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我的天才女友》的人,大多會同意那不勒斯是個危險又迷人的“反派”。我?guī)е薮蟮暮闷婧鸵蓡枺瑥?a class="keyword-search" >佛羅倫薩搭乘火車前往那不勒斯,想搞懂那些混亂、暴力、破舊、邪惡的街區(qū)究竟是如何長出來的。
在火車上,我讀到一段作家安娜·瑪利亞·奧爾特塞(Anna Maria Ortese)對那不勒斯的形容,她說這里是一個“所有的事物,善與惡,健康與痛苦,最歡欣的幸福和最撕心裂肺的痛苦”都交織、混合在一起的城市,以至于來到這個城市的陌生人會產(chǎn)生一種奇特的印象,仿佛置身“一個由人類靈魂組成的樂團,它不服從指揮的指令,而是各自表達,從而產(chǎn)生了一種奇妙的混亂效果”。
后來當我抵達中央車站,準備為下一程旅途購買車票時,我的銀行卡被無端鎖住,三四個工作人員將我圍住,雞同鴨講地“幫”我解決問題;而同時,同伴在候車室等我的空當,竟然收到了來自陌生人送的花。盡管當時我不明白這“人類靈魂的樂團”怎樣奏響樂章,但有一點我很確定:在這個城市里發(fā)生的一切,將完全不在我的預(yù)計之內(nèi)。

想要搞懂那不勒斯,就必須走進舊城區(qū)的狹窄巷弄。最先要去的一定是斯帕卡那波利街區(qū)(Spaccanapoli),意大利文是“那不勒斯劃分者”的意思,如果你從高處往下看,便能看見這條綿延兩公里的街道像刀子般將舊城一分為二。


那不勒斯Spaccanapoli大街的城市與街道
以斯帕卡那波利街為魚骨、向兩邊蔓延的分支構(gòu)成了舊城的網(wǎng)格和脈絡(luò),也鏈接了許多重要景點,比如教堂、修道院、墓葬和博物館組成的圣嘉勒圣殿(Basilica di Santa Chiara),里面琺瑯八角柱圍繞的花園回廊令極繁主義者狂喜。

圣嘉勒圣殿內(nèi)的琺瑯八角柱
但最令我驚喜的收獲是圣賽維諾小堂(Museo Cappella Sansevero),過去我對大理石雕塑不甚感冒,但看過圣賽維諾小堂后完全改觀,不管你是否“看懂”藝術(shù),當眼見一張用大理石雕刻出來的漁網(wǎng),你很難不被其純粹的美和技藝折服。


圣賽維諾小堂中的藝術(shù)作品《解放》(Il Disinganno)與《遮蔽的基督》(Cristo Velato)
跟斯帕卡那波利街區(qū)混亂中帶著秩序比起來,西班牙街區(qū)(Quartieri spagnoli)“亂”得更加理直氣壯。
摩托車四處亂串,在街巷里制造出一串經(jīng)久不息的轟鳴聲;抬頭是墻體剝落的建筑,經(jīng)年被雨水沖刷后留下斑駁發(fā)黑的墻皮;還有各種衣物毫無章法、毫無顧忌地晾曬在本就狹窄的上空,投下一片陰影。但在這些骯臟破敗的街巷之間,我小時候幻想過從樓上吊一只籃子下來取東西的“偷懶”情景,竟然在這里是居民日常買東西的模式,而買東西的居民見我好奇,甚至向我揮手致意。


那不勒斯老城區(qū)狹窄的街道
行走在西班牙街區(qū),你會感受到那不勒斯在沒有成為罪惡城市的代名詞之前,她是一個人的英雄之城:馬拉多納。
在這個到處都是古典和宗教的城市,馬拉多納的墻畫(Murale Diego Armando Maradona)是真正當代的。身穿那不勒斯球衣的馬拉多納不只是一個球星,他是這個城市的精神符號,以至于他的符號價值超越了美學(xué)的審美價值,為那不勒斯的混亂基因里又注入了流行、熱情、真誠的血脈,并以旗幟、球衣、涂鴉、照片的形式飄蕩在上空,像保護神般為八十年代的那不勒斯人帶來了黑暗中的希望、尊嚴和自豪。


那不勒斯街頭的馬拉多納記憶 @SpikeSpiegel


來意大利之前,我就做好了每天暴走的心理準備,但準備是準備,實際無論是景點體量還是知識體量,都遠遠超過了我的準備,比如龐貝古城。龐貝離那不勒斯的火車路途只需40分鐘,乘坐維蘇威環(huán)線火車(Circumvesuviana),向東穿過坎帕尼亞大區(qū)的綿延海岸線和蔥翠鄉(xiāng)村,就可以到達這座千年的廢墟之城。

