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閆東潔)2025年"五一"假期,全國科技館以"為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鼓與呼"為主題,推出系列科普盛宴,通過沉浸式展覽、互動實驗、創(chuàng)客工坊等形式,點燃青少年科學夢想,助力科技創(chuàng)新從實驗室走向大眾生活,展現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活力。據初步估計,全國科技館累計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科技強國理念在寓教于樂中深入人心。

各地科技館"人從眾":科普熱潮持續(xù)升溫

"迎接大客流""接待觀眾人數創(chuàng)歷史新高"成為各地科技館關鍵詞。"五一"假期,中國科技館門票早早售罄,推出的"勞動創(chuàng)造未來,科技點亮生活"主題系列科普活動,從傳統(tǒng)技藝到前沿科技,從動手實踐到思想啟迪,豐富活動為全國觀眾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之旅。遼寧省科技館以"特效影院矩陣"為核心,融合"科普公益+院線放映"模式,依托"全國最大IMAX銀幕"吸引全國游客專程打卡。五天假期累計接待觀眾19.02萬人次,單日最高客流量4.97萬人次,沈陽市外觀眾占比91.39%。"五一"假期,河南省全省35座科技館接待公眾超42萬人次,開館數量和服務公眾人數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

新疆科技館化身"科技磁場",以創(chuàng)新科普活動吸引5.5萬人次打卡,其中5月2日單日客流量突破1.4萬人次,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各族群眾在此共赴一場充滿創(chuàng)新活力的科技盛宴。

前沿科技觸手可及:創(chuàng)新成果"零距離"體驗

5月1日,深圳新地標"大飛船"——深圳科學技術館正式啟航。開館首日秒變"科技樂園",現場人氣爆棚。會跳舞、能互動的機器人天團在線營業(yè),跟著節(jié)奏搖擺的模樣萌翻全場;機器狗靈活"炫技",更有超酷炫的人物裝扮,仿佛穿越到未來世界,分分鐘拍出科幻大片。

浙江省科技館全新升級X-space展區(qū),五大主題展項讓尖端科技躍然眼前,觀眾可親手操控設備,見證AI如何重塑生產場景,在趣味互動中解碼"新質生產力"的智慧內核。

廣東科學中心5月1日推出的"我們的'20'時代——航空科普展"與逐夢星辰館相互呼應,作為新館的延伸拓展備受觀眾歡迎。廣西科技館"探索AI,擁抱未來——廣西人工智能科普展"人氣爆棚,展區(qū)內外隨處可見攢動人群,觀眾沉浸式體驗與機器人、數字人隔空對話,指尖輕觸空中屏幕完成科幻操作,穿越時空隧道感受AI技術編織的未來圖景。

跨界融合:當科技遇見藝術與人文

科技館的創(chuàng)新敘事不再局限于硬核技術。江蘇科技館"古詩詞里的創(chuàng)新密碼"系列,將觀眾們熟悉的王安石《梅花》、李白《望廬山瀑布》、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等詩詞,從科學角度解讀微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擴散、布朗運動等分子運動知識,在架起文學與科學的橋梁同時,挖掘古詩詞的科學基因,樹立"傳統(tǒng)即未來"的創(chuàng)新使命感。

福建省科技館解鎖非遺與科技的奇妙碰撞。五一期間,福建省科技館推出"科技傳承·智趣未來"主題系列活動,為公眾打造了一場融合非遺技藝與前沿科技的跨界盛宴。非遺板塊設有"福船悟藝""廊橋筑夢""木偶奇緣""竹人對戰(zhàn)""童心'秤'夏"等五大工坊,通過制作水密隔艙小船、探索榫卯廊橋結構、體驗DIY傳統(tǒng)木偶等互動形式,解密"非遺"背后的科學原理,感受傳統(tǒng)智慧與現代科技的碰撞。

幕后:科技館人的"創(chuàng)新進行時"

"五一"假期,全國科技館化身為創(chuàng)新的"超級接口"——在這里,院士與孩童共享發(fā)現的驚喜,代碼與詩歌碰撞出靈感的火花,古老智慧與未來科技展開跨越千年的對話。

科普熱潮的背后,是全國科技館工作者的匠心耕耘。內蒙古科技館精心策劃,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緊圍繞自治區(qū)"五大任務",打出了一套以展廳教育活動、親子科學課、觀影學科學、科學表演、專題展覽、講解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普"組合拳"。

"五一"假期,中國科技館累計開展科普志愿服務3696小時。在人頭攢動的寧夏科技館,穿梭在人群中的"紅馬甲"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們用實際行動傳遞正能量,展現青春風采。"當做一件你覺得有意義的事情時,我的心好比頭頂的太陽,溫暖且舒適。"一位青藏高原的科技輔導員說道。

?當科技館的展臺上既有空間站模型,也有小學生發(fā)明的助農機器人,我們就知道,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主角。一個敢于想象、樂于創(chuàng)造的時代,正乘風而來。

來源: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