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科技發(fā)展目前最大的瓶頸就是沒人吆喝,很多的黑科技在國外都有了巨大的影響力,但在國內卻很少宣傳。
不像歐美很多東西都還在PPT階段就已經喊得人盡皆知了。

這段時間,有一個名叫“毫克能”的技術大火,許多西方的巨頭企業(yè)都要來合作。
其實毫克儲能并不是新技術,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被研發(fā)出來了。
趙顯華博士從1985年開始就在濟南機床廠工作期間,他發(fā)現(xiàn)金屬零件因殘余應力導致的變形、開裂問題嚴重。

這些不起眼的小零件大大增加了生產的成本,影響了生產的效率,如果中國的制造業(yè)想要進一步的發(fā)展,這些技術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之后趙顯華博士就開始了十多年的研究,他提出可以將超聲波能量與機械沖擊能結合。
通過每秒2萬次以上的高頻振動對金屬表面進行微鍛處理,既消除殘余應力,又同步提升材料性能。

這可以在零件的表面形成納米級致密層,顯微硬度提升20%以上,耐磨性提高50%,消除有害拉應力并預置壓應力,疲勞壽命最高提升100倍。
通過調整頻率、振幅等,毫克能技術還可以適用于航空發(fā)動機葉片、核潛艇焊接件等精密場景。
在確認了理論后,1993年趙顯華就開始了研究,因為研究的前景并不明朗,所以都是趙顯華自己籌措資金進行的。

在2000年組建團隊后,趙顯華甚至是把自己的房子都賣掉了,用來維持團隊運作,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
從2000年到2003年這3年的時間里,報廢了3卡車的鋼材后,趙顯華團隊開發(fā)出了HK2000震動時效裝置及后續(xù)迭代設備,解決了工具頭材料、能量轉換效率等技術瓶頸。
趙顯華把這種技術命名為毫克能,并成立了山東華云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又經過了3年的時間,趙顯華確定這項技術已經穩(wěn)定,開始了商業(yè)化推廣。
毫克能的行業(yè)競爭力驚人的高,與歐美的激光噴丸技術相比,毫克能設備成本降低60%、能耗減少45%,且無需復雜熱處理流程。
航空軸承滾道處理后壽命比德國FAG產品高出了22倍。

有如此強大的技術,所以很快就拿下了法國阿爾斯通的單子,阿爾斯通用這種技術來處理他們的核電部件。
毫克能在國防、航空等多個領域都有很好的應用。
毫克能技術可以使,核潛艇焊接應力消除率99%,炮彈彈殼防裂合格率100%,使渦扇發(fā)動機機匣疲勞壽命延長至1200小時。

目前華云機電已獲200余項專利,包含了40項發(fā)明專利,并且還主導制定國際材料學會表面處理標準。
毫克能技術的發(fā)明不僅打破歐美技術壟斷,更推動中國從“消除應力”到“主動強化”的制造范式升級,成為高端裝備可靠性提升的關鍵支撐技術。

歐美傳統(tǒng)的激光噴丸設備單臺成本就得200萬美元起步,而“毫克能”設備成本降低只要80萬美元左右,并且效果比激光噴丸技術好得多。
德國的西門子把毫克能引入風電軸承生產線,故障率下降18%。
法國阿爾斯通合作開發(fā)的高鐵轉向架已通過歐盟TSI認證。
法國航空制造商采用后年度維護費節(jié)省超300萬歐元。

波蘭企業(yè)在引入毫克能技術后,實現(xiàn)了節(jié)能減排,獲得了歐盟650萬歐元綠色補貼。
美國派克公司主動尋求技術授權,將其應用于航空航天精密零件制造,替代原有激光噴丸工藝,實現(xiàn)成本降低40%以上。
更恐怖的是這些成果還不是毫克能這項技術的巔峰,毫克能還在繼續(xù)計劃中。

目前毫克能還衍生出了能量精準調控的新方向。
2025年最新的研究成果,“毫克能”已實現(xiàn)每毫克能量轉化效率達98.7%,為微型機器人、太空探測器等前沿領域提供新可能。
2024年《Materials Today》期刊就評價毫克能技術時稱“重新定義了金屬表面強化的物理邊界”,納米級殘余壓應力控制能力超越傳統(tǒng)噴丸工藝3個數量級。

《金融時報》評論:“毫克能正在改寫全球高端制造的權力版圖”。毫克能并不是中國技術突破的個例。
馬斯克,人稱“硅谷鋼鐵俠”,他在2016年時專門成立了一家腦機接口公司。
所謂的腦機接口技術,就是可以讓人直接用大腦和外界進行科技交互的一種新技術,聽起來是不是很科幻,像是電影里才能實現(xiàn)的場景。

經過8年的研究,在2024年時馬斯克宣布完成了首例人類患者的植入手術。
手術確實是成功了,設備被植入了人的大腦,但是這些技術還存在很多的不足。
第一就是在植入僅半年后,信號就衰減了40%,想象一下你的電腦或者手機響應速度放慢一倍是什么感覺?
就是卡頓。

處理一些文字信息還湊合,更復雜一點的就不行了。
充電也是個大問題,無線供電只能堅持不到72個小時。
還有,這是直接在人的大腦里植入一個零件,很難不產生排異反應,而這種排異反應不僅是損傷人的大腦,也會讓機器的功能退化,估計只有5年的使用壽命。

那么如此不成熟的技術,費用是多少呢?僅僅是要做一個腦機接口手術,費用就在20萬美元左右。
后續(xù)的維護等等都不必去算了,光是這個手術就沒幾個人做得起。
類似的技術,我們中國也有團隊在研究,而且效果要比馬斯克的好得多。
2006年時,清華高上凱團隊就實現(xiàn)了腦機接口的動物實驗,讓猴子可以通過腦電信號控制機械臂。

2014年時,天津大學的明東團隊就實現(xiàn)了幫助中風患者通過腦電信號驅動外骨骼進行肢體康復訓練。
等到今年的3月31日,湖北的醫(yī)保局就已經公布了腦機接口項目的明確醫(yī)療費用,只要966元到6552元。
費用僅僅是馬斯克團隊的百分之一,幾乎是忽略不計的。
而且這是醫(yī)保局公布的,這就說明這項技術已經非常的成熟,已經到了臨床階段,只要你有需要就可以去做。

其實中國的技術早就已經不比歐美這些國家差了,只是我們一直缺少歐美那樣的大力宣傳,不會營銷。
如果是馬斯克研究出來只要幾千塊人民幣就可以做的腦機接口技術,不知道要怎么被吹上天了。
限制中國發(fā)展的瓶頸已經不在科技,而在輿論!
參考資料:
1、豪克能 - 百科

2、豪克能技術:讓金屬表面照出人影——大眾日報數字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