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新寨村,一群傣族婦女正圍繞著一匹30米長的棉線拉團織布,場面熱火朝天,像是一場有節(jié)奏、有溫度的民族交響。她們的雙手,在織布機上來回穿梭,不只是為了織出一塊布,更是在織出一段段凝結(jié)著祖輩智慧和家風(fēng)的故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里,是花腰傣的故鄉(xiāng)。

這里的布,叫“清廉布”。

這里的每一針每一線,都藏著一份對生活的敬畏,對清白的堅守。

一針一線,織的是布,更是心

馬美仙,是村里遠近聞名的老繡娘。她告訴我們,一卷70米的布,要花三個月才能織成。每天的日出與日落,她都守著這臺老式織布機,眼神專注,手指靈巧,心境澄澈。

“織布講究技藝,更講究心境?!?/p>

這句話說得樸素,卻意味深長。

在她看來,織布不僅是謀生的手藝,更是修身的過程。每一次梭子穿梭,都需要專注,不容急躁;每一根線條交織,都必須清清白白、規(guī)規(guī)矩矩。

花腰傣文化里,布不是普通的布,它是家風(fēng)的載體,是祖訓(xùn)的延續(xù),是做人做事的準則的象征。

刺繡,是母親給女兒的第一課

比織布更細膩的,是刺繡。

一條3米長的繡花腰帶,馬美仙要花一個月才能完成。她說:“這不僅是繡花,更是繡我們的民族精神,繡我們做人做事的態(tài)度?!?/p>

那一針一線,不只是圖案的堆疊,更是一種生活哲學(xué)的呈現(xiàn)?;ㄑ龅拇汤C里,有對自然的敬重,有對親情的眷戀,也有對清廉的理解: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規(guī)矩,生活要干凈。

傳統(tǒng)傣族女孩在出嫁前,得學(xué)會刺繡。那是母親給女兒的第一課,也是一份無聲的叮嚀:無論身在何處,都要守住心中的那份清白。

穿的不只是衣服,是一份責(zé)任

村民白美英身穿一套價值2000多元的傳統(tǒng)花腰傣服飾接受采訪,一身絢麗的顏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她說:“我們不只是穿它,更是傳承它?!?/p>

在外人眼中,這套衣服可能是“非遺”,是“文化符號”;但在花腰傣人心中,它是祖輩的訓(xùn)誡,是日常的提醒,是清廉的象征。

服飾上的圖案不是裝飾,而是故事,每一朵花、每一道紋路,都有出處,都有意義。

“圖案背后,就是一句句祖訓(xùn),一份份清廉?!?/strong>

在新平,清廉不是高高在上的標語,而是穿在身上的信仰,是走在田間地頭也不會忘的根本。

清廉,是一種看得見的生活態(tài)度

新寨村,你能看到最樸素的清廉教育方式:

不是開大會、貼標語,而是用一塊布、一條腰帶、一套衣服,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講得明明白白、潤物無聲。

這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穿得上”的文化傳承。

這也是一種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軟力量”。

在今天的社會,當(dāng)我們談?wù)摗扒辶?,不妨也看看這些生活在鄉(xiāng)土的人們,他們用一生的手藝和信仰,把清廉刻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里。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這,就是非遺的意義;

這,就是云南的溫度。

玉溪市紀委監(jiān)委 李冬 李繼昇)

來源/玉溪市紀委監(jiān)委

編輯/楊學(xué)華

一審/曹誠博

二審/盧 鋼

三審/尹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