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祭祖,從2023年開始,到2024年,再到2025年,三年一直在持續(xù)。

其中2023和2024年的陣仗比較大,也都是在清明期間祭祖的,但是2025的這次是大年初二,并且馬英九這次行程極其低調,媒體也鮮少報道。

不過馬英九祭祖發(fā)生了很多趣聞,據說當年他還順嘴邀請了趙少康一起去。趙少康笑了一下,說:“我不姓馬。”馬英九倒也沒認真較真,只說了一句輕描淡寫的話:“我本來姓趙?!?/p>

很多人把這段對話當成段子看,其實重點根本不在姓什么。重點是——一個臺灣的前領導人,連著三年跑回大陸,只為給祖宗燒炷香。

為什么馬英九要祭祖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馬英九祭祖

馬英九的祖籍是湖南湘潭。

他的父親馬鶴凌,就是在湖南出生的。1949年前后,跟著國民黨部隊一起去了臺灣。那時候的湖南,還沒通高鐵,再由于歷史背景,不能隨便回去,其實那是一代人真正意義上的離鄉(xiāng)背井。

所以,馬英九第一次回湘潭的時候,整個人其實挺拘謹。他去了馬家祠堂,看著那塊老木牌匾,看著族譜上一個個泛黃的名字,臉上寫著的不只是懷念,更多是一種“終于來了”的松口氣。他甚至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到:“這片土地,是我家?!?/p>

馬英九除了給爺爺上香,還專門在祠堂前鞠了三個躬。他當時說了一句話:“我馬英九,是中國人?!?/p>

這句話聽著簡單,可你換個角度想,在當時那種氛圍下,一個臺灣的前領導人,還敢公開說這種話,還身體力行地回來一趟,這背后的情感分量,真的不是隨口說說就能帶過去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這句話也在臺灣那邊惹了不小的爭議,有人還罵他“過氣還作秀”。

但是,他已經退休很多年了,沒官職,也沒實權,他作秀給誰看呢。再說,這兩次的行程安排也不復雜,主要就是三件事:回家祭祖、看看舊地、和當地人聊聊天。

不管別人怎么說,從馬英九自己的動作來看,他是真的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的。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憋了幾十年的一場尋根。

更有意思的是,他還帶了一群臺灣學生一起去,這些孩子很多都是“第三代臺灣人”,連大陸簡體字都認得不全,更別說聽得懂湖南方言了。

但他們還是站得筆直,認認真真地把禮儀做完,有人后來寫文章,說:“第一次覺得,祭祖,原來不是迷信。”

那我們不禁要問,祭祖到底祭的是什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啥叫祖宗情?不是喊口號

有人覺得祭祖就是形式主義,就是擺個香爐,燒幾炷香,喊幾句“祖德流芳”就完了,其實真不是那回事。

在中國人的文化里,祖宗兩個字,不只是過去的人,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說明書,是我們來路的說明標簽。

可以去看看那些每年去“軒轅黃帝故里”拜祖的活動,規(guī)模有多大,黃帝陵在陜西黃陵縣,那地方被稱為中華第一陵。

每年清明節(jié),全國都會有大規(guī)模的拜祖儀式,官員、商人、學生、普通老百姓都會去,哪怕不能親自去的,也會通過直播或者其他方式參與。

尤其是還有一些華僑,專門從加拿大、澳洲飛回來,當然,也有來自臺灣的一些商人,他們就為了在清明節(jié)那天給黃帝上炷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們圖什么?不就是那種“我是誰、我從哪來”的認同感。

我們現在每天被各種碎片信息圍著,有時候連自己姓啥都快忘了,小時候知道自己是“山西趙家人”或者“山東張家后代”,但長大之后,就只記得自己身份證號。

可身份這事,不能只靠一張卡確認,它得靠文化、靠傳承、靠心里的那根弦。

祭祖,就是在提醒你:你不是憑空來的,你身上流著的血,是有來處的。

這一點,在臺灣其實體現得很明顯,很多臺灣的老一輩人,一輩子念叨著要回祖地,哪怕他們可能一輩子也回不去。

他們建宗祠、寫族譜、甚至教孫子講祖地話(就是家鄉(xiāng)話),就是怕這根線斷了。

不信看看臺灣的一些明星,例如鄧麗君,她能講一口流利的山東話,還有小S當時和黃渤做節(jié)目的時候,也飆起了山東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大陸常辦的祭祖活動還有哪些?

除了陜西的黃帝陵,還有河南新鄭的軒轅故里,也特別熱鬧,每年春天,一到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你就會看到各種場面:

紅綢舞旗,號角齊鳴,萬人齊拜,兒童穿漢服誦讀《孝經》,海外華僑鞠躬三拜,眼圈發(fā)紅。

你可能會覺得太儀式感了,但就是這種儀式,才能把人心聚起來。

還有江西的江右望族會每年回南昌祭祖,福建的陳氏宗親回泉州認親,山西的李氏家族回太原祭祀,各地不一樣,但情感是共通的。

而很多臺灣同胞也在參與這些儀式,他們來大陸,不光是看風景,更重要的是找根,找回自己是誰、從哪來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臺灣,你可以不聊政治,不談經濟,但祖先這個話題,誰都繞不過去。

別看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血緣這套太老土,但你去問他們一句:“你爺爺是哪人?”他們八成還是會認真回答,然后自己也會去想一想。

因為人類最怕的,就是斷層,兩岸之間,其實也是這樣,現在兩岸關系雖然緊張,那是現實,但兩岸是同根同源的。

所以馬英九祭祖,不是表演,他不是去搞什么儀式感,他是真的想告訴臺灣的年輕人:“咱們不是孤島,咱們的根,在對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語: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該問一句——“我是誰的后代?”

你可能不姓馬,也不姓趙。你可能不是政客,也不關心政治。

但你總得知道,你是哪門哪戶、哪村哪鎮(zhèn)、哪省哪地來的,你爸姓什么?你爺爺說過什么家風?你小時候聽過的那些“我們祖上是……”的故事,還記得嗎?

如果都忘了,那人活著,是不是少了點什么?所以這件事,不光是馬英九和趙少康的事,也是你我的事,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事。

參考:

國臺辦:兩岸同胞清明共同祭祖

2025-04-16 16:12 來源: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馬英九和四姐妹來湖南湘潭祭祖,這一段路,他走了73年

2023-04-01來源:環(huán)球網

臺媒稱馬英九將赴大陸祭祖,前臺北市議員:是兩岸和平及時雨

2023-03-20來源:環(huán)球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