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有一個背著相機的中年男人。當他經過正在路邊休息的工人身旁時,舉起相機,將畫面定格在鏡頭中。男人面露欣喜,因為這張照片即將成為他記錄工人生活的又一份珍貴檔案。

這個男人名叫占有兵,今年52歲,是一名攝影師。20多年前,當攝影師集體追逐工業(yè)文明的浪花時,他卻將鏡頭對準流水線上的工人,打撈那些沉沒在“中國制造”背后的個體故事。他拍攝了150多萬張工人的照片,曾被紐約大學邀請前往舉辦個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如網友評價的:“這些照片雖然沒有過多藝術上的雕琢,卻因純粹的真實感而直擊人心。”

占有兵認為,攝影師不單單要追求藝術潮流,更要承擔起社會責任,記錄平凡生活,傳遞真實情感。

01

一個選擇,尋得人生的方向

“一想到下班就能見到你,我又打起精神了?!薄拔矣旨有嚼?。咱倆好好干,日子一定越過越好!”在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zhèn)的一個工廠里,工人們正在草坪上享受休閑時光。

這片草坪是許多情侶交流感情的好去處,此刻他們剛結束一天的工作,趁休息時間和相愛的人互訴衷腸。占有兵蹲在一旁,舉著相機全神貫注地拍攝他們。在他看來,這片草坪上發(fā)生的一切是工人們向往愛情的真實寫照,那一刻,他們是那樣溫暖、生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6年8月13日,打工人下班后在工廠外的綠化帶邊拍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9年7月1日, 一對農民工夫婦步行回出租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2年9月5日,打工人在長椅上開玩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3年7月10日,情侶在工業(yè)區(qū)外的街頭擁抱

“東莞是一座輝煌的城市,但把它推向輝煌的工人,卻常常被人們忽視?!闭劶罢障嗟某踔詴r,占有兵如是感嘆。他曾經是流水線上的一員,更能體會基層工人被忽視的滋味。他說:“我要做一個順時代而行、逆潮流而為的攝影師,用鏡頭呈現(xiàn)更多被遺忘的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4年5月9日,手機配件廠的車間

1973年,占有兵出生于湖北省襄樊市的一個小村落。當時他考上了當地最好的高中,高考卻發(fā)揮失常,自考上了大專。服完兵役后,他報考軍校,再次落榜。接連與夢想擦肩而過,占有兵產生了強烈的挫敗感。

幸運的是,當時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東莞作為先行城市之一,是備受青睞的打工熱門地。懷揣著賺錢、蓋房、娶妻的樸素心愿,22歲的占有兵隨著工人隊伍,南下打工。

雖然趕上了時代紅利,但東莞的就業(yè)競爭異常激烈,百人爭一崗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得益于軍旅生涯的淬煉,占有兵以102個俯臥撐的成績,在2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酒店保安的工作。閑暇之余,占有兵自學各種手藝,渴望有一技之長。

努力奮斗的那些年,他和曾經的同學小玲戀愛結婚,第二年便有了兒子。隨后,占有兵被一家大型電子廠聘為保安主管。當時,廠內辦了報刊,編輯常常請他幫忙拍攝素材,時間久了,占有兵逐漸享受按快門的聲音,想要學習攝影的念頭越發(fā)強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2年,占有兵看上了一部尼康F601膠片機,盡管是二手的,也要花掉他兩個月的工資。身邊的朋友勸他打消這個念頭,唯獨妻子支持他:“你喜歡就買,別給自己留下遺憾?!痹谄拮拥墓膭钕?,占有兵買下了這部相機,從此,人生有了清晰的方向。

最初,占有兵拍攝的動力源自家人。為了讓親人了解自己的日常,他會把工作、生活拍成照片寄回家。一個夜晚,占有兵整理素材時,發(fā)現(xiàn)所有工人都在流水線、食堂、宿舍三點一線中度過,他突然產生一個念頭,想要為工人們做些什么。自此,占有兵按自己的心意記錄工人的點點滴滴。“這既是為別人記錄,也是為千萬個自己記錄?!?/strong>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1年12月19日,手袋廠的女工正在作業(yè)中

