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姚遠梅】

近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旅游勝地帕哈爾加姆(Pahalgam)發(fā)生槍擊案,造成幾十人傷亡。由此引發(fā)印巴局勢驟然惡化,舉世矚目,眾說紛紜。印巴局勢走向如何?對中國有哪些影響?會爆發(fā)全面戰(zhàn)爭嗎?

解鈴還須系鈴人,針對帕哈爾加姆槍擊案引發(fā)的印巴緊張局勢,本文將系統(tǒng)梳理一些客觀事實,上述問題的答案,不言自明。

帕哈爾加姆槍擊案“恐襲”證據(jù)成謎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旅游勝地——帕哈爾加姆突然發(fā)生針對游客的槍擊案,造成26人喪生,20多人受傷。目擊者稱,幾名槍手有計劃近距離向游客開火,主要針對男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發(fā)生針對游客的槍擊事件,當?shù)丶訌娋洹?圖自央視新聞

自2019年印度單邊終止印憲法370和35A條款,借以廢除查謨—克什米爾土邦的“特殊地位”以來,印度中央政府直接管控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加上印政府開發(fā)當?shù)芈糜钨Y源,治安很嚴。光天化日之下,這幾名槍手真槍實彈,如何躲過當?shù)刂伟卜ㄑ?,令人存疑?/p>

案發(fā)后,印度警方第一時間將其定性為“恐襲”。隨之,《印度時報》、《印度快報》、《印度教徒報》、《今日印度》、Wion電視臺等印度媒體普遍報道:“恐怖”組織“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The Resistance Front J&K)認領了此案,因為其對印度政府的克什米爾政策(指2019年終止印憲法370條款廢除克什米爾“特殊地位”)導致大量印度人進入克什米爾改變了當?shù)厝丝跇嫵杀硎静粷M。

與之對應,印度媒體又連篇累牘地報道了“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及其成員、“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與“虔誠軍”的關系、“虔誠軍”與巴基斯坦的關系等。由此一個被印方譽為“恐怖”組織的“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一夜之間天下皆知。

莫迪總理得知此事,縮短在沙特阿拉伯的訪問行程,加緊趕回國內。4月23日晚,莫迪總理主持內閣安全委員會會議討論此事。次日,印度政府以這次“恐襲”是巴基斯坦跨境支恐的結果為由,宣布對巴基斯坦實行嚴厲反制措施,包括暫?!队《群雍铀畢f(xié)議》、關閉邊境口岸、驅離巴方人員、減少巴基斯坦駐印外交官等。同日,巴基斯坦宣布對印度的對等反制措施。由此引發(fā)印巴局勢驟然緊張。

然而就在外界相信印方說法之時,事情發(fā)展陡然轉向。4月25日,“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在電報(Telegram)社交平臺的賬號公開宣布,其與帕哈爾加姆槍擊案無關,之所以發(fā)生印方所說的其認領此案之事,是印度操控的結果。

“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還進一步指出,印方已多次這么做,如2000年殺死35名錫克人事件、2001年印度議會大廈襲擊事件,以及最近的2019年印度大選前夕發(fā)生的普爾瓦瑪襲擊案事件,當時印度指責巴基斯坦幕后策劃這次“恐襲”,但印前政府官員馬利克(Salya Malik,2019年任查謨—克什米爾邦邦長)卻揭示印方錯誤及政治掩藏。

4月26日,巴總理夏巴茲也表示巴方與此次槍擊案無關,巴方愿意就此參與第三方的“中立、透明、可信”的調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月25日“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所發(fā)布的聲明

一方面,“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與巴政府公開否認印方指控,另一方面,印方指控巴跨境支恐導致這場“恐襲案”發(fā)生,這相互矛盾的立場,著實令外界感到一頭霧水。為此,印、巴輿論戰(zhàn)也從南亞打到國際上,如在倫敦,印巴支持者相互跑到彼此駐英國使館前抗議示威。

同時,印巴軍隊接連幾日發(fā)生邊境沖突。4月28日,巴基斯坦信息部長阿塔烏拉·塔拉爾(Attaullah Tarar)表示:巴方掌握可靠情報顯示,印度可能會在未來24至36小時內發(fā)動軍事打擊。印巴戰(zhàn)爭,仿佛一觸即發(fā)。

然而,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4月30日20時26分,“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再次通過其電報社交平臺的賬戶,公布一份印度情報機構——研究分析局(Research and Analysis Wing, R&AW)的“絕密文件”。