從那不勒斯的海岸眺望維蘇威火山
龐貝里面很大,而且極為空曠,沒有多少休息和遮蔭的地方,對體力來說是一場“苦行”,不過當你漫步其中,慢慢感受一座被火山淹沒的古城,在1500年后才被發(fā)現(xiàn),但誰知重見天日后卻已是一片斷壁殘垣,你依稀辨認著她曾有的模樣,卻毫無準備地,被流轉(zhuǎn)在千年時間里的宏大和絕美震顫心靈。


龐貝古城和遠處的維蘇威火山同框
跟龐貝相對照的還有一個直至今日,仍沉睡在海底的巴亞古城(Baia),如果說逛龐貝需要體力,那么“逛”巴亞則需要技術(shù)——只有會潛水的人才能有幸穿梭在這般絕美之間。沉沒的巴亞被考古學(xué)家稱作“古羅馬的拉斯維加斯”,因為它曾是古羅馬貴族的度假勝地,從殘片推測其內(nèi)部裝飾甚至比卡布里島、龐貝和赫庫蘭尼姆都更加復(fù)雜,如今那些精美的馬賽克磚、大理石像、羅馬柱、壁龕都散落在五米之下的海床上,從貴族的奢靡寓所到海洋生物的新家園,那種來自自然威力的震撼是在龐貝都不會感受到的。
如果你在那不勒斯停留的時間有限,那就不得不去MANN(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因為從龐貝拆下來的寶貝都放進了這座博物館,尤其是逛過龐貝再來,會對這些寶貝的原始環(huán)境有更加深刻的感知。這里說的“寶貝”,就是龐貝的壁畫和馬賽克磚,涉及神話、風(fēng)景、肖像、建筑和靜物的繪畫主題,展演了曾經(jīng)真實存在過的龐貝社會和市民生活圖景。在正統(tǒng)藝術(shù)之外,不得不提的是MANN有一個秘密房間(Secret Cabinet),里面收藏著一批非常露骨的色情畫,盡管現(xiàn)代人認為色情藝術(shù)上不得廳堂,只能塞進“秘密房間”,但要讀懂古羅馬,色情藝術(shù)卻是非常重要的切面。
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與館藏文物壁畫
作為登高愛好者,每到一處我都特別喜歡登高看城市全景,但收獲來自那不勒斯的美的饋贈,是要花時間的。眺望那不勒斯最好的地方是在沃梅羅區(qū)(Vomero)山頂?shù)氖グDぃ–astel Sant’Elmo)上,搭乘有軌纜車才能到達,站在堡壘制高點上360度俯瞰,眼前的景致絕對是“絕美之境”的最好詮釋:往右是波西利波(Posillipo)的海灣,正中是索倫托(Sorrento),天氣好的時候隱隱約約可以看到遠方的卡布里島(Capri),再往左一些能把維蘇威火山一起入鏡,至于最左邊,就是那不勒斯城,那條劈開城市的刀子——Spaccanapoli格外壯觀。

圣埃莫堡俯瞰那不勒斯城市與海景


電影《美食、祈禱和戀愛》里面,朱莉亞·羅伯茨在那不勒斯的披薩小店里一邊大口吃披薩,一邊幸福地說“I’m in love, I’m having a relationship with my pizza.(我與披薩墜入愛河了)”的情景,是我行前對那不勒斯披薩最大的期待。
在意大利,披薩的“鄙視鏈”是這么一回事:披薩是披薩,但那不勒斯披薩是那不勒斯披薩。那不勒斯遍地都是披薩店,但作為好奇的觀光客,我們的第一站還是直奔了朱莉亞·羅伯茨“愛上了”的Da Michele。本來以為是電影的夸張效應(yīng),但“被愛上了”的瑪格麗特確實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披薩,簡單的番茄醬、羅勒葉和馬蘇里拉奶酪組成了意大利國旗,也組成了無上的美味,吃的時候自然要對如此美味致以最高禮儀:像個意大利人一樣用手把披薩向內(nèi)卷一口氣塞進嘴里,萬萬不可像法國人那樣用刀叉切成小塊優(yōu)雅地送進嘴里。


