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來到第四天,中午去參加了一場婚禮。本來該母親去的,誰知道這天有兩場喜事,她去了作為娘家人的那場,我去的則是本村遠(yuǎn)房嬸子家的。

坐在席間吃飯的時候,本人社恐很少說話,主要是聽家族長輩的一些議論。吃過飯也聽完議論之后,心情難以平復(fù),實在想吐槽一下,想不到老家一個18線小縣城娶媳婦成本這么高,逼著我的叔嬸一家“貸款”結(jié)婚。
一場婚禮,女方要求彩禮23萬,有房有車。車子不能低于15萬,房子必須是縣城中心區(qū)域,房子90萬,首付30萬。要知道,我所在的村子屬于城區(qū),村子離買的房子距離,騎自行車只有10多分鐘的時間。村里家家戶戶三層小樓,就這還要在縣城買房。除此之外,五金花了5萬多,上車禮、下車禮6666元,城里酒店辦酒席,婚禮布置+司儀等這些具體不知道,改口費2萬。
大概合計下來,娶個媳婦,男方需要花120萬以上(算上房子)。對于農(nóng)村人來說,不可能一下子拿出這么多錢,房子可以貸款,剩下辦婚禮的錢不夠,只能去借。叔嬸借自家閨女10萬,還從我家拿了1萬塊錢,說是婚禮辦完后收到禮金歸還。
叔嬸兩個人一個常年離家在工地上班,另一個全職婦女在家種地,很樸素的老實人。男孩有一個姐姐,他自己中專畢業(yè)后在本地一家小工廠上班,一個月4000多元。父母拼了大半輩子為孩子攢了結(jié)婚錢,竟然還是不夠,最后需要貸款、借錢。看著婚禮舞臺中央,司儀讓新娘改口叫爸爸、媽媽,嬸子從包里拿出兩個厚厚的紅包,作為作為旁人,我很心酸。這還是一個男孩,要是兩個男孩該咋辦?也難怪村里30歲以上未婚的“光棍”比以前多了。
短時間很難改變這一現(xiàn)狀,畢竟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這是婚戀市場決定的。但是總覺得有些悲哀,如果這是一個很有錢的家庭,那我就不吐槽了,可是這就是一個普通農(nóng)村家庭用一輩子托舉出來的全部積蓄。
叔嫂家的情況不代表全部是這樣,有花很少錢自談從外面領(lǐng)來的媳婦。也有女方家境不錯,象征性的要了點,女方父母又陪送過來的......。只不過,叔嬸這種情況之前只是個別現(xiàn)象,現(xiàn)在開始多起來,甚至成普遍情況,我有點不理解了。
附:老家婚禮男方家庭開銷正常版(數(shù)據(jù)來源于親舅家兒子結(jié)婚,這里感謝舅媽的記賬習(xí)慣)
1、結(jié)婚場地(婚禮堂 + 兩個攝影 + 婚車 + 兩個拍照):18588元
2、婚紗、化妝、所有禮服(回門服、晨袍、紅睡衣):5684.4元
3、婚紗照:7700元
4、新娘婚鞋3雙 + 新郎皮鞋:1689元
5、婚慶用品(婚禮道具 + 布置東西 + 請?zhí)?+ 一次性碗筷紙杯):1750元
6、紅蓋頭 + 挑桿:92.59元
7、糖盒 + 喜糖、瓜子、花生:1276.63元
8、壓床娃娃:73.41元
9、婚包(紅色 + 日常):3587.91元
10、伴手禮(伴郎 + 伴娘):1029元
11、給伴郎伴娘紅包:800元
12、手捧花:150元
13、婚宴:24000元 + 9100元 + 3500元 + 12000元
14、煙、酒:6000元 + 6500元(保守)
15、五金 + 對戒:53000元
16、訂婚6.6萬,結(jié)婚10.8萬
17、改口費:6000元(雙方父母都給)
18、上下車:上車666元,下車888元

以上這些花費僅是男方家開銷。按照我家當(dāng)?shù)亓?xí)俗,女方家的主要開銷有陪嫁物品,壓箱、回門宴等。
作者:佚名。編輯:思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