文件形成時間2025年4月16日,文件參考編碼R&AW/JK/VX-7F3D/25-A,文件處理代碼SAD-CB-K,文件密級絕密級(TOP SECRET),文件編號CO64607720210101910。文件內容長達9頁,分為7個部分,分別是:“戰(zhàn)略目標評估”、“十二軍行動與叛亂動員”(指鼓勵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俾路支解放軍”(BLA)等反巴政府的勢力反叛鬧獨立)、“侵入巴控克什米爾地區(qū)細節(jié)”、“地緣政治框架”、“心理戰(zhàn)操作”、“行動危險與管理”、“最終執(zhí)行授權協(xié)議”。

這份文件把印度研究分析局涉嫌精心策劃帕哈爾加姆槍擊案并嫁禍給巴基斯坦,借此對巴基斯坦進行內外分化瓦解的詳細內容公布于眾,如戰(zhàn)略目的、行動時間、行動地點、如何操作、如何宣傳等。

具體細節(jié)包括:

(1)通過多方偽造證據(jù),如利用AI生成虛假證人證詞、模糊視頻等,并要求印媒(如《印度快報》等)在襲擊后36小時公開釋放證據(jù),以嫁禍給巴基斯坦及其情報機構“三軍情報局”(ISI)。

(2)適當制造印巴邊境緊張,且控制行動范圍不超過控制線(LoC)1.2公里,由此吸引巴方將部署在俾路支省的兵力轉向東部邊境,且避免觸發(fā)國際仲裁,由此為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涉恐武裝分離勢力——“俾路支解放武裝”和“俾路支民族主義軍”(BNA)提供行動機會,助其在巴俾路支省制造代號“T-48”的行動。

(3)此行動實施窗口最好在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訪問印度期間,在印控克什米爾谷地制造高傷亡、高能見度的襲擊,借以引導輿論將襲擊與“伊斯蘭陰謀”關聯(lián),獲取國際社會同情與支持……行動最終目的是促使巴基斯坦陷入內外雙重危機……若該計劃敗露還將啟動備用計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月30日“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發(fā)布的印度“絕密文件”

這份絕密文件內容如此火爆,一經網上發(fā)布,立即引爆國際輿論,巴基斯坦多家媒體,如《黎明報》等反復播報,指出印度居心叵測,明明是印方涉嫌自導自演其所說的“帕哈爾加姆恐襲案”,卻要嫁禍于巴方,企圖以此為由侵入巴基斯坦與分裂巴基斯坦,即巴方所說的“帕哈爾加姆假旗行動”(False Flag Operation in Pahalgam)。

截至目前,印度政府尚未就此文件予以澄清、否認或發(fā)表聲明。同時,除了此前印度媒體所報道的那些描述巴方跨境支恐外,印度政府沒有提供其他更為扎實的關于巴方策劃該槍擊案的證據(jù)?!都~約時報》亦指出,印度指責巴基斯坦策劃這起“恐襲”尚缺乏可靠證據(j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發(fā)布的印方“絕密文件”內部內容

綜上所述,帕哈爾加姆槍擊案是否是印方所說的“恐襲案”,證據(jù)成謎。按照印方說法,它是巴基斯坦跨境支恐釀制的“恐襲案”,但印方無法提供關鍵可靠證據(jù)。按照“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提供的“絕密文件”證據(jù),印度涉嫌自導自演這起“恐襲案”且嫁禍于巴基斯坦,借以聯(lián)合“俾路支解放軍”等巴基斯坦內部分離勢力,進而內外兩方面削弱肢解巴基斯坦,猶如印度精心安排的一個“局”,并且印度至今沒有否認與澄清。

這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令帕哈爾加姆槍擊案是否“恐襲”成謎,進而促使印巴局勢撲朔迷離。

印度對帕哈爾加姆襲擊案的反應

自4月22日槍擊案爆發(fā)以來,莫迪政府一直按照巴政府幕后指使這起“恐襲案”的劇本進行反應。具體表現(xiàn)如下:

首先,印度高調宣布對巴基斯坦的反制措施。

4月24日,莫迪政府以巴基斯坦跨境支持恐怖主義釀制“帕哈爾加姆恐襲案”為由,宣布對巴方實施嚴厲反制措施,包括暫停《印度河分水協(xié)議》、關閉兩國邊境口岸、禁止巴基斯坦公民入境、驅逐和減少巴方駐印外交人員等。此后,印方又宣布對巴基斯坦進行貿易封鎖、郵政封鎖、媒體賬號封鎖等。

