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李師傅,您這紅燒肉太香了,就是太貴,我吃不起呀!"流浪老太太站在小飯館門外,搓著凍紅的雙手,眼神中充滿渴望。

李師傅笑著擺擺手:"大冷天的,進來坐坐吧,一碗肉,不值當什么。"

當李師傅的店面臨倒閉時,阿芬拿回來一個木箱,里面的東西讓李師傅目瞪口呆,頓時愣在原地...

心里涌起一陣惶恐:"這五年,到底是誰在幫誰?"

01

01

那是個特別寒冷的冬日傍晚,華燈初上,"巷子里私房菜"的門口飄散著誘人的香氣。

李師傅正準備打烊,透過玻璃門看到一位老太太坐在店門外的臺階上,雙手緊緊裹在破舊的外套里,不停地搓著手,似乎在汲取一絲溫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師傅皺了皺眉頭,推開門走了出去。

近看時,他發(fā)現(xiàn)老太太雖然衣著陳舊,但面容干凈,神情中透著一種不愿認輸?shù)木髲姟?/p>

"大媽,這么冷的天,怎么一個人坐在這里?"李師傅問道。

老太太抬起頭,露出一絲尷尬的笑容:"沒事,就是歇歇腳,馬上就走。"

李師傅看著她被寒風吹得發(fā)紅的臉頰,嘆了口氣:

"進來暖和一下吧,我這還有些湯,喝點熱的再走。"

老太太猶豫了一下,最終抵不過寒風的侵襲,點點頭跟著李師傅走進了溫暖的店內(nèi)。

"我叫張立芬,大家都叫我阿芬。"老太太捧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絲白菜湯,小口小口地喝著,仿佛在品嘗一道珍饈。

李師傅笑著點點頭:"我姓李,開這家店有三十多年了,從我父親那輩就傳下來的老店。"

"您這店里的菜香氣撲鼻,我在門口聞了好一會兒,特別是那紅燒肉的味道,勾人饞蟲??!"

阿芬說著,眼睛亮了一下,隨即又黯淡下來,"就是可惜,現(xiàn)在吃不起這樣的好東西了。"

李師傅沒有多問,只是轉(zhuǎn)身進了廚房,端出一小碟紅燒肉和一碗白米飯,放在阿芬面前:"嘗嘗吧,這是我家的招牌菜,趁熱吃。"

阿芬連連擺手:"不行不行,我沒錢。"

"不用付錢,就當今天是我們的緣分。"

李師傅坐在對面,看著阿芬小心翼翼地夾起一塊肉,放入口中,臉上露出滿足的表情。

"真好吃!"阿芬不禁贊嘆道,"這肉燉得火候剛好,不柴不爛,味道又濃郁。"

李師傅有些驚訝:"您還懂這些?"

阿芬笑了笑:"以前也愛做飯,年輕時候在家里總琢磨著怎么做好吃的給家人。"她說著,眼中閃過一絲懷念。

吃完飯,阿芬主動拿起抹布擦起了桌子:"李師傅,您讓我吃了這么好的飯,我得幫您做點事。"

李師傅本想阻止,但看到阿芬認真的樣子,便沒有多說什么。

當他看到阿芬擦桌子的方式,從角落開始,依次有序,沒有遺漏任何一處,心里不由得對這位老太太多了幾分好感。

"阿芬,明天您要是沒地方吃飯,可以來我這。我這店里正缺個幫手,您要是不嫌棄,就幫我擦擦桌子、收收碗筷,我管您一日三餐。"李師傅說道。

阿芬愣了一下,隨即眼圈微紅:"真的可以嗎?那太好了,我一定好好干!"

