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本鋼男籃半決賽0比3被廣廈橫掃出局。這是球隊近六個賽季首次無緣總決賽。

主場球迷看著比分牌沉默,球員通道傳來壓抑的嘆息。
楊鳴賽后發(fā)布會聲音低沉,坦言三連冠讓球隊心態(tài)生變。他提到外援政策調整帶來的磨合難題,卻被部分球迷打斷質疑。王嵐嵚社交媒體發(fā)“賽季曲折自知”,評論區(qū)瞬間炸開鍋。
有球迷翻出數據:他三場僅得4分,命中率21%,直指“引援失敗”。

另一派球迷反駁:四大主力合計才拿10分,憑啥單揪新人不放。韓德君直播時突然哽咽,沒說兩句就關掉鏡頭。
老將眼眶發(fā)紅的畫面,讓不少球迷想起郭艾倫離隊的那個夏天。
叢明晨宣布退役的消息更像導火索,十年老臣突然告別引發(fā)猜測。有球迷發(fā)現他近期打野球視頻,質問“為啥一隊沒機會卻愿打業(yè)余賽”。網絡論壇里,“趕走郭艾倫是最大錯誤”的帖子沖上熱一。

數據顯示,郭艾倫離隊后遼寧進攻效率下降12%,失誤率上升9%。
但也有理性聲音:過度依賴球星本就是隱患,重建需要時間。楊鳴提到的“陣容老齡化”確實存在,韓德君36歲,李曉旭34歲。可付豪、張鎮(zhèn)麟等中生代球員,本賽季關鍵戰(zhàn)命中率均低于常規(guī)賽。
外援選擇問題更受詬病,莫蘭德離隊后,新內線場均僅得14分。

對比廣廈外援瓊斯,一人扛下35分12籃板,差距一目了然。
球迷爭論中,有人翻出三年前奪冠陣容:7名主力如今只剩4人。
陣容頻繁調整讓戰(zhàn)術體系崩塌,季后賽甚至出現5套不同首發(fā)。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困境不是突然到來,而是積累的問題爆發(fā)。從放走郭艾倫到外援策略搖擺,管理層的每一步選擇都有影響。

但指責球員或教練解決不了問題,俱樂部需要系統(tǒng)性復盤。比如青訓體系是否斷檔,引援是否有明確規(guī)劃,戰(zhàn)術是否該革新。
聯賽格局早已變化,其他球隊外援升級、新人輩出,遼寧卻還在吃老本。輸球后喊“重建”容易,難的是找到適合的方向不盲目跟風。
叢明晨退役時說“想給年輕人機會”,可梯隊球員本賽季出場時間寥寥。培養(yǎng)新人需要勇氣,更需要給他們犯錯的空間,而不是一味依賴老將。外援政策變化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關鍵看如何精準匹配球隊需求。

當其他球隊在外援選擇上更重實用性時,遼寧的“性價比策略”顯落后。球迷對郭艾倫的思念,本質是對球隊精神領袖的渴望。但籃球是團隊運動,不能只靠某個人,需要新的凝聚力形成。
這次失利撕開了球隊的問題,卻也給了徹底調整的契機。
休賽期的每一個決定都至關重要,關乎王朝能否重新崛起。接下來的引援、教練組調整、青訓投入,都將接受球迷審視。CBA競爭越來越激烈,遼寧不能再躺在過去的榮譽簿上。
是徹底重建還是陣容微調,管理層需要拿出清晰計劃。球迷的爭論還在繼續(xù),但所有人都盼著球隊能觸底反彈。
畢竟,曾經的遼寧男籃,從不缺乏從頭再來的勇氣。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