《印度河分水條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過英國、世界銀行大力斡旋而形成跨境水資源協(xié)議之一,雖然印巴對此圍繞印度河水資源問題經常爭吵,但雙方一直履行協(xié)議。而這次,印度明確表示暫停履行協(xié)議,意味著印度對巴基斯坦揚起“水武器”,即利用印度在印度河上游的優(yōu)勢進行大壩攔截,由此對巴基斯坦“斷水”或“泄洪”,進而引發(fā)處在印度河下游的巴基斯坦民眾恐慌。

而每年5月份是巴基斯坦一年中最為干旱高溫的季節(jié),巴方處在下游,急需大量用水。印度在上游卻單邊終止履行分水協(xié)議,對巴方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無異于促使巴民眾對巴政府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印度攔截水源的大壩

其次,印度積極做好宣傳以爭取多國外交支持。

自槍擊案爆發(fā)以來,莫迪總理第一時間在社交賬戶指出:

“我強烈譴責發(fā)生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qū)帕哈爾加姆的恐怖襲擊。向失去親人的人們表示哀悼。我祈禱傷者早日康復。我們正在為受影響的民眾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這起令人發(fā)指的行徑的幕后黑手將被繩之以法……他們絕不會幸免!他們的邪惡計劃絕不會得逞。我們打擊恐怖主義的決心堅定不移,而且會更加堅定。”

莫迪總理發(fā)出該信息后,印度駐外使團隨即跟進宣傳,美國、俄羅斯、歐盟、英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色列、意大利、丹麥、尼泊爾等國領導人對印方表示哀悼與慰問,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特別致電莫迪總理以示慰問。

《紐約時報》報道稱,莫迪總理就此已給超過12國的國家領導人致電,具體是哪些國家領導人,暫且尚未透露。印度駐聯(lián)合國副代表帕特爾在聯(lián)合國的場合中,引用了巴基斯坦前國防部長阿西夫的受訪言論,指出巴方在過去幾十年為西方干臟活,暗示巴基斯坦政府確實在幕后支持恐怖主義。

與此同時,印度國內反對黨陣營,如國大黨領導人拉胡爾·甘地等,也公開譴責巴基斯坦跨境支恐問題,表示支持莫迪政府的政策。這種局面下,印度顯然已經主導國際輿論。

第三,印度積極做好軍事部署。

帕哈爾加姆槍擊案發(fā)生后,印度在軍事上積極部署。印度陸軍將其第14軍T-90坦克群部,部署在印巴邊境,并部署電子戰(zhàn)部隊建立GPS干擾系統(tǒng)。同時,印度在印巴邊境陳兵幾十萬,這些舉措迫使巴基斯坦不得不將部署在西部的俾路支省的兵力向東部巴印邊境調動,因而被外界指出這將給“俾路支解放軍”、“俾路支解放陣線”等巴境內的涉恐分離勢力留下活動空間。

此外,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帶著30架米格-29K,現(xiàn)身阿拉伯海至巴基斯坦海岸的300海里處,作為由驅逐艦、護衛(wèi)艦、反潛艦組成的更大航母打擊群的一部分開展行動,隨后展開海上軍事演習。外界普遍認為,此次印度航母部署不是例行部署,而是代表了一種戰(zhàn)略轉變,旨在投射力量和確保重要海上通道的安全。

4月25日,印度空軍(IAF)在中部地區(qū)舉行“打擊”(Aakraman)演習,及部署前線戰(zhàn)斗機編隊,主要由“陣風”、蘇-30MKI中隊組成。4月28日,薩博印度公司宣布成功向印度武裝部隊交付AT4反裝甲武器系統(tǒng),標志印方近程作戰(zhàn)能力方面獲得增強。印度還計劃5月上旬在阿拉伯海加爾瓦爾海軍基地附近舉行海上演習。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同時,印度三軍將領和三軍情報局領導出現(xiàn)大調整。5月1日,印度陸軍任命普拉提克·夏爾馬(Lt Gen Pratik Sharma)中將接任北方司令部總司令。這是印度陸軍規(guī)模最大、戰(zhàn)略敏感度最高的部隊,主要針對巴基斯坦、中國方向的戰(zhàn)事,包括印巴邊境、印中邊境西段和中段。夏爾馬中將曾任印度陸軍副參謀長(戰(zhàn)略),并擔任軍事行動總監(jiān)(DGMO)重要職位,是一位兼具戰(zhàn)略思維與執(zhí)行力的軍事將領,關鍵時間節(jié)點對其重用,明顯有所指。