就這樣,阿芬開始了在"巷子里私房菜"的生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每天早上,她總是第一個到店,打掃衛(wèi)生,擦桌子,準備餐具。

李師傅發(fā)現(xiàn),有了阿芬的幫忙,店里變得更加整潔,連客人都多了起來。

李師傅是個六十出頭的老人,妻子早年過世,兒子李思辰在大城市工作,很少回來。

這些年,他一個人支撐著這家祖?zhèn)鞯男★堭^,雖然辛苦,但也樂在其中。

如今有了阿芬的幫忙,他感覺輕松了不少。

"阿芬,我看你挺會做事的,以前是干什么的?"有一天,李師傅好奇地問道。

阿芬正在整理餐巾紙,聞言手上的動作頓了一下:

"沒做什么大事,就是小打小鬧。"她轉(zhuǎn)移話題,"對了,李師傅,您家的醬油是不是用完了?我看廚房里只剩一點點了。"

李師傅注意到了阿芬的閃躲,也沒有追問,只是點點頭:"是該去進貨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阿芬和李師傅漸漸熟絡(luò)起來。

李師傅發(fā)現(xiàn),阿芬雖然看起來是個普通老太太,但對很多事情都有獨到的見解,尤其是對食材和烹飪的理解,有時候甚至能給他提出不少好建議。

"李師傅,您這個白菜豆腐湯放點蝦皮會更鮮,不用放太多,一小撮就夠了。"阿芬有一次建議道。

李師傅將信將疑地試了一下,沒想到味道確實更加鮮美。

從那以后,他做這道湯時都會加入一點蝦皮。

一天, 一位??统酝觑垼匾庹业嚼顜煾担?/p>

"今天這湯比以前更好喝了,是換了配方嗎?"

李師傅笑著看了一眼正在收拾碗筷的阿芬:"是有人給了我好建議。"

阿芬聽到后,臉上露出了靦腆的笑容。

02

02

轉(zhuǎn)眼間,阿芬來到"巷子里私房菜"已經(jīng)一年多了。

這一年里,她從最初的擦桌子、洗碗,到現(xiàn)在幫忙點單、收銀,甚至偶爾在廚房幫李師傅打下手,儼然成了餐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師傅越來越信任阿芬,開始讓她接觸餐館的經(jīng)營事務(wù)。

一次進貨時,阿芬主動提出和李師傅一起去。

"李師傅,這個供應(yīng)商的價格有點高,我看隔壁街的那家質(zhì)量差不多,價格卻便宜兩成。"阿芬指著價格單說道。

李師傅有些詫異:"你怎么知道隔壁街那家的價格?"

阿芬笑了笑:"我每天早上來店里的路上都會順便看看,多問問總沒錯。"

在阿芬的建議下,李師傅更換了部分供應(yīng)商,不僅保證了食材質(zhì)量,還降低了成本。這讓李師傅對阿芬刮目相看。

"阿芬,你不簡單啊,懂這么多。"一天晚上收工后,李師傅忍不住感嘆道。

阿芬抿嘴一笑:"年輕時候吃過不少苦,學了點皮毛罷了。"

她頓了頓,似乎想說什么,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李師傅看著眼前這位神秘的老太太,心中越發(fā)好奇她的過去,但出于尊重,他沒有追問。

隨著時間推移,阿芬在餐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不僅能干活,還懂經(jīng)營之道。有一次,李師傅發(fā)現(xiàn)賬目有些問題,連算了幾遍都不對。阿芬看了一眼,很快就找出了錯誤。

"您這里加錯了,應(yīng)該是三百四十六元,不是四百三十六元。"阿芬指著賬本說道。

李師傅驚訝地看著她:"你會算賬?"

