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水餃皇后》,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不是馬麗,而是袁富華這個演員。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演員的“善變”,看到了演員的塑造能力可以有多強。

當時看電影的時候,就覺得糖水伯演得可真好,附近有一起看電影的觀眾說,他還演過《周處除三害》,我想了半天也沒想起來演的是誰。
搜了名字后,才知道他演的是香港仔!這個反差也太大了!

明明是同一張臉,卻在兩部電影中呈現(xiàn)出了不一樣的氣質(zhì)、神情,關(guān)鍵是都能讓觀眾共情,絲毫不會有出戲的感覺。
在《周處除三害》中,他一出場就氣場拉滿,一舉一動都給人膽戰(zhàn)心驚的感覺,給陳桂林刮胡子的時候,他捏著陳桂林的手,眼神、嘴角甚至是鼻子都是戲,和陳桂林對話時喉結(jié)的滾動吞咽,將控制欲和殺機具象化為生理性壓迫,隔著屏幕都讓人覺得害怕。

而在《水餃皇后》中,袁富華飾演的糖水伯完全換了一副模樣,善良老實、慈眉善目,就像多年的老鄰居一樣。

最讓我難忘的一場戲,是他和女主重逢吃餃子,這時候馬麗飾演的女主早已是事業(yè)有成,而他則過得比以前更差了。
女主把他接回廠子,并煮了一碗餃子,他吃餃子時的表演——體弱多病的狀態(tài),想起了自己一路走來的經(jīng)歷,復(fù)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讓我唏噓不已。

袁富華的表演讓我深深地共情了,想起了片中他十幾年的人生艱辛,以前對女主的照顧,現(xiàn)在兩個人身份懸殊的尷尬,女主對自己還念及舊情的感動,短短的一場吃餃子戲,卻讓袁富華演盡了。
有網(wǎng)友說袁富華的表演是“角色消失術(shù)”,這背后則是他對生活的深度觀察和體驗。他說:“作為演員,如果觀眾只記得角色而不知道演員是我,就是成功?!?/strong>

從《喜劇之王》中他僅憑三句臺詞就立住了悍匪形象,《翠絲》中跨性別粵劇名伶的蘭花指韻致恰到好處,再到《三命》中中風(fēng)老人盡管步履蹣跚,卻依然努力保持尊嚴,袁富華始終踐行著“把自己消解于角色”的表演哲學(xué)。


袁富華在《水餃皇后》和《周處除三害》中,塑造了兩個截然相反的熒幕形象,恰恰是港片最吸引人的兩個特質(zhì):
糖水伯代表了港片中人文關(guān)懷的傳統(tǒng),延續(xù)了《歲月神偷》《桃姐》等電影中對市井溫情的抒寫;

而香港仔則承襲了香港犯罪類電影中的瘋癲血脈,和《無間道》《黑金》中的韓琛、倪永孝、周朝先等一脈相承。

袁富華演好人的時候,會讓你相信世間有光;演壞人時,會讓你覺得法律是否過于寬容。
2018年,袁富華因為在《翠絲》中的表演,獲得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他西裝筆挺地拿著獎杯和致辭稿,他說自己24年前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么成就”,猶豫過要不要放棄表演。

說到這,能看出來他似乎用了全身的力氣去忍住眼淚,他哽咽地說:
“但我真的好喜歡當演員?!?/strong>
在《翠絲》中,袁富華細膩地表現(xiàn)出了打鈴哥七十多歲的年紀,身懷粵劇花旦表演功夫的氣質(zhì),都極大豐富了這部電影的內(nèi)涵和深度。

今天寫關(guān)于袁富華演技,并不僅僅是因為他演得好,而是每一位“劇拋臉”演員都值得稱贊,尤其是在當下“流量至上”更顯得尤為可貴。
袁富華說自己“好喜歡當演員”,這份純粹的愛,或許正是所有偉大表演的終極密碼。
看過《水餃皇后》《周處除三害》的朋友,覺得袁富華的表演怎么樣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