空軍元帥阿舒托什·迪克西特(Marshal Ashutosh Dixit)則接替中將J.P.馬修,出任印度綜合國防參謀長,并擔任參謀長委員會(CISC)主席。迪克西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軍事將領,曾擔任印度中部空軍司令部司令、南部空軍司令部防空司令,并在空軍總部擔任重要參謀職務。

納爾姆德什瓦爾·蒂瓦里(Narmdeshwar Tiwari)則被任命為新一屆空軍副司令?,F(xiàn)任空軍訓練部司令將接替蒂瓦里在西南空軍司令部的職務,而現(xiàn)任南方空軍司令部司令巴拉克里希南·馬尼坎坦(Balakrishnan Manikantan)空軍元帥將轉任中部空軍司令部司令等。

印度國防情報局(DIA)局長D.S.拉納(Lt Gen D.S. Rana)中將晉升為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司令部總司令,6月1日赴任,這是印度唯一的綜合三軍作戰(zhàn)司令部。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咨詢委員會也借機進行改組,由15名成員組成,由印度研究分析局前局長喬西(Alok Joshi)擔任主席。未來幾個月,印度海軍高層也將迎來全面調整。

印度這些軍事部署,毫無疑問將迫使巴基斯坦不得不加強軍事部署,發(fā)射地對地導彈,進而出現(xiàn)巴基斯坦殲-10戰(zhàn)機對陣印度“陣風”戰(zhàn)機,印巴邊境小規(guī)模交火不斷等場面,巴基斯坦駐俄大使受訪時表示如果沖突演變?yōu)閼?zhàn)爭,巴方將對印度使用核武器。可見戰(zhàn)爭陰云密布。

下一步發(fā)展趨勢

鑒于印巴劍拔弩張,以及印巴實力嚴重失衡,是否意味著下步印度將伺機對巴基斯坦動武?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睔v來一國發(fā)動戰(zhàn)爭,都是有備而來。莫迪總理非普通政客,而是理智、務實、政教合一的領導者,多年以后回過頭來看,莫迪總理將是“婆羅多”歷史上可圈可點的人物。若印度選擇對巴基斯坦發(fā)動戰(zhàn)爭,勢必是建立在深思熟慮、確保打贏的基礎上,否則,著眼于下次大選獲勝的莫迪政府,經受不起一場“失敗”的戰(zhàn)爭。為此,莫迪政府需要克服如下幾點才會選擇開戰(zhàn)。

其一,需要找到合適理由實現(xiàn)“師出有名”。

“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4月30日晚拋出的這份“絕密文件”,對莫迪政府極為不利。若文件內容屬實,等同于印度不僅涉嫌自導自演這起印方所說的“恐襲案”并嫁禍于巴方,借以內外兩重對巴分化瓦解,還以巴方“支恐”為由獲得國際社會支持。這種做法顯然缺乏國際正義,有損印度國際形象。因此巴政府敢于在國際上呼吁聯(lián)合國“五?!眹医槿胫鞒止馈?/p>

若印度否認這份“絕密文件”的真實性,有可能刺激“查謨—克什米爾抵抗陣線”公布更多對印方不利的內容。因為該組織有能力獲得這份“絕密文件”,定會存有其它相關內容。正是如此,自這份“絕密文件”面世以來,莫迪政府及印度主流媒體默然以對,既不澄清,也不否定。如此一來,莫迪政府需要找到其他合適的理由,才能“師出有名”地對巴基斯坦動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印度總理莫迪 資料圖:印媒

其二,需要獲得美國等國的支持。

印方所說的“帕哈爾加姆恐襲案”正好發(fā)生在美國副總統(tǒng)兼“印度女婿”萬斯訪問印度與省親期間,并且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性質比較惡劣,因而早期階段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給莫迪總理致電慰問,副總統(tǒng)萬斯第一時間表示:“烏莎(萬斯妻子)和我向印度帕哈爾加姆毀滅性恐怖襲擊的受害者致以慰問……”

然而,5月1日網上普遍傳播那份印度涉嫌自導自演該“恐襲案”的絕密文件后,5月2日,萬斯副總統(tǒng)接受??怂剐侣勁_采訪時卻表示:“我們希望印度對此次恐怖襲擊的回應,不會引發(fā)更廣泛的地區(qū)沖突……希望巴基斯坦與印度合作以便追捕其領土內的恐怖分子……”