阿芬點點頭:"以前做過一點小生意,賬目總要算清楚的。"

"做過什么生意?"李師傅終于忍不住問道。

阿芬沉默了一會兒,輕聲說:"開過一個小服裝作坊,十幾年前了,后來趕上經(jīng)濟不好,又遇到一些事情,就垮了。"

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落寞,"欠了不少債,還了很多年。"

李師傅恍然大悟,難怪阿芬懂這么多,原來曾經(jīng)是個老板。他不禁對阿芬多了幾分敬重:"做生意有起有落,能撐過去就是本事。"

阿芬搖搖頭:"撐不過去才來找您吃飯呢。"她自嘲地笑了笑,眼中卻閃爍著堅韌的光芒。

這一番交談后,李師傅對阿芬的過去有了一些了解,兩人的關(guān)系也更加親近。

李師傅開始把更多餐館的事務(wù)交給阿芬處理,而阿芬也毫不含糊,把每一件事都做得井井有條。

有一天,一位顧客對菜品提出了投訴,說魚香肉絲太咸了。

阿芬立即致歉,并提出免費更換一份。

顧客看到阿芬誠懇的態(tài)度,怒氣消了大半。阿芬還特意送上一份甜點作為補償,顧客最終滿意而歸。

事后,李師傅夸贊阿芬處理得當。

阿芬卻說:"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誠信,顧客的感受永遠是第一位的。

我以前做生意時,就是這么做的。雖然可能當時會多花點成本,但回頭客帶來的收益遠不止這些。"

李師傅點點頭:"你說得對,這也是我父親傳下來的經(jīng)營之道。"

漸漸地,李師傅和阿芬從最初的施與受的關(guān)系,變成了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伙伴。

阿芬不再只是來餐館吃免費的飯,而是真心實意地把餐館當成了自己的事業(yè),用心經(jīng)營。

李師傅的兒子李思辰偶爾打電話回來,李師傅總會提起阿芬,說她如何幫助餐館變得更好。李思辰雖然沒見過阿芬,但從父親的描述中,也對這位老太太產(chǎn)生了好感。

"爸,您年紀大了,有人幫忙是好事,別太累著自己。"李思辰在電話里叮囑道。

李師傅笑道:"有阿芬?guī)兔Γ逸p松多了。她比我還會做生意呢!"

第二年春節(jié),李思辰回家過年,終于見到了傳說中的阿芬。

讓他驚訝的是,阿芬雖然衣著樸素,但舉止得體,言談間流露出的不是乞討者的卑微,而是一種歷經(jīng)滄桑后的淡定與智慧。

"阿姨,謝謝您這兩年來對我爸的照顧。"李思辰真誠地說道。

阿芬擺擺手:"應(yīng)該是我謝謝你爸爸才對,要不是他,我現(xiàn)在還不知道在哪里漂泊呢。"

李思辰注意到,阿芬說話時偶爾會用一些商業(yè)術(shù)語,這與普通老人截然不同。

他悄悄問父親:"爸,阿芬阿姨以前是做什么的?"

李師傅簡單介紹了阿芬的背景,李思辰恍然大悟:"難怪,我就說她不像普通的……"他沒有繼續(xù)說下去。

"不像普通的乞丐是吧?"李師傅笑著接道,"我當初也是這么想的。人不可貌相,阿芬她有本事,只是運氣不好。"

李思辰點點頭,對阿芬更加尊敬了。

03

03

第三年的初夏,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打破了餐館平靜的生活。

那天早上,李師傅照常準備食材,突然感到胸口一陣劇痛,冷汗直冒,身體不受控制地倒在地上。

阿芬聽到動靜,立即沖進廚房,看到李師傅痛苦的樣子,馬上意識到情況嚴重。

她迅速撥打了急救電話,同時安撫李師傅:"李師傅,您別著急,救護車馬上來,一切都會好的。"

救護車很快到達,將李師傅送往醫(yī)院。

檢查結(jié)果顯示,李師傅是心臟病發(fā)作,需要立即手術(shù)。

"需要家屬簽字。"醫(yī)生拿著手術(shù)同意書說道。

阿芬急忙聯(lián)系了李思辰,但他在外地,至少需要幾個小時才能趕到。

情況緊急,阿芬當機立斷:"我來簽字,我是他的家人。"

手術(shù)進行了四個小時,終于成功。

當李師傅被推出手術(shù)室時,阿芬守在門口,看到他蒼白的臉色,眼淚不禁奪眶而出:"李師傅,您醒醒,您一定要好起來??!"