02

一部相機,記錄千萬人生

2006年,占有兵租了一間20平方米的出租屋,把妻兒接來,一家人終于團聚。自此,他耳邊不再只有流水線的轟鳴聲,還有孩子的歡聲笑語和妻子一聲聲“快來吃飯”的呼喚。

不知不覺中,被家庭溫暖的占有兵將內心的情感傾注在鏡頭里。在反復拍攝了工人的高強度工作后,占有兵認為這些照片雖然真實,但角度單一?!皾M車間都是人,我到車間拍照時卻總想問問:人呢,活生生的人在哪兒呢?”他想讓更多人知道工人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

占有兵把鏡頭轉向了流水線之外的地方,他拍下了工人們圍在電話亭前,爭先恐后地擠進那狹小的空間,只為和老家的親人說幾句話;他拍下了女工辭職返鄉(xiāng)前,工友們在出租屋里歡送她,有人舉杯,有人給她夾菜,眼中滿是不舍;他拍下了工人結婚時,騎著用氣球和鮮花裝飾的三輪車,滿臉笑意地迎接新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8年8月10日,打工人的自行車婚禮

一張張照片向人們展示,工人拿著并不精致的人生劇本,卻書寫著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當時的社會正從數量型人口紅利向質量型人口紅利轉型,國家越來越重視工人的權益。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意識到,工人的歸屬感與工廠的長遠發(fā)展息息相關。一場由內而外的改革展開了:工廠不再是冰冷的生產場所,還是豐富工人業(yè)余生活的樂園。隨著占有兵的照片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工人的心聲被更多人傾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0年6月25日,打工者晚上加班結束后吃西瓜

2010年,占有兵所在的電子廠舉辦了文藝活動,最矚目的環(huán)節(jié)莫過于女工模特大賽。女工用蠟光紙和報紙點綴服裝,將流水線上的材料變成穿在身上的藝術品。當燈光聚焦到舞臺中央時,她們依次亮相,步伐從容而優(yōu)雅,自信地展現(xiàn)青春的風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0年11月7日,工廠舉辦模特比賽,打工人穿著報紙著的禮服上臺展示

臺下人潮涌動,一萬多名工人一起為她們歡呼吶喊,掌聲此起彼伏,場面震撼人心!占有兵將照片和視頻發(fā)到網上后,僅一小時就獲得了1000多萬點擊量。那一刻,女工不再是流水線上默默無聞的一員,而是舞臺上光芒萬丈的明星。

占有兵還曾拍攝過一家工廠舉辦的集體婚禮。當天,9對來自新疆阿合奇縣的少數民族新人身穿禮服,走入婚禮的殿堂。車間內紅毯鋪陳,臺上鮮花環(huán)繞,整個婚禮現(xiàn)場洋溢著喜慶祥和的氣氛?;槎Y不僅宴請了所有被勞務派遣到東莞的阿合奇人,阿合奇縣的縣委書記也到場祝賀。跟拍過程中,占有兵頻頻點頭:“我相信那是阿合奇人在工廠最開心的一天?!?/p>

工廠的革新讓工人有了自我提升的機會。有的工廠開設英語班,每天清晨,工人早早起床,手里捧著英語課本,跟著輔導老師一字一句地讀著;有的工廠開設計算機房,工人在下班后來到這里,埋頭鉆研各種軟件,提升競爭力;有的工廠開辦興趣班,業(yè)余時間,工人可以到廣場上練習街舞、學習唱歌,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1年1月1日,打工人在廣場上跟學老師大聲讀英語。他們自費參加培訓,學習結束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相機記錄了工人的汗水,也捕捉了他們在革新浪潮中不甘平凡的靈魂。這些瞬間不僅讓占有兵看到了生活的真實面貌,更讓他找到了人生的意義—通過鏡頭傳遞普通人的故事,賦予平凡以深刻的價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4年1月1日,東莞長安鎮(zhèn)廣場上跳街舞的男工