萬斯在講話中沒有提及巴基斯坦“支恐”導致印方所說的“帕哈爾加姆恐襲案”問題,而是敦促印度對這起恐襲案的反應不要引發(fā)更廣泛的地區(qū)沖突,也敦促巴基斯坦配合印度追捕躲避在巴境內的恐怖分子。這說明美國對這起“帕哈爾加姆恐襲案”的立場發(fā)生微妙改變。沒有美國等國的支持,莫迪政府不會對巴基斯坦挑起一場全面戰(zhàn)爭。

同時,5月5日,巴基斯坦已正式向聯(lián)合國安理會通報有關南亞局勢的最新進展,可見下一步關于印巴局勢的外交斗爭將比較激烈。

其三,需要令中國無暇顧及。

印度清楚知道中巴“全天候友誼”與中巴經濟走廊的合作,令中巴有共同利益,中國政府不會坐視不管印度對巴基斯坦的削弱瓦解。鑒于此,若想實現(xiàn)印度對巴基斯坦的戰(zhàn)略目的,印度需要要么佯裝對中國友好,“勸說”中國不要幫助巴政府;要么聯(lián)合其他國家在中國東部、南部海上制造事端,令中國分身乏術,難以幫助巴基斯坦。

而這一點,不是沒有可能。因為2025年2月莫迪總理訪美時與特朗普總統(tǒng)簽署《聯(lián)合聲明》,首要一條是相互合作共創(chuàng)發(fā)展戰(zhàn)略機遇;2024年9月份印菲簽署防務工業(yè)與后勤補給備忘錄;今年4月,美國開始加大在中國海上周邊的軍事部署,將B-1B戰(zhàn)略轟炸機和1.4萬美軍投向臺海、南海地區(qū)并與菲律賓展開軍演;4月27日,菲律賓6名人員不顧中方警告勸阻,非法登上鐵線礁活動,中國海警執(zhí)法人員依法登礁并查證處置等。同時,印日外交與防務“2+2”對話簽有多個條約,印度是美日印澳“四邊機制”的重要成員。因此,印巴局勢緊張期間,若中國東部南部海上也發(fā)生緊張局勢,毫無疑問,對印度而言,是天賜良機。

結語

總之,隨著印巴局勢發(fā)展,印度所說的“帕哈爾加姆恐襲案”真相逐步浮出水面,它已超越傳統(tǒng)意義的印巴克什米爾爭端,上升為更大范圍的“婆羅多帝國”領土爭奪。

這一點,從2023年印度新議會大廈“婆羅多帝國”(Akhand Bharat)壁畫覆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別國領土、莫迪政府主持G20會議時修改國名為“婆羅多”、印人黨母體組織國民志愿服務團(RSS)領導人巴格瓦特受訪時多次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實現(xiàn)“婆羅多帝國”,以及2025年初印度媒體炒作“俾路支獨立”及重復1971年肢解巴基斯坦的經驗,印人黨議員叫囂令巴基斯坦一分為五;2025年1月,印度邀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婆羅多帝國”版圖覆蓋的國家參加印度氣象局成立150周年紀念會,印度教主要傳教士兼著名瑜伽教練蘭德福(Swami Ramdev 或Yog guru Baba Ramdev)受訪時表示印巴若發(fā)生戰(zhàn)爭,印度將分裂巴基斯坦并將在卡拉奇等地建立印度教學校古魯庫爾(Gurukul)等,已初露端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印度教主要傳教士兼著名瑜伽教練蘭德福(Swami Ramdev 或Yog guru Baba Ramdev)表示印巴若發(fā)生戰(zhàn)爭,印度將分裂巴基斯坦,并將在卡拉奇等地建立印度教學校古魯庫爾(Gurukul)

針對當前印巴局勢,還存在很多變量制約,特別是巴基斯坦已正式訴諸聯(lián)合國安理會。因此近期印度將對巴基斯坦發(fā)動哪種“打擊”,還不是特別明朗,需要進一步觀察印美合作動向、中國東部南部海上局勢變化,以及巴基斯坦境內那些印度“朋友”,如“俾路支解放軍”、“俾路支解放陣線”等巴方涉恐分離勢力的活動情況。倘若多方同頻共振,相信這場戰(zhàn)爭的廣度、烈度將會超出人們的預料。倘若多方不支持印度對巴基斯坦的戰(zhàn)略目的,莫迪政府可能會選擇小型、可控的精準“打擊”,以挽回面子?;蛘呓涍^聯(lián)合國安理會調解,印巴劍拔弩張之勢逐步趨向降溫。是否如此,拭目以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