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文化相當有特色,其中在部落扮演重要角色的“靈媒”,是部落的大型歲時祭儀或日常祈福儀式中,靈媒始終是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因這項古老文化面臨傳承斷根危機,屏東縣透過特展進行傳承,也讓外界有機會一窺神秘面紗。

本次特展有靈媒的人物故事介紹,透過電視撥放紀錄片,展出祭祀使用的豬骨、葫蘆、小刀、無患子果實、小米梗、人面百步蛇木雕盒與單連杯等法器與道具。從影片可觀察,靈媒以小刀削下豬骨作為祭品,念著神秘咒語和神靈溝通的過程。

屏東縣政府主辦的《靈媒與她們的產(chǎn)地:屏東縣靈媒文化特展》4月22日到10月26日在屏煙1936文化基地原民館特展室展出。4月30日舉辦開展儀式,并邀請39名靈媒齊聚一堂,現(xiàn)身說法分享作為靈媒的心路歷程與信念,吸引近百族人涌入觀展。

84歲的靈媒張順枝說,外界總認為靈媒很神秘,有病痛摸一下就好,其實她認為“有結(jié)緣就會好,都是緣分!”36歲新生代排灣族靈媒胡雅雯說,靈媒工作是一種陪伴與連結(jié),儀式語言藏著祖先的禮物,盼展覽讓社會能更加理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屏東縣原民處指出,多數(shù)原住民族的世界觀里萬物皆有靈,山林間棲息著自然靈與動物靈,駐守部落的祖靈時刻守護著子孫,靈媒擔綱串起族人與萬靈之間的重要橋梁,備受敬重,承載族人與諸神靈信任與重托,守護人與靈之間的和諧與連結(jié)。

屏東縣現(xiàn)有8個原住民鄉(xiāng),人口數(shù)大約6萬人,主要為排灣族占9成、魯凱族占1成。在排灣族,靈媒都由女性擔任,靈媒在部落中的地位僅次于頭目,可執(zhí)行祭儀、驅(qū)邪、治病、解惑等工作,成為靈媒須要先確認身分、拜師學藝、完成立巫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