有世界第一披薩店之稱的Da Michele@camilla
2022年那部奈飛制作的日劇《初戀》熱播后,很多人來到那不勒斯找“正宗的”拿波里意面,但他們會發(fā)現(xiàn)這里根本沒有叫做“拿波里”的意面,那實際上是日本人發(fā)明的和風(fēng)洋食。想要吃“真正的”拿波里意面要去Trattoria。Trattoria意大利語是“家庭餐館”的意思,描繪了一幅本地人在廚房里為你做飯的圖景。西班牙區(qū)的Trattoria很多,數(shù)Trattoria da Nennella最有人氣,三道式的套餐竟然只要15歐元,里面有一道傳統(tǒng)的那不勒斯土豆起司意面(Pasta e patate con provola),它看起來太過庶民,通常不會出現(xiàn)在高級餐館的菜單里,但那不勒斯的每個家庭都會做,只要你愛起司的美味,就會在其綿密濃郁的醬汁里獲得滿滿幸福。
除了在Trattoria能吃到“真正的”拿波里意面,隨便走進一家小酒館(Osteria)就能吃到十分新鮮的海鮮意面,像是經(jīng)典的蛤蜊意面(Spaghetti alle vongole),而其中龍蝦意面(Linguine all’Aragosta)是不得不吃的“隱藏款”,藏在Pignasecca農(nóng)貿(mào)市場的Pescheria Azzurra就是一個解鎖這款“隱藏款”的好去處,這個魚攤兼小吃店靠海吃海,售賣新鮮漁獲也兼做小吃攤,盡管環(huán)境并不高雅,但供應(yīng)那不勒斯式夸張分量的龍蝦意面,卻只要那不勒斯式慷慨價格的地方,我想不出第二個。


那不勒斯的海鮮市場與海鮮意面@莫雨郁、@Oasssi
盡管“拿波里意面”是和風(fēng)洋食,但一種叫做炸卷筒(Cuoppo Fritto)的街頭小吃卻讓我吃出了幾分跟天婦羅的“親緣關(guān)系”,酥炸過的海鮮、蔬菜、丸子等炸物裝在紙卷成的杯子里售賣,可以邊走邊吃。
說來有趣,那不勒斯人才不遵循什么地中海飲食,反而是大啖炸物,即使是無上地位的披薩,也免不了下油鍋的命運,盡管熱量是魔鬼等級,但當我在異國他鄉(xiāng)吃到一種咬下去竟有幾分油條口感的食物,而且是有餡料的油條時,差點沒感動到哭出來——沒有人能拒絕炸披薩(Pizza Fritta)的雙重美味,熱量的事,用那不勒斯人的哲學(xué)來說就是“明天的事明天再說吧”。


那不勒斯街頭小吃炸卷筒@Dany R、@Natayan


在意大利流傳著“來到那不勒斯的旅人會哭兩次”的預(yù)言,第一次是初來乍到時,第二次是告別之時。坐在開往下一程旅途的火車上時,我想起了那不勒斯人為了一個小問題,出動三四個人來幫我解決的熱情,還有他們對陌生人不摻雜任何意圖的愛的表達;想起博物館里看到的高雅的藝術(shù),壯觀的文物,同時也無法忽略那些憤怒的、骯臟的、諷刺的甚至帶有侮辱性的涂鴉、流浪漢的臟鋪蓋、無休無止的咒罵。
或許這些“介乎美與骯臟的割裂”感受,正是非常久違的、陌生的,又非常熱烈的、奔涌的,對來自人性真實的沖擊,它有善,有惡,有好的,有不好的,正所謂人類靈魂里有的東西,它都有。
附錄那不勒斯三日行程
Day 1
早起去MANN看寶貝,出來后直奔 Da Michele 與披薩“談戀愛”,下午出發(fā)到圣埃莫堡眺望全景,買炸卷筒或者特色甜點千層酥(Sfogliatella)和朗姆巴巴(Babà),帶著路上吃,不要錯過圣埃莫堡下面漂亮的修道院 Certosa e Museo di San Martino。傍晚下山,去披薩老店 Antica Pizzeria Di Matteo 或者當?shù)厝送扑]的 Gino e Toto Sorbillo 大啖披薩。
Day 2
安排一整天給龐貝,因為夏天的龐貝逛起來會非常艱苦,如果7、8月來那不勒斯,又正好會潛水的話不妨去看水下的巴亞,晚上回到那不勒斯,去海灣邊的小酒館Osteria Da Antonio吃海鮮。
Day 3
輕松漫步在Spaccanapoli和西班牙街區(qū)的狹窄巷弄,逛圣嘉勒圣殿、威尼斯宮、圣賽維諾小堂;走到西班牙區(qū)時去Pescheria Azzurra吃龍蝦意面和炸海鮮,晚上在Trattoria da Nennella吃家常菜。

策劃 / 悅游編輯部
編輯 / Oliver
撰文 / 西西
圖片來源 / @SpikeSpiegel、@camilla、@莫雨郁、
@Oasssi 、@Dany R、@Natayan、Unsplash、視覺中國
版式設(shè)計 / CNT ARTROOM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