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的曹先生來辛集給甲方安裝化工設備。 5月2日休息期間到辛集清利寺參觀,遇到兩只生病的貓咪需要救助。 雙藍眼卷耳公貓,經醫(yī)院檢查,大面積皮膚病,嚴重營養(yǎng)不良,體重只有2.2公斤。目前觀察沒有其他健康問題,暫時安置在領養(yǎng)中心隔離靜養(yǎng),待身體恢復后安排領養(yǎng)。 另一只口炎橘貓準備明天抓捕,后續(xù)會安排拔牙治療,治療完成后,將放歸至市區(qū)群護人管理的群護小區(qū)內生活。 關于口炎橘貓的后續(xù)救助,請大家繼續(xù)關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上信息來源于網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貓,好像總是被愛護。

特別是校園里的貓。

每只都被可愛的同學們喂得團團茸茸,

毛色閃亮。

然而值得被愛護的,

除了貓咖和校園里的貓,

還有溫柔明亮的你。

“自殺”“抑郁癥”,最近一起又一起悲劇的背后都是這樣的關鍵詞。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抑郁癥即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疾病。

在我國,抑郁癥患病率達到了6.1%,近30年以來,被報道的抑郁癥發(fā)病率暴增10~20倍,現(xiàn)在仍呈上升趨勢。且抑郁癥的發(fā)病和自殺事件已開始出現(xiàn)低齡化趨勢:在大學,乃至中小學,類似的報道屢見不鮮。

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抑郁癥的科普、防范、治療工作亟待重視,抑郁癥防治也已被列入全國精神衛(wèi)生工作重點。

《Nature Biotechnology》雜志2018年3月的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生罹患抑郁癥和焦慮癥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6倍以上,而且女性研究生比男性研究生更容易患上焦慮癥和抑郁癥。

雖然這個數(shù)據(jù)主要取樣于國外研究生,但結合國內近幾年的有關研究生自殺事件的報道,可以看出研究生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不樂觀。

面對越來越多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作為研究生這一高危群體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第一步:換一種認知看自己

只注目于自己的時候,自己是比世界還大的存在。快樂和悲傷也被等比放大,一滴眼淚的威力就連原子彈爆破都不能及?!把鲇^宇宙之大”,斗轉星移,不舍晝夜。我們不過是構成宇宙的一顆粒子,歷史長河的一個剎那。而此時仿佛不能自已的悲傷或焦慮,也不過是我們身體結構的一顆粒子,漫長生命的一轉瞬。

然而,僅僅是宇宙一顆粒子的你,卻是你身邊因你而形成的聯(lián)系網,能夠維持能量守恒的唯一必要條件。你的父母家人,你的愛人伴侶,你的知己朋友,他們都是因為你,這個或許你自己會看輕的自己,才得以安穩(wěn)生活。

你或許會說你的聯(lián)系網早已失恒,你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或者戀人棄你而去,或者導師不盡人意,這些不是你努力就能改變的,它們仿佛是天注定的,是懲處和罪罰。然而這是屬于別人的罪與罰,無需由你來償還。你只需要做一個運動的粒子,離開他們,去建立屬于自己的軌跡和空間。

抑郁癥患者或者容易產生抑郁情緒的人特別容易陷入自責,將過錯歸結于自己。唯有改變心態(tài)和認知,用健康的認知方式替代不健康的認知方式,才能走好抗抑郁的第一步。

逃離不配為人的父母不是不孝,擺脫不配為師的導師也不代表不懂忍耐,這些只是觸發(fā)一顆粒子運動的條件,只是激發(fā)一個人走得更遠的外因。

第二步:擺脫“病恥心”

如果時常感受到焦慮或抑郁的情緒,或者已經確診抑郁癥,在謹遵醫(yī)囑的同時,也請一定不要覺得看病吃藥是一件羞恥的事情。

抑郁癥已經成為困擾21世紀人類的第二大疾病。在中國,每100個人中,可能至少有6個人患病,焦慮指數(shù)更是高達57%。罹患抑郁癥或者焦慮癥,除了能證明你是一個生活在21世紀的現(xiàn)代人,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抑郁癥患病人數(shù)將達到3.5億,然而接受到有效治療的患者尚不足半數(shù)。

擺脫“病恥心”,平視抑郁焦慮疾病,是走出陰霾的關鍵。

第三步: 積極自助,尋求他助

永遠不要輕易放棄自己,哪怕感受不到他人的愛,記得還有自己的愛。

抑郁癥患者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喜歡一個人待在封閉房間。不如嘗試走出去,呼吸新鮮空氣,鍛煉一下身體。運動能幫助人腦分泌活性物質,有利于失眠的人改善睡眠。嘗試著和外界接觸,參加自己感興趣的小沙龍活動等,做一些能讓自己放松的事情。

我們并非孤島,哪怕校園里的流浪野貓也有依偎取暖的同伴。積極尋求他助也十分重要。

父母的關懷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可能是一份負擔。那就先向知己朋友傾訴,完整地敘述自己的創(chuàng)傷或抑郁經歷也是一種治療的有效途徑

身為研究生,我們還可以積極向學校尋求幫助。目前我校設有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能夠為同學們提供一定的幫助。另外,病情嚴重時,還應該去正規(guī)三甲醫(yī)院精神科門診尋找?guī)椭L嵩缰委熀图皶r的藥物干預會提高治愈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