李思辰趕到醫(yī)院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幕:阿芬坐在病床旁,握著父親的手,眼睛紅腫,顯然哭過。

"阿姨,您先回去休息吧,我來照顧爸爸。"李思辰輕聲說道。

阿芬搖搖頭:"我沒事,你爸爸醒了,我就放心了。"

她看著李思辰疲憊的樣子,"你剛趕來,先去吃點東西吧,我在這守著。"

李思辰感激地點點頭,去醫(yī)院食堂買了些吃的。

回來時,他聽到病房里傳來父親和阿芬的對話。

"阿芬,餐館怎么辦?"李師傅虛弱地問道。

阿芬拍拍他的手:"您別擔心,我已經(jīng)貼了告示,說店里臨時歇業(yè)幾天。您安心養(yǎng)病,餐館的事情交給我。"

李師傅嘆了口氣:"這一病,不知道要耽誤多久。"

"身體要緊,餐館隨時都能重新開張。"阿芬安慰道。

李思辰推門而入:"爸,阿姨說得對,您先把身體養(yǎng)好。"

李師傅看到兒子,眼圈紅了:"思辰,你來了。"

接下來的日子里,阿芬和李思辰輪流照顧李師傅。

醫(yī)生說李師傅需要住院觀察至少兩周,之后還要在家休養(yǎng)一段時間,不能做重體力勞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餐館怎么辦?"李師傅憂心忡忡。

阿芬思考了一會兒,說道:"我可以先把餐館開起來,您放心,我會照著您的方子做菜,保證味道不變。"

李思辰皺眉道:"阿姨,您一個人能行嗎?"

阿芬自信地笑了笑:"別看我年紀大,這點活還是能干的。再說了,您爸爸這些年教了我不少東西,我都記在心里呢。"

李師傅看著阿芬堅定的眼神,點了點頭:"那就麻煩你了,阿芬。"

就這樣,在李師傅住院期間,阿芬一個人扛起了餐館的重擔。

每天早上,她都比以前更早地到店,準備食材,打掃衛(wèi)生。中午和晚上的飯點,她一個人忙前忙后,既要炒菜,又要招待客人。

鄰居們得知李師傅生病的消息,紛紛前來幫忙。有的幫著收拾桌椅,有的幫忙打包外賣,大家齊心協(xié)力,讓餐館得以正常運營。

一個月后,李師傅終于出院回家。阿芬特意做了一桌子菜,給他接風洗塵。

鄰居們也都來捧場,餐館里熱鬧非凡。

"李師傅,您可要保重身體啊,這段時間阿芬可是把餐館打理得井井有條。"

一位老顧客說道。

另一位顧客附和道:"是啊,阿芬做的菜和您的味道一模一樣,我們都吃不出區(qū)別來。"

李師傅看著阿芬忙碌的身影,心中滿是感激。

他明白,如果不是阿芬,餐館可能已經(jīng)關(guān)門大吉了。

"阿芬,這段時間辛苦你了。"晚上收工后,李師傅真誠地感謝道。

阿芬笑著搖搖頭:"您別這么說,您當初收留我,給我飯吃,我現(xiàn)在不過是盡點綿薄之力罷了。"

隨著李師傅的康復(fù),餐館的經(jīng)營逐漸恢復(fù)正常。醫(yī)生叮囑李師傅不能過度勞累,阿芬便主動承擔了更多的工作。

她不僅幫忙采購、做菜,還負責管理賬目、處理顧客投訴等事務(wù)。

李師傅漸漸發(fā)現(xiàn),阿芬的管理才能遠超他的想象。

在她的經(jīng)營下,餐館不僅沒有因為他的生病而衰落,反而生意更加紅火了。

"阿芬,你真是我的福星?。?李師傅由衷地感慨道。

阿芬笑著擺擺手:"都是您教得好。"