2012年,占有兵辭去保安主管一職,成為東莞市長安鎮(zhèn)融媒體中心的一名攝影記者。在他日復一日的拍攝下,打工者的故事以文字加照片的形式,被記錄到“手工書”上。占有兵目前已經完成了130多本“手工書”,一頁頁翻開,基層工作者的生活有了具體的形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占有兵做的手工書

03

一份善意,改寫他人命運

在多年的拍攝過程中,占有兵也常常伸出援手,幫助有困難的人擺脫困境。一次,占有兵發(fā)現(xiàn),某處高速公路橋下是許多漂泊者的暫居地。為了幫他們回家,他與“讓愛回家”公益組織一起行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0年1月12日,電子廠的集體宿舍

一個來自湖北的流浪者阿東讓占有兵印象深刻。2002年,剛走出山村準備讀大學的阿東遭遇詐騙,學費被騙光。阿東大受打擊,無顏回家,輾轉來到東莞打工,卻頻頻碰壁,在外漂泊了十幾年。占有兵不斷開導阿東,并想辦法聯(lián)系到了他的家人。姐姐來接阿東回家的那一天,兩個人抱頭痛哭。

多年后,阿東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家企業(yè)的高管,還和“讓愛回家”的一名女志愿者結為夫妻。占有兵感慨萬分:“當他人陷入困境時,一個小小的幫扶,就可以助他翻過那些看似過不去的坎兒?!痹谪熑胃械尿屖瓜?,占有兵更加堅定地走向需要幫助的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2年1月1日,來自新疆的農民工給家人打電話

在一家工廠,占有兵認識了一名50多歲的女工王姐,她早已到了退休的年紀,卻還在流水線上干活兒。多年前,王姐家中貧困,就把所有錢都寄回家里,沒有交養(yǎng)老保險。后來,工廠搬走了,她無處補交。

王姐的故事并非個例,為了讓大齡工人安穩(wěn)地度過晚年,占有兵和一家NGO(非政府組織)合作,積極推動新的補救方案出臺,并在深圳的勞務工博物館和北京的工友之家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舉辦展覽,為大齡工人發(fā)聲,也警示年輕工人重視養(yǎng)老問題。經過占有兵和NGO組織的不懈努力,許許多多的工人都完成了補交,得到了養(yǎng)老保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0年5月26日,電子廠女工宿舍的公共電視房

占有兵一邊默默行善,一邊拍了幾十T的素材,一張張照片堆疊在一起,像一本厚重的歷史書。幾十年來,新老工人交替用青春熱血澆灌著東莞,一座座企業(yè)辦公大樓拔地而起,城市的面貌也隨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未來,占有兵打算出一套《打工志》,詳細記錄他對中國制造業(yè)的所見所感。他還專門租了一個倉庫,來收藏這些珍貴的照片。占有兵表示:“如果有學者要研究基層工人的生活狀況,這些東西會派上用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1年11月25日,手袋廠的車間

成功總是青睞有心人。如今,占有兵已經成為中國紀實攝影領域的重要人物,不僅在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獲得優(yōu)秀攝影師獎,還在紐約大學舉辦了關于“中國制造”的展覽會,贏得了諸多殊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時代的飛速進步讓基層工作者有了更多話語權,工人與工廠的關系從過去的單向選擇變成了如今的雙向奔赴。“進廠不再是基層群眾的唯一選擇。”占有兵表示,他即將大學畢業(yè)的兒子沒有進廠的打算,渴望自主創(chuàng)業(yè),他的妻子則順利退休,安享清福。占有兵很高興,他的夢想不僅成就了自己,也為家人鋪就了一條更好的道路。

2024年12月16日,第十屆東莞市民攝影周暨影像莞之夜正式開幕,占有兵亦在被邀之列。作為工廠變革的親歷者和觀察者,他用以往的作品,帶領新一代打工人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時代巨變。通過這些照片,我們看到了中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躍遷,也看到了工人在時代洪流中的艱苦奮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0年12月24日,電子線廠的生產線

采訪接近尾聲時,占有兵進一步表示:“我們要透過工人的難,去銘記他們背后的難得;要透過制造業(yè)的繁榮,去銘記時代背后每一塊平凡的基石?!?/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