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將一線接訪
作為職業(yè)生涯“第一課”?
——從博士接訪看《人民檢察院信訪工作規(guī)定》背后考量
今年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fā)《人民檢察院信訪工作規(guī)定》(下稱《規(guī)定》),其中有條規(guī)定格外引人注意:“人民檢察院建立健全年輕干部和新錄用干部到信訪工作崗位鍛煉制度,加強信訪工作崗位與其他崗位的干部交流?!?/p>
將信訪窗口定位為年輕干部的“練兵場”,制度設計有何深層考量?實際效果如何?記者來到2023年已開展此項工作試點的福建省檢察院,從幾位被安排到信訪接待崗位工作的博士選調生身上尋找答案。
信訪窗口
司法場域的“棱鏡效應”
福建省檢察院的信訪接待室里,28歲的檢察官助理林文婷第一次直面群眾訴求。面對情緒激動的上訪者,這位2024屆剛從廈門大學畢業(yè)的博士選調生突然發(fā)現(xiàn),法律條文在現(xiàn)實糾紛中顯得如此單薄。
“在信訪接待工作中,我聽到過無助的哭泣;在司法救助工作中,我也直面了承載著感謝的淚水?!绷治逆脛忧榈卣f,“我想,無論這些眼淚是咸還是甜,它們都承載著群眾訴求,都是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盼?!?/p>
生活往往是眼淚與笑容相伴相隨。另一位中國政法大學畢業(yè)的博士選調生張洋,向記者講述接訪中的一幕:一對中年夫妻來到12309檢察服務大廳反映問題,情緒激動,聲音響徹大廳?!拔医釉L后,采取了先安撫后接待、快維穩(wěn)慢說理的策略,最終讓其理解了檢察機關的工作。離開時,丈夫笑著向我們豎起了大拇指。這份點贊的笑容,讓我深刻體會到了接訪的重要意義?!彼麄兊男β暿冀K在張洋心中縈繞。
在12309檢察服務大廳接訪的第一周,剛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yè)的博士選調生黃譯瑩就感受到釋法說理其實是個“技術活”:“真實生活中的矛盾與教科書上的案例不同,成因可能更為復雜,也并不會隨著法律程序的終結而解決?!?/p>
明白這點后,幫助來訪人從情緒的大起大落中剝出核心訴求,成為黃譯瑩工作的重點。“哪些屬于檢察機關的管轄范圍,分別要經歷什么樣的程序,接訪時要幫他們找到方向,給他們一個‘被看見、被聽見’的積極信號。”黃譯瑩說。
這種認知沖擊正是制度設計者的深層考量——讓年輕司法者通過信訪窗口這面棱鏡,折射出法治理想與社會現(xiàn)實的多維光譜。
向下扎根
重塑年輕干部的思維
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接收群眾信訪92萬余件次。每個信訪件背后都是社會矛盾的具象投射,年輕干部在信訪接待窗口直面最鮮活的法治實踐樣本,司法辦案的嚴謹規(guī)則和邏輯思維也在重塑他們的思維。
“在辦案前,我滿心期待,希望自己能盡快成為心中的檢察官模樣——一身正氣,在陽光下‘光鮮亮麗’。但實際接觸辦案后才發(fā)現(xiàn),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看卷宗、梳理證據,偶爾伸伸腿轉轉腰才是常態(tài),甚至是抓耳撓腮、熬到深夜的‘不光鮮’?!睆堁笕绱诵稳菹胂笈c現(xiàn)實的差距。
很快,親身參與的一場檢察聽證會讓張洋明白:將案件辦得更加扎實,獲得當事人更多的認可才是真正的“光鮮”。
2010年至2012年期間,原審被告人賴某未經有關部門批準,以“民間互助會”的名義,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在當地向社會不特定人員非法吸收資金共計700余萬元,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賴某有期徒刑三年四個月,并處罰金10萬元。賴某不服,以其行為不構成犯罪為由,向檢察機關提出申訴。
為充分聽取申訴理由,同時考慮到申訴人年紀較大、行動不便,2024年9月,檢察機關決定赴賴某所在鄉(xiāng)鎮(zhèn)召開聽證會。
“在聽證前,我詳細了解民間標會的運作模式、特點、性質等,熟練掌握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定罪量刑標準。正是因為在深夜里加班做足了這些準備工作,才使得我能夠在聽證現(xiàn)場順暢地協(xié)助檢察官開展釋法說理?!睆堁蠡貞?。
一番抽絲剝繭的解釋,讓申訴人賴某理解了相關法律規(guī)定。申訴人家屬一句“謝謝你們”、一個釋懷的笑容,豐富了張洋對“檢察藍”的所有浪漫想象。
司法工作不僅是對法律條文的精準適用,更是對群眾急難愁盼的回應,其間蘊含著如何傳遞司法溫度的智慧,蘊含著如何兼顧天理、國法和人情的智慧。
“我希望自己在‘沉下去’的基礎上,更加用力地向下扎根,牢記每一個案件辦理關涉的都是老百姓的人生大事?!边@是林文婷對自己的期許。
制度支撐
從“新手”到“多面手”的成長路徑
“2023年,省檢察院首次安排多名博士選調生到控告申訴檢察部進行崗位鍛煉,把提高群眾工作能力作為干部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這也是省檢察院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舉措?!备=ㄊz察院控告申訴檢察部主任鐘凌艷告訴記者,該院制定了詳細的崗位鍛煉實施方案。
“他們在崗前接受接訪辦信業(yè)務培訓后,需要到12309檢察服務中心輪值接訪,接聽12309檢察服務熱線,審查分流群眾來信?!辩娏杵G表示,除了熟悉接訪辦信工作,他們還需要學習案件辦理流程,參與刑事申訴、司法救助與民事復查初核的案件辦理,配合檢察官開展公開聽證、釋法說理等工作。
為何要將一線接訪作為職業(yè)生涯“第一課”?記者就此采訪了《規(guī)定》的主要起草人、最高檢控告申訴檢察廳負責人,解讀政策背后的深層考量。
“部分年輕干警入職后,長期埋頭案卷,依賴‘專業(yè)主義’辦案,卻對案件背后的社會矛盾、群眾訴求知之甚少?!痹撠撠熑烁嬖V記者,這個規(guī)定源于對過去辦案問題的深刻反思。
“我們要求新入職人員到一線接訪,正是要補上‘人民立場’這一課。只有直面群眾,才能理解司法工作不僅是法律條文的適用,更是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痹撠撠熑颂貏e強調,辦案人員不僅要關注法律適用,更要思考如何化解矛盾。
“最高檢黨組提出的‘三個管理’是檢察機關強化自身建設、提升工作質效的重要抓手。信訪窗口鍛煉制度是一體抓實‘三個管理’的一步棋,未來我們還會從強化首辦責任的政治擔當、清單化辦案流程、壓實首辦責任等方面,全面落實最高檢黨組推動檢察工作高質量發(fā)展的系統(tǒng)思維,將政治建設、業(yè)務能力和隊伍素質統(tǒng)一于司法為民的實踐中?!痹撠撠熑烁嬖V記者。
(來源:檢察日報·要聞版 記者:谷芳卿)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