李思辰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回到大城市,臨走前,他特意感謝阿芬:"阿姨,這次多虧有您,我爸才能這么快康復(fù)。餐館的事情,還請您多多照看。"

阿芬點點頭:"放心吧,我會照顧好你爸爸的。"

李思辰離開后,阿芬和李師傅的關(guān)系更加親密。

李師傅不再把阿芬視為一個需要幫助的老人,而是當成了家人和合作伙伴。兩人配合默契,餐館的生意蒸蒸日上。

04

04

進入第四年,餐飲行業(yè)的競爭日益激烈。

附近新開了幾家連鎖餐廳,裝修豪華,菜品種類豐富,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巷子里私房菜"的生意開始受到影響,客流量明顯減少。

"這幾家新開的店,確實有些影響。"李師傅皺著眉頭,看著幾乎空蕩蕩的餐廳,憂心忡忡。

阿芬沉思了一會兒,說道:"李師傅,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考慮做一些調(diào)整?"

李師傅抬頭看她:"什么調(diào)整?"

阿芬解釋道:"我觀察了那幾家新店,他們吸引年輕人的不僅是新穎的裝修,還有一些適合年輕人口味的菜品。

我們可以在保持傳統(tǒng)特色的同時,增加一些新菜品,或者對現(xiàn)有的菜品做些創(chuàng)新。"

李師傅有些猶豫:"我們家的菜譜都是祖?zhèn)鞯?,改了味道就不是我們家的特色了?

阿芬理解地點點頭:"我明白您的顧慮。我們不必改變傳統(tǒng)菜品的做法,可以在保留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增加一些新品種。

比如,現(xiàn)在年輕人喜歡的一些輕食、融合菜等。"

李師傅思考了一下,覺得阿芬的提議有道理:"你說得對,我們確實該跟上時代的步伐。"

于是,在阿芬的建議下,"巷子里私房菜"開始進行一系列調(diào)整。

首先,他們對菜單進行了更新,在保留招牌家常菜的同時,增加了一些健康輕食和創(chuàng)新菜品。其次,餐館內(nèi)部進行了小規(guī)模裝修,增加了一些現(xiàn)代元素,但依然保持了傳統(tǒng)家常的溫馨氛圍。

"這個'五香排骨沙拉'不錯,既有我們傳統(tǒng)紅燒排骨的香味,又加入了新鮮的蔬菜,健康又美味。"李師傅嘗了一口阿芬設(shè)計的新菜品,贊不絕口。

阿芬笑著解釋:"現(xiàn)在年輕人都講究健康飲食,這道菜既滿足了口味需求,又照顧到健康因素。"

除了菜品創(chuàng)新,阿芬還建議餐館開通外賣服務(wù)。

她聯(lián)系了幾家外賣平臺,將餐館的菜品上架。這一舉措立竿見影,很快就帶來了新的客源。

"沒想到外賣這么受歡迎!"李師傅看著源源不斷的外賣訂單,驚喜地說道。

阿芬點點頭:"現(xiàn)在很多上班族沒時間做飯,也沒時間出去吃,外賣成了他們的首選。我們做的是家常菜,正符合他們的需求。"

隨著一系列調(diào)整的實施,"巷子里私房菜"的客流量逐漸回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許多年輕人被新菜品吸引,走進這家看似普通的小餐館,嘗試后便成了回頭客。

老顧客也對餐館的變化給予了積極評價,認為新增的菜品豐富了選擇,并沒有影響到他們喜愛的傳統(tǒng)美食。

李師傅感慨地說:"阿芬,要不是你,我可能還在那里死守著老一套,眼睜睜地看著生意一天天變差。"

阿芬搖搖頭:"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您的開明態(tài)度和對傳統(tǒng)的堅守,才是餐館能夠平穩(wěn)過渡的關(guān)鍵。"

