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魚類有不同的覓食水溫,有的喜涼怕熱,有的喜暖怕寒。夏季魚難釣的原因在于底層魚類都有喜涼怕熱的特點,夏季水溫高,導(dǎo)致這些魚類只能在早晚覓食。如果天氣得當,那么底層魚類也是比較好釣的,比如小雨天出門,漲水之后出門等等。中上層魚類大多有耐熱的特性,相對來說會更加好釣一些,所以選對目標魚很關(guān)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鰱鳙

中上層魚類耐熱,但是一定要了解耐熱的本質(zhì)是對溶氧的高需求。因為當水溫較高時,水中的溶氧就會不足,魚兒就會上浮到更熱但是溶氧更高的淺水層,所以說耐熱是對高溶氧需求的進化結(jié)果。實際的垂釣經(jīng)驗也告訴我們,當氣溫涼爽時,這些耐熱的魚反而在較深的水層活動,原因其實很簡單,淺水區(qū)域也好,淺水層也好,都不如深水安全。鰱鳙是夏季最理想的目標魚,因為數(shù)量多而且好釣。哪怕是盛夏中午前后,一點風(fēng)都沒有時,鰱鳙也能正常進食。釣鰱鳙的原理很簡單,這是濾食性的魚類,吃鉤并非簡單的吃鉤,而是過濾食物的時候喝入了魚鉤,所以不管什么釣法都是魚鉤埋伏在餌料霧化水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草魚

草魚在自然水域中分布的數(shù)量就比較少了,想要知道水中是不是有草魚,較為常用的方法有兩種。第一是看蘆葦是不是有被啃咬的跡象,可以把岸邊的蘆葦弄倒,隔天拉起來看看,如果有的話就能證明有草魚。第二是下風(fēng)口看看是不是有墨綠色漂浮物,這是草魚的便便。夏季釣草魚主要是釣浮為主,釣法上較為多樣,釣浮的原因是因為草魚基本不會貼底覓食,同時高水溫時跟鰱鳙一樣在淺水層活動。草魚喜歡在水中蘆葦叢附近活動,啃食入水的蘆葦葉子,也喜歡在樹蔭下活動,所以可以采用找魚而釣的方法,單鉤球形漂遠投是個不錯的選擇。守釣的話一般是撒點嫩草打窩,可以浮窩、半水窩、離底窩。據(jù)說新鮮牛糞打窩效果不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翹嘴、白條

翹嘴在不同大小的水面體型大小完全不同,水面越大越是可能有大翹嘴,而小水面的翹嘴就變成了小雜魚。翹嘴的理想垂釣季節(jié)是春末夏初這段時間,這是蚊蟲數(shù)量開始變多的階段,適合清晨、黃昏垂釣,當然這個指的是釣大翹嘴。小翹嘴、白條等魚資源極為豐富,要是沒有什么大魚可釣,或者說早上吃口變差之后,可以釣釣小魚試試。大翹嘴喜歡深遠區(qū)域追擊雜魚,所以根本就不會靠邊,手竿能釣到的只有小翹嘴,釣大翹嘴必定是各種遠投的方法才行。釣小翹嘴一般是采用飛鉛釣的方法來釣,而且是全飛鉛,因為高溫造成翹嘴活動水層非常淺。小翹嘴和白條的習(xí)性、覓食特點都極為類似,所以放在了一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四、鱖魚、黑魚

當氣溫較高時,對這些肉食性的魚類影響其實是最小的。水溫高意味著魚的活性極為充足,尤其是肉食性的魚類,就算是氣壓較低時,這些魚類也能正常進食。一些江河湖庫,在岸邊有巨石的地方經(jīng)常可以碰到鱖魚,這是喜歡躲在石縫里面獵食路過的小魚、小蝦的一種魚類??梢話旎铕D在石縫之間逗釣,如果有鱖魚的話很快就會咬鉤。要說耐高溫和低溶氧,最強的是黑魚。黑魚屬于魚鰓退化的一種魚類,在正常的氣壓條件下也不能通過魚鰓獲得充足的氧氣,所以需要頻繁浮頭吞食空氣。這個也讓黑魚在離水之后存活很長時間,甚至有的河溝即將干涸時,黑魚會在清晨怕出來,慢慢爬進周圍的水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黑魚的釣法不多,也是找魚而釣。比如黑魚探頭出來吞食空氣,黑魚筑巢,黑魚護子都會暴露黑魚的位置。敬請關(guān)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