乏大量的人力和糧食支援華東前線,局勢受到巨大的考驗。

接到任務的張云逸立刻開展全面工作,一方面他積極到地方政府與當?shù)毓と?、農(nóng)民進行溝通,爭取獲得支持配合。
另一方面他帶領一支隊伍奔走在各個農(nóng)田地頭,向老百姓宣傳解釋解放戰(zhàn)爭的重要性,確保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糧食來源。
為了能將糧食順利送達前線,張云逸多次親自前往一線組織運糧工作,最終為華東局成功組織、提供了700萬人和8.5億斤糧食,使得前線戰(zhàn)事可以順利繼續(xù)進行。
張云逸不爭名利,完全接受黨組織的安排,就連陳毅都贊他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毛主席也評價張云逸老將軍是模范的共產(chǎn)黨員。
等到新中國成立后,張云逸因為個人身體原因,陸續(xù)辭去相關領導職務。
而在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評定工作進行時,十大元帥和十大開國將軍名單草稿的公開,張云逸的軍銜引起了一些議論。

有人說,張云逸論資歷是國民革命時期同盟會的成員,不僅參加了辛亥革命,加入共產(chǎn)黨后還領導了新四軍的籌備和擴大工作。
論戰(zhàn)功也算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即便是擔任后勤工作時也沒掉過鏈子,然而他卻在二等十大開國大將中,就連張云逸的三位部下還在十大元帥之中。
其實早在軍銜籌備階段,張云逸老將軍得知消息后就多次表示:“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無法再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了,這些榮譽還是給那些可以工作的人吧?!?/p>
后來中央軍委按照張云逸的意思轉達給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時,毛主席說:“張云逸同志功勛卓著,受之無愧?!?/p>
但是考慮多種因素綜合影響,最終他被定為大將,但毛主席特意在其名字旁批示道:行政三級,享受元帥待遇,可以說十大開國大將中能享此殊榮的只有張云逸一人。

然而即便手握殊榮至此的張云逸卻將一切看得非常淡,這從他生活起居的小事就可以看出。
張云逸自從被授予大將后,生活起居設施一如既往,房屋也是個二層普通小樓,家里連一塊地毯也沒有。
據(jù)說有一次軍委辦公廳主任去看望他時,發(fā)現(xiàn)地板太滑了,擔心張云逸老將軍年紀大腿腳不便容易跌倒,正打算讓管理處搬過來一張地毯。
沒想到張老將軍聽到后卻連連擺手說道,“我住這樣就很好,不用多花錢再為我添置?!?/p>
主任又繼續(xù)勸解道,“您畢竟是開國將軍,這樣的房子看起來太不像樣子?!?/p>
張云逸聽完有些生氣說道,“怎么就不能住了,因為是大將就得住好房子,老百姓都能住得,怎么當了一點官了就住不得?”

還有一次有百姓來訪,當時張云逸大將的警衛(wèi)員是隔著門問話的,當時張老將軍看見后,專門把警衛(wèi)員叫過來說道:“你以后不要隔著門和老百姓說話,這樣非常不禮貌,你可以把人請進來,讓人家坐著說可以?!?/p>
張云逸老將軍不僅自己對待老百姓從不拿架子,也是如此約束家人,他最厭惡搞特權主義。
自己小兒子上學時,有人曾經(jīng)提議讓孩子去條件好一點的八一子弟小學,張云逸當場拒絕并說道:“沒必要,我們都跟老百姓一樣?!?/p>
最后堅持讓小兒子去離家近的小學上學了。
小兒子從小學到高中,在家長信息那里從來都只讓自己的孩子填寫母親姓名,從不寫父親的名字和職務。
這就可以看出張云逸老將軍即使身居高位,也從不搞特權主義,善待百姓。

或許正是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老百姓心中,早已認定張云逸將軍的心總跟平民百姓靠在一起。
因此或許那位連長才會在家中遇到困難時,想到找張云逸將軍試試看。
結語:
張云逸老將軍身經(jīng)百戰(zhàn),功勛卓著,不管在哪個崗位上都兢兢業(yè)業(yè),但他一生淡泊名利,從不搞特權,心系百姓,忠于革命忠于黨,這才是高風亮節(jié)的共產(chǎn)黨人。
1974年11月19日張云逸老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他的高尚品德永遠值得我們后人學習。
感恩革命老前輩的辛勤付出,我們后輩更應該努力學習工作,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