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自詡“資深金庸迷”,即便市面上有很多部依照《天龍八部》原著翻拍的影視劇,你也很難滿意,因為幾乎每一部改編的影視劇都是以蕭峰作為第一主角來敘事,其實讀過原著的人就會知道,段譽才是書中的第一主角。

所以即便蕭峰和虛竹的故事都畫上了句號,那段譽的故事也不該草草結(jié)束,金庸為何對段譽的余生只是一筆帶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段譽、王語嫣劇照)

一個戀愛腦的少年,后來又為何會選擇遁入空門?

一、三位主角的命運

不可否認(rèn),三位主角在書中都有不少戲份,哪怕虛竹是在原著第二十九回才正式登場,但結(jié)合他在后續(xù)劇情中的表現(xiàn)來看,毋庸置疑,他就是主角之一,而蕭峰就更不用說了,作為主角三兄弟中的大哥,他豪氣干云,上演了諸多名場面,諸如“聚賢莊大戰(zhàn)”“少室山大戰(zhàn)”都確實是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過天下無不散的筵席,蕭峰和虛竹始終只是第二、第三主角,所以他們的故事自然有畫上句號的一刻。

書末的宋遼大戰(zhàn)結(jié)束之后,蕭峰就因為自己那以下犯上生擒遼帝的舉動而羞愧難當(dāng),于是他選擇自戕,這也說得過去,其實“生擒遼帝”不過壓垮蕭峰的最后一根稻草,畢竟他已經(jīng)嘗盡了世間的苦,早已對這俗世了無牽掛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蕭峰、虛竹劇照)

而虛竹最終的結(jié)局雖然沒有完全寫明,但新修版末尾提到一個細節(jié),正是蕭峰將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傳給了虛竹,后來虛竹將那神功傳給一位丐幫少年,丐幫便與靈鷲宮成了兄弟門派,可見后來的虛竹多半是坐鎮(zhèn)靈鷲宮,以他的性格,不愛參與武林紛爭,多半是與夢姑過上了神仙眷侶般的日子,那也說得過去。

唯獨段譽,金庸只賦予了他一個結(jié)局,即“當(dāng)了四十年皇帝之后避位為僧”。

事實上了解大理歷史的人就應(yīng)該知道,大理皇帝會在晚年避位出家確實是傳統(tǒng),不過也并非每一位皇帝都必須避位,尤其是像段譽這樣的大俗人,他心中只有那些好妹妹,又如何會舍得放棄這凡塵俗世?

所以段譽最終出家的決定確實是給人一種“強行退隱”之感,金庸為何要賜予段譽這樣的命運?

二、戛然而止的故事

咱不妨看看如果段譽不退隱,他身上又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故事。

首先是給后人傳功,新修版原著最后一回中提到這么一段設(shè)定:“據(jù)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后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后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于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為僧,傳位于其子。

正是因為這段描述的存在,確定了段譽與后來的“南帝”段智興的關(guān)系,因為段智興的歷史原型正是“段正興之子”,也就是說,段譽是段智興的爺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語嫣劇照)

既然如此,段譽就完全有理由將自己的一身神功傳承下去,試想南帝若是繼承了爺爺?shù)谋壁ど窆?、凌波微步以及六脈神劍,那五絕之爭多半就沒有懸念了,奪魁之人絕不可能是王重陽,而會是他“南帝”。

其次是段譽如何處置慕容復(fù),新修版中,慕容復(fù)是被段譽收容在大理境內(nèi),但這家伙始終是自詡“大燕皇帝”,以“朕”自居,他雖然瘋了,但野心未滅,誰知道他日后會不會突然又做出一些出格的事來?

有人推測,那獨孤求敗就有可能是慕容復(fù)的后人,可金庸對慕容復(fù)的余生避而不談,他與段譽的互動也就無從說起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神仙姐姐雕像)

毋庸置疑,段譽這個角色身上確實還有不少故事值得挖掘,只是金庸為何選擇跳過這段劇情,著實讓人不解,不過金庸沒明說,周伯通卻替他說出了答案。

三、周伯通道出答案

《神雕俠侶》中,十六年后的劇情部分,周伯通已是年近百歲的老者,此時他與郭襄卻有這么一番對話。

說是:“郭襄道:‘將來你越變越小,人人見了你,都拍拍你頭,叫你一聲小弟弟,那才好玩呢。’周伯通一聽,不由得當(dāng)真有些擔(dān)憂,呆呆出神,不再言語。其實世間豈真有返老還童之事,只因他生性樸實,一生無憂無慮,內(nèi)功又深,兼之在山中采食首烏、茯苓、玉蜂蜜漿等大補之物,須發(fā)竟至轉(zhuǎn)色。即是不諳內(nèi)功之人,老齒落后重生,筋骨愈老愈健之事,亦在所多有。周伯通雖非道士,卻深得道家沖虛養(yǎng)生要旨,因此年逾九十,仍精神矍鑠,這一大半可說是天性使然。

顯然,在金庸描繪的武俠世界觀里,是不應(yīng)該存在“修仙”之類的說法的,所以“返老還童”之事絕不可能出現(xiàn),他也解釋了周伯通看起來比較年輕的原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周伯通、郭襄劇照)

這即是問題所在,當(dāng)年的段譽從神仙姐姐那雕像的蒲團之下得到了北冥神功與凌波微步,這兩門神功都是能夠讓人在短時間內(nèi)提升大量內(nèi)力的絕招,而天山童姥后來就說過,一個內(nèi)力深厚的人,若不主動散功,就極難死去,換言之,內(nèi)力深厚之人能夠憑借內(nèi)力續(xù)命,甚至天山童姥也展示過返老還童的功法。

顯然,逍遙派一脈的武功都已經(jīng)有些超出武俠的范疇,達到修仙的境界了,這樣的設(shè)定在武俠小說里是十分尷尬的。

因此金庸只能對段譽的余生避而不談,畢竟武俠與仙俠是有邊界的,那些越界的元素或許能讓讀者眼前一亮,卻不可多用,否則他親手建立的武俠世界觀就會轟然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