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當地時間5月4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社交媒體賬號上發(fā)布視頻,高調宣布當晚將召開內閣緊急會議,討論以軍在加沙的下一階段軍事計劃。他在視頻中宣稱,以色列當前的核心目標有二:一是“解救被扣押人員”,二是“徹底擊敗哈馬斯”。言辭激烈,毫不掩飾他對加沙局勢持續(xù)升級的意圖。而這一時刻,正是也門胡塞武裝用一枚高超音速彈道導彈擊中以色列本·古里安機場之后。

這是一場赤裸裸的中東信號戰(zhàn)。胡塞武裝這一擊,不僅打穿了以色列引以為傲的“鐵穹防線”,更精準命中其象征國家門面的關鍵民用樞紐。這不僅是對以色列軍事安全的嚴重挑戰(zhàn),更是一記精確的政治挑釁。機場關閉、交通癱瘓、防空系統(tǒng)失靈,這一切真實地呈現在全世界面前:以色列并非牢不可破。
在面對連環(huán)打擊的被動局勢下,內塔尼亞胡顯然不愿示弱。他在講話中強調“軍事施壓已奏效”,然而現實卻再一次無情反駁了他:哈馬斯尚未被剿滅,人質歸還遙遙無期,民眾抗議愈演愈烈,連遠在也門的反以武裝力量都能突破其核心防御圈。所謂“全面勝利”,如今已淪為一紙空談。
更重要的是,這場導彈打擊讓以色列徹底暴露在區(qū)域反以武裝“聯盟”的合圍中。胡塞武裝不過是其中一環(huán),背后還有真主黨、敘利亞什葉派民兵、伊拉克“人民動員組織”,以及最關鍵的伊朗。隨著技術擴散與戰(zhàn)術升級,非國家行為者早已從游擊戰(zhàn)跳躍至具備戰(zhàn)略威脅能力的準軍事力量,尤其是在導彈、無人機、高超音速打擊平臺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內塔尼亞胡聲稱“將協調盟友展開報復”,并揚言“以色列不會忍耐”,這話說得兇狠,但對手真的在意嗎?胡塞的導彈已經證明,當前以色列的安全“神話”正在一塊塊碎裂。所謂“鐵穹”不再神話,“薩德”系統(tǒng)形同虛設。更諷刺的是,這些曾被西方吹噓為全球最強反導系統(tǒng)的設備,此刻在現實面前喪失作用,成為尷尬的背景板。
軍事回應是否有效,取決于以色列是否還能掌控主動權。然而當敵人不再是成建制的軍隊,而是分布在紅海、敘利亞、也門、黎巴嫩等多個戰(zhàn)區(qū)的復合型武裝網絡,單一手段已無法遏制多點開花的壓力。這意味著,以色列必須耗費更多資源、承擔更多風險,而戰(zhàn)爭邊界將持續(xù)擴大,最終拖入整個中東走向不可控的地緣震蕩。
事實上,當前局勢已經說明,以色列不再只是與哈馬斯作戰(zhàn),它正被推入一場“全域沖突”的深淵。從軍事目標到政治困境,從人質僵局到國際壓力,內塔尼亞胡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多線失?。簢鴥葔毫ι酱?,外部敵人圍堵,曾經的盟友不再為其背書,而反以力量卻在行動中不斷積累經驗、磨合協同。

內塔尼亞胡的“否認政治動機”愈加顯得無力。他明知以色列社會早已對其司法改革、腐敗丑聞不滿,而戰(zhàn)爭恰恰是最完美的政治掩體。他越強調戰(zhàn)爭“純粹出于安全考量”,越暴露這是一場為轉移視線、掩蓋內政危機所制造的戰(zhàn)爭。以色列正以國家之力應對一場“非國家武裝混合戰(zhàn)”的新時代沖突。而這種沖突既無明確疆界,也無固定時間表,注定將拖得更久、付出更大、承受更多。這場戰(zhàn)爭的性質已經發(fā)生變化,不再是短時間內可以收尾的“反恐行動”,而是將中東推向全面對抗的系統(tǒng)性危機。
胡塞的導彈不只是打向機場,更打向以色列長期以來的戰(zhàn)略幻想。它們象征著中東“非傳統(tǒng)力量”的成熟與大膽,標志著一個舊秩序的終結和新風險結構的誕生。一旦伊朗、黎巴嫩、也門多線聯動成為常態(tài),內塔尼亞胡即便“再征召十萬名預備役”,也無法挽救以色列深陷泥潭的戰(zhàn)略劣勢。
在此情形下,還談什么“全面勝利”?現實是:以色列越打越深、越陷越廣,失去的不只是士兵、資源與國際信任,更是戰(zhàn)略主動權。而當導彈再次從紅海方向飛來,以色列是否還敢繼續(xù)宣稱自己“安全無虞”?當機場、港口、核設施都暴露在日益精準的遠程火力之下,以色列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在“政治演講”上?這場戰(zhàn)爭,已經不是“清剿哈馬斯”的問題,而是:以色列還能否控制住自己親手點燃的這片火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