1天, 一位年輕的食評人來到餐館,點了幾道新推出的菜品。

用餐結(jié)束后,他對李師傅和阿芬豎起了大拇指:"這家店真是讓我驚喜,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結(jié)合恰到好處,難得一見。"

幾天后,這位食評人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了一篇關(guān)于"巷子里私房菜"的推薦文章,引來了不少慕名而來的顧客。

餐館的生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甚至需要提前預(yù)約才能有座位。

"阿芬,這都是你的功勞??!"李師傅感激地說道。

阿芬笑著搖搖頭:"我只是提了些建議,真正做出改變的是您。許多老板都固守成規(guī),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但您不同,您愿意嘗試,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李師傅擺擺手:"別給我戴高帽子了。說實話,如果不是你這幾年來的付出,我可能早就關(guān)門大吉了。"

"您別這么說,是您當初收留了我,給了我棲身之所和飯吃。"阿芬真誠地說道,"我永遠記得您的恩情。"

李師傅笑了笑:"我們之間,早就不是什么施與受的關(guān)系了。這些年來,你幫了我太多,我才是該感謝你的那個人。"

在阿芬的悉心經(jīng)營下,"巷子里私房菜"不僅恢復(fù)了往日的輝煌,還邁上了新的臺階。

李師傅看著餐館一天天好起來,心中既欣慰又感激,他知道,這一切都離不開阿芬的智慧和付出。

05

05

第五年初,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打破了餐館平靜的生活。

市政府宣布將對整個街區(qū)進行重新開發(fā),所有商鋪必須在三個月內(nèi)搬遷。

"什么?要拆遷?"李師傅拿著手中的通知書,臉色蒼白。

阿芬也被這個消息震驚了:"咱們的餐館開了幾十年了,就這么要搬走?"

李師傅嘆了口氣:"這家店是我爺爺那輩開的,已經(jīng)傳了三代。

我從小在這里長大,看著它一點點發(fā)展壯大?,F(xiàn)在突然要搬走,真是……"他哽咽了,說不下去。

阿芬拍拍李師傅的肩膀:"別著急,我們先找找有沒有合適的新地點。"

接下來的日子里,阿芬和李師傅四處尋找新的店址。

他們走遍了附近的幾個街區(qū),咨詢了無數(shù)房東,但要么是位置不好,要么是租金太高,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地方。

"現(xiàn)在的房租太貴了,我們的餐館利潤有限,承擔不起。"李師傅憂心忡忡地說道。

阿芬也皺起了眉頭:"是啊,如果租金太高,就算開起來也很難維持下去。"

眼看著搬遷的期限越來越近,李師傅和阿芬的心情愈發(fā)沉重。

餐館的老顧客們得知消息后,也紛紛表示遺憾。

"李師傅,您這店要是搬走了,我們上哪兒吃這么正宗的家常菜???"一位??蛧@息道。

李師傅勉強笑了笑:"我們正在找新地方,希望能盡快重新開業(yè)。"

話雖如此,但適合的新店址依然遙遙無期。眼看著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李師傅的臉上愁云密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每天晚上收工后,他都會獨自坐在空蕩蕩的餐館里,看著這幾十年來家族積累的一切,心痛不已。

一天深夜,阿芬收拾完廚房,看到李師傅又一個人坐在角落里發(fā)呆,便走過去坐在他對面。

"李師傅,別太擔心,會有辦法的。"阿芬輕聲安慰道。

李師傅抬起頭,眼中滿是疲憊:"阿芬,我們找了這么久,都沒有合適的地方。現(xiàn)在只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

阿芬沉默了一會兒,似乎在思考什么,最終鼓起勇氣說道:"李師傅,有件事我想跟您商量。"

"什么事?"

