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一件大事在歷史圈子里炸開了鍋——彭德懷在1950年發(fā)的一封絕密電報被公開了。這封電報直接牽扯到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在朝鮮戰(zhàn)爭中的死因。
幾十年來,關于毛岸英怎么犧牲的說法五花八門,有的靠譜,有的純粹是胡扯。這封電報一亮相,算是把真相擺上了臺面。

毛岸英的前半生啥樣?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生在湖南長沙,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大兒子。說起來,他的童年可真不輕松。1930年,楊開慧被國民黨抓了,最后犧牲了,毛岸英才8歲。他和弟弟毛岸青跟著流落街頭,吃盡了苦頭。
后來,黨組織把他們送到了上海,又輾轉到了蘇聯。那時候,蘇聯是社會主義的大本營,毛岸英在那兒學了不少東西,上了莫斯科中山大學,還在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干過一陣子軍事工作。

1946年,毛岸英回國了?;貋砗螅麤]閑著,先是被派到陜北搞土改,跟著農民一起干活,吃糠咽菜,挺能吃苦。
后來,他在中央宣傳部干過一陣翻譯,還在工廠里鍛煉過。別看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可沒啥架子,干活踏實,群眾對他印象不錯。
1950年,朝鮮戰(zhàn)爭打起來了,毛岸英主動請纓,要去前線。這時候,他已經28歲,算得上有點閱歷了。他被分配到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跟著彭德懷當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
為啥是他?因為他在蘇聯待了十幾年,俄語溜得很,能幫志愿軍跟蘇聯顧問溝通。這份工作不簡單,既要保密,又得隨時處理重要文件,可見毛岸英不是光靠關系上去的。

毛岸英是怎么犧牲的?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鮮犧牲了。這事兒發(fā)生在朝鮮戰(zhàn)爭剛打響沒多久,地點是大榆洞,那是志愿軍司令部的所在地。具體咋回事呢?咱們得從那天的情況說起。
當時,志愿軍剛入朝一個月,11月25日那天,美軍突然出動了一堆飛機,對大榆洞一帶狂轟濫炸。那天早上,志愿軍司令部這邊還沒完全反應過來,敵機就扔下了燃燒彈。
毛岸英當時在作戰(zhàn)室里,負責整理文件。轟炸一來,屋子著了火,他和另一個參謀高瑞欣都沒能跑出來,最后被燒死在里面。彭德懷當時離得不遠,聽說這事后,趕緊讓人去救,可惜已經晚了。

這事兒在當時可是大事。毛岸英畢竟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一犧牲,消息傳回國內,大家都震驚了。
不過,因為戰(zhàn)爭還在打,具體細節(jié)沒對外公布,彭德懷直接給中央發(fā)了封電報,把經過寫得清清楚楚。這封電報就是后來被公開的那一封。

彭德懷的絕密電報說了啥?
彭德懷這封電報是1950年11月25日當天發(fā)的,收件人是中央軍委。電報里,他把毛岸英犧牲的經過寫得很詳細。
大意是這樣的:當天上午,美軍飛機轟炸了大榆洞司令部,作戰(zhàn)室被燃燒彈擊中,毛岸英和高瑞欣在里面搶救文件,沒能及時撤離,結果犧牲了。電報里還提到,當時敵機來得太突然,防空措施沒跟上,司令部損失不小。

這封電報為啥是“絕密”?一來,毛岸英身份特殊,他的死不是小事,傳出去可能影響士氣;二來,朝鮮戰(zhàn)爭剛開始,志愿軍的處境本來就艱難,這種時候暴露司令部被炸的消息,容易讓敵人抓住把柄。
所以,彭德懷發(fā)了電報后,這事兒就被嚴格保密,連內部知道的人都不多。

為啥2020年才公開?
這封電報寫了以后,鎖在檔案柜里整整70年,直到2020年才解密。有人可能會問,為啥等了這么久?其實,這跟歷史檔案的解密規(guī)律有關系。
咱們國家的保密文件,一般都有個期限,短的30年,長的50年甚至70年。毛岸英犧牲這事,因為涉及高層人物,又是戰(zhàn)爭時期,保密級別特別高,70年才到期很正常。
還有個背景,2020年正好是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70周年。那一年,國內搞了不少紀念活動,比如紀錄片、展覽啥的。這封電報公開,可能也是想借著這個機會,讓大家更全面地了解那段歷史。
公開的過程也很低調,沒啥大張旗鼓的宣傳。檔案部門把電報解密后,一些歷史學家和媒體先看到了,后來才慢慢傳開。2020年10月左右,這事兒在網上熱起來,大家討論得挺多。

這封電報公開,不光是澄清了毛岸英的死因,還讓我們對朝鮮戰(zhàn)爭那段歷史有了新認識。那場戰(zhàn)爭,咱們志愿軍打得太不容易了。
1950年11月,美軍有空中優(yōu)勢,志愿軍這邊防空力量薄弱,司令部被炸不是啥稀奇事。毛岸英的犧牲,其實是當時艱苦條件的一個縮影。
毛岸英死的時候才28歲,正值壯年。作為毛澤東的兒子,他完全可以留在后方過安穩(wěn)日子,但他選擇了上前線。這種選擇,跟他從小吃的苦、后來的經歷分不開。
電報里說他搶救文件,可能有人覺得沒必要,但那時候的文件真不是小事,很多是作戰(zhàn)計劃和情報,丟了后果很嚴重。他這么做,說明他把職責看得比命還重。

這些年有很多關于毛岸英死因的謠言,有些聽著挺離譜,但流傳挺廣。
比如,有種說法是毛岸英因為早上偷吃雞蛋,點火做飯,結果暴露了目標,被美軍飛機炸死的。還有人說他不聽指揮,擅自跑出去,結果撞上了轟炸。這些說法乍一聽挺有故事性,但細想想漏洞百出。
先說雞蛋那事兒。志愿軍入朝那會兒,物資緊張得要命,雞蛋這種東西根本不是隨便能弄到的。而且,司令部里紀律嚴得很,毛岸英就算再饞,也不至于大清早偷偷做飯暴露位置。
至于不聽指揮的說法,更站不住腳。他是彭德懷的秘書,平時工作很認真,哪有心思到處亂跑?

這些謠言咋來的呢?一部分是當時消息不透明,有人瞎猜;還有一部分是后來一些人對毛家有意見,故意編點故事抹黑。
彭德懷電報公開后,這些說法不攻自破。電報里清清楚楚寫著,他是為了搶救文件才沒跑掉,跟雞蛋、亂跑啥的完全不沾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