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個問題,為什么我們要大張旗鼓的表示,“中國不跪”,以及為什么我們要一次次的否認中美已經(jīng)開始溝通了。
博弈論中有一個經(jīng)典案例,叫做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說的是兩名共謀犯罪的囚徒(A和B)被分開審訊,檢察官給出以下條件:
- 若一人認罪(背叛對方),另一人沉默(合作)
- 認罪者因立功獲釋(收益:0年監(jiān)禁),沉默者被判10年。
- 若兩人都沉默(互相合作)
- 因證據(jù)不足,各判1年。
- 若兩人都認罪(互相背叛)
- 各判5年。
在雙方無法相互溝通的情況下,無論對方選擇沉默還是認罪,主動認罪的收益更高:
A╲B
囚徒B沉默
囚徒B認罪
囚徒A沉默
A:1年,B:1年
A:10年,B:0年
囚徒A認罪
A:0年,B:10年
A:8年,B:8年
而且,作為“警察”一方,往往會故意制造兩個囚徒之間的相互不信任,來實現(xiàn)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雙方認罪,各8年)。
時政圈較為熟知的案例,是兩伊戰(zhàn)爭期間,兩邊賣武器的某大國,把跟伊朗和伊拉克的談判放在一棟大樓里面,故意讓他們看到對方,讓深陷戰(zhàn)爭泥潭的他們捏著鼻子繼續(xù)高價買武器,然后繼續(xù)在戰(zhàn)場上廝殺。

類似的,諾蘭指導《蝙蝠俠》中,小丑給了相互仇視的兩船人,對手船的起爆器,又同時斷絕了雙方之間的聯(lián)系,為了就是讓原本無事的兩船人,在極限施壓當中,基于所謂的“理性”,忍不住炸死對方。

“交易高手”特朗普自然也很懂得這一套路,全球對等關稅就是把所有的國家都陷入到了囚徒博弈當中。
作為“全球警察”,懂王需要讓所有的談判者都認為其他的談判者會認罪,那么他就一定要塑造,唯一能夠正面硬剛美帝的我們,正在秘密談判的假象,以此對其他國家進行欺詐,以獲取他們的讓步。
說白了,這場對等關稅的談判,特朗普就是那個試圖借我們的手,相互炸死另一船人的那個小丑。
他試圖用這種方式收割全球,最終還讓各受害國,把被收割的憤怒和怨氣指向其他率先讓步(按投降按鈕)的國家。

當然,破解“國際警察”的囚徒陷阱,并不復雜,
那就是公開喊話和堅定承諾,無論伙伴是否認罪,我們這邊都不會認罪,讓伙伴先跳出囚徒陷阱,數(shù)字化他的選擇以及對應的獎懲機制。(沉默判1年,認罪判0年)
然后,再數(shù)字化向伙伴釋放出事后獎懲機制,明確我們給伙伴方的獎懲(懲罰值+獎勵值),大于警察方的認罪獎勵。(沉默判1年)
這樣,就會讓主要伙伴方理性的放棄認罪,大家一起保持沉默。
憑借著理性的伙伴方,我們也可以避免最壞的兩個結果(沉默判10年,認罪判8年),只接受最輕的處罰(沉默判1年)。

我們再把囚徒悖論中的“認罪”換成“跪”,把“刑期”換成“經(jīng)濟損失”,就很好理解目前的中美局面了。
不同于囚徒博弈中無法事后清算的平等雙方,我們作為維護世界秩序的“大哥”,任何出賣我們的行為都需要考慮代價與成本,博弈中的隱形優(yōu)勢非常大,只要我們公開表現(xiàn)出了堅定的“不跪”,那么其他的國家,只會陷入到很清晰的兩個選擇;
1、要么背叛中國,接受美國的加稅,對中國進行某種形式的補償。
2、要么跟著中國一起對抗美國的橫征暴斂,享受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紅利。
無論他們怎么選,我們只要把不跪堅持下去,最后都不會虧。
前者有兩個經(jīng)典的相似案例,
一個是98年亞洲金融危機,亞洲國家都在降匯率保出口,只有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東亞東南亞陷入囚徒博弈,憑此與亞洲各國集體進入蜜月期,日韓資本瘋狂涌入,東南亞市場對華開放,迎來了繁榮的十年。
另一個是08年的次貸危機,全球都在縮減開支,只有中國開啟四萬億計劃,以一己之力將世界將全球從經(jīng)濟危機,這個大蕭條的囚徒博弈模型中拽出來,憑此與美國和歐洲集體進入蜜月期,再次迎來了繁榮的十年。
后者也有一個經(jīng)典案例,
2018年特朗普的全球貿(mào)易戰(zhàn),中國帶頭正面硬剛之后,折騰了十多年的東盟的RCEP簽署了,十多年搞不定中歐投資協(xié)定草簽了,大量的中資開始進入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等美國的戰(zhàn)略腹地,跌至冰點的中日中韓關系也隨之解凍。
如今,這種十年一遇的資本主義危機再一次被擺上了桌面,社會主義大哥的我們,自然要把“不跪”的口號高調喊出來。
回顧我們的前幾年,經(jīng)濟上勒緊褲腰帶不放水,外交上忍住沖動不出擊,像韓信一樣忍了數(shù)載,等的就是這么一個時間點,等某“小丑”跳出后,我們方才能以英雄的姿態(tài),再次重歸舞臺的中央。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