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5日報道 據(jù)《日本經濟新聞》網站5月4日報道,隨著全球經濟放緩導致需求下降,由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成員國組成的“歐佩克+”3日決定再次大幅增產。一向重視市場穩(wěn)定的沙特正在逐漸放棄調節(jié)供需的傳統(tǒng)角色,明確將本國利益放在首位。戰(zhàn)后的石油秩序或將面臨嚴重動搖。

利益攸關方3日召開線上會議,決定6月份日增產41.1萬桶?!皻W佩克+”原計劃在4月開始的18個月內逐步解除減產措施,但當天的增產決定意味著“歐佩克+”在3個月時間里就已經回補了44%的減產幅度。

石油不僅僅是市場上交易的一種商品,其作為支撐國家安全和工業(yè)基礎的戰(zhàn)略資源具有獨特意義。一直以來沙特憑借其豐富的資源儲備、低廉的生產成本和巨大的過剩產能維系了石油市場的穩(wěn)定。

當價格下跌時他們就減產,當價格上漲時他們就增產,以此實現(xiàn)價格穩(wěn)定。從長遠看這樣做的目的還在于防止客戶放棄使用石油。以往每當需求下降,沙特往往會帶頭削減超過其配額的產量。

然而今天的沙特不再像過去那樣以犧牲本國利益為代價讓其他國家搭便車,因為作風強硬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所推動的后石油時代改革計劃“2030愿景”需要巨額資金。

低迷的油價也符合沙特的戰(zhàn)略。新興產油國和美國頁巖油企的生產成本高,如果油價長期低迷,它們將被擠出市場。由于石油開采成本極低(每桶不到5美元),沙特完全有能力在競爭對手留下的市場中獲取剩余利益。

支持石油增產的美國特朗普政府同樣奉行本國優(yōu)先主義。此前美國承諾保護沙特的安全,沙特則負責扮演協(xié)調者,而未來這些承諾可能名存實亡。

對于完成了頁巖革命的美國來說,中東的戰(zhàn)略地位有所下降。2019年沙特阿美的設施遭到導彈和無人機襲擊,當時執(zhí)政的特朗普政府沒有采取報復措施。這對沙特來說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變化。

市場缺乏領導者將帶來嚴重的價格波動。在油價下跌時增加產量的產油國也可能會在油價上漲時減少供應。令人擔憂的是,與其他金融產品相比規(guī)模較小的石油期貨市場也可能受到投機資本操弄。

世界已經目睹了石油秩序的崩潰。2020年,沙特與俄羅斯爆發(fā)了一場“價格戰(zhàn)”。新冠大流行導致需求暴跌,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期貨價格歷史上首次錄得負值。爆滿的儲備設施迫使賣家自掏腰包讓他人將油運走。2015年前后,沙特和頁巖油企業(yè)的市場份額爭奪戰(zhàn)引發(fā)了一場名為“逆向石油沖擊”的價格暴跌。

油價和能源政策與產油國的國家治理密切相關。沙特增產導致的價格低迷曾成為蘇聯(lián)解體的導火索。在擺脫石油方面行動遲緩的伊朗和伊拉克等產油國將面臨緊迫的財政形勢,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可能進一步上升。(編譯/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