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冬天的顏色太過單調(diào),我總認為春天的魅力在于色彩。天青水碧,柳綠桃紅,入眼的繽紛讓人興奮,也讓人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溫暖。去年,友人聞焱先生送我兩張拍攝于偽滿時期的吉林北山公園風景照片。時代所限,照片并不是彩色,看到“新綠的北山”的標題后,就在腦海里努力聯(lián)想,卻發(fā)現(xiàn)記憶的片段里竟少了春天里北山的模樣,難于和老照片共鳴。于是在柳榆抽芽、桃杏吐蕊時,就忍不住去北山的峰巒間游走一趟。
站在臥波橋眺望北山,山色中泛出一簇簇似霧若靄的桃紅。那桃紅被山下轟然的音樂震得浮蕩飄搖,讓人擔心盤于此處的“七條巨龍”已然蘇醒(傳說九龍挖掉二龍),正凝聚云霞,準備一飛天際。待到穿越九龍廣場,進入山間主道,廣場上炸響的音樂聲浪漸漸換為宛轉(zhuǎn)鶯歌,裹挾著淡淡花木香氣隨山風徐徐,鬧中取靜的清幽之感油然而生,于是躁動、擔心之情也悄然霧散。
從攬轡橋下走過,但見西峰花枝搖曳,于是循花前行,先攀西峰。近幾年,西峰栽植了很多花樹,花樹很高,分枝又集中在高冠,于是望去有些像一只只在枝頭開屏的孔雀,又像一列列豎立在曲徑邊的皇家“五明扇”。山風掠過,花瓣翻飛,仰頭觀看這撲朔而落的花雨時,又忍不住想透過花枝,看那云端是否有散花的天女。
不覺走到當年的曠觀亭下,此時,這里已是平安鐘樓。臨崖?lián)肀?,有許多嫣然綻放的桃杏,這些花與山路上的不同,沒有挺立的樹干,而是虬然錯節(jié)的灌木,一眼看去,如同要把一樹樹芬芳敬獻給游人一般。
從前在西峰之巔俯瞰吉林市區(qū),是可以看到蜿蜒浩蕩而去的松花江的,現(xiàn)在則滿眼高樓參差,看不到清流東去。不過在春和景明之時登高瞭望,晴光照遠,五彩披拂,悠然之情還是能由心底升騰。
繼而沿綠意斑駁的盤山路,經(jīng)攬轡橋上抵達東峰。東峰有許多百年老樹,有榆有柳,枝頭已被春風吹出鵝黃嫩綠的小葉,一頂頂樹冠雖沒有盛夏的蓊郁,也少了深秋的斑斕,護擁座座寺廟的宏博氣勢卻一點也沒減退。僅是一橋之隔,東峰上微涼的山風里就夾雜了干燥的香煙味道。山路邊、古剎畔,往來游人賞春之時,也忍不住向神明展示著心間萌動的心愿。
進入山寺之內(nèi),香煙繚繞、鐘罄聲悠,偶爾還能聽到飄渺的僧侶頌唱之音。許多寺廟的庭院里都有綠樹春花:玉皇閣萬綠軒前,山花與人間芳菲爭艷,于無聲中,迎合游人尋覓春光的詩意,消解香客欲念盈胸的抑郁;在藥王廟正殿之后,偶然看到半掩的月亮門內(nèi)露出一樹山花,在青墻黛瓦映襯下仿佛凝固了時間,極具含蓄柔美的畫面感,若是被詩人看到,定會做出意境悠長詩句……
沿關(guān)帝廟前的山路石階而下,發(fā)現(xiàn)泛雪堂已改建為商店。于是就想到剛剛看到的小松鼠在檐脊與勁松間跳躍,為飯食奔忙。想那四季各有時令,也斷不該用八十多年前的視角審時春光——借文旅之風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可能才是如今北山之春本該有的模樣。












本文為優(yōu)雅的胡子原創(chuàng)文章,其他自媒體轉(zhuǎn)載須經(jīng)作者同意
特別鳴謝聞焱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