"我這些年存了一些錢,雖然不多,但如果加上您的積蓄,也許我們可以考慮買下一個小店鋪,這樣就不用擔心高租金了。"阿芬建議道。

李師傅搖搖頭:"謝謝你的好意,阿芬。但是現(xiàn)在的房價那么高,我們攢的錢根本不夠買一個像樣的店鋪。

再說了,就算湊夠了首付,每個月的貸款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阿芬正想再說什么,李師傅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是李思辰打來的電話。

"爸,我聽說你們那邊要拆遷,是真的嗎?"李思辰的聲音充滿擔憂。

李師傅嘆了口氣:"是啊,通知已經(jīng)下來了,最多再有一個月就得搬走。"

"那找到新店址了嗎?"

"還沒有,附近的店鋪要么位置不好,要么租金太高。"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李思辰說道:"爸,要不您就趁這個機會退休吧。

這么多年來,您辛苦了大半輩子,也該休息了。我在這邊工作穩(wěn)定,可以負擔您的生活費用。"

李師傅苦笑一聲:"思辰,你知道嗎?這家店不僅是我的生計,更是我們家族的傳承。

你爺爺、太爺爺都在這里付出了心血。如果就這樣關(guān)門,我實在對不起祖先。"

李思辰嘆了口氣:"我理解您的感受,爸。但是現(xiàn)實就是這樣,有時候我們必須面對變化。"

掛掉電話后,李師傅的情緒更加低落。阿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她也無計可施。

又過了幾天,一個更壞的消息傳來:

由于工程進度調(diào)整,搬遷的期限被提前到了兩周內(nèi)。

"兩周?這怎么可能來得及!"李師傅拿著新的通知,整個人都傻了。

阿芬的臉色也變得凝重:"時間確實太緊迫了。"

李師傅踉蹌地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語:

"完了,這下真的完了。幾十年的心血,就要這樣付之東流了。"

阿芬看著李師傅絕望的樣子,心如刀絞。

她知道,這家餐館對李師傅來說意味著什么——那不僅是一個謀生的場所,更是一份家族的榮譽和傳承。

當晚,阿芬久久不能入睡。

她躺在簡陋的出租屋床上,腦海中不斷浮現(xiàn)李師傅近日來憔悴的面容。

這五年來,李師傅待她如親人,給了她生活的希望和尊嚴。

如今,她多么希望能夠回報這份恩情,幫助李師傅度過難關(guān)。

翻來覆去,阿芬終于做出了一個決定。

她輕手輕腳地起床,從床底下拿出一個破舊的盒子,仔細擦拭了一下,然后放在桌上,靜靜地看了許久。

06

06

第二天一早,阿芬比平時晚了一點到店。

李師傅已經(jīng)在門口等著她,臉上的憂慮更甚往日。

"李師傅,我有點事想跟您商量。"阿芬正色道。

李師傅點點頭:"你說吧。"

阿芬深吸一口氣:"我離開一天可以嗎?明天一定回來。"

李師傅有些驚訝:"你要去哪里?"

阿芬猶豫了一下,沒有直接回答:"請您相信我,只需要一天時間。"

看著阿芬堅定的眼神,李師傅沒有再追問:"好吧,你去辦你的事情,餐館這邊我來照顧。"

"謝謝您的理解。"阿芬感激地說道。

當天,阿芬早早地收拾完工作,匆匆離開了餐館。李師傅看著她遠去的背影,心中充滿疑惑,但他選擇了信任。

第2天, 李師傅一個人在餐館忙碌著。

中午飯點過后,他坐在空蕩蕩的餐廳里,看著墻上幾十年來積累的老照片和獎狀,心中充滿了不舍。再過不到兩周,這一切都將成為回憶。

"李師傅!"阿芬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李師傅抬頭一看,只見阿芬站在門口,手里提著一個木箱,臉上帶著掩不住的開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阿芬,你回來了。"李師傅站起來,走向門口。

阿芬點點頭,把木箱放在桌子上:"李師傅,這是我想給您看的東西。"

李師傅好奇地看著這個陳舊但保養(yǎng)完好的木箱:"這是什么?"

阿芬沒有直接回答,只是慢慢打開了箱子,里面的東西讓李師傅目瞪口呆,頓時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