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這一歷史事件的當事人、時任國民黨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
但熟悉歷史的讀者都知道,最初傅作義并不想走和平起義這條路,相反,擁兵數(shù)十萬的他試圖負隅頑抗或趁勢溜之大吉,但不料我軍兵鋒所指、所向披靡,接連解決了天津的陳長捷和他麾下虎將郭景云,在此情況下,傅作義不得不考慮日后之出路。
但究竟是走和平起義的道路?還是走頑抗到底的道路?傅作義對此還是猶豫不定的,直到一個人的出現(xiàn),才基本改變了傅作義這種矛盾的情緒,這個人就是時任國民黨華北“剿總”副總司令的——鄧寶珊。

鄧寶珊,甘肅天水人,1894年11月出生,其自幼聰穎好學,但不幸13歲時父母相繼離世,家道由此中落,他不得不輟學外出謀生。1909年夏,不滿16歲的鄧寶珊報名參加新疆伊犁新軍,從此開啟了他的軍旅生涯。
然而,數(shù)年的社會經(jīng)歷也使鄧寶珊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晚清封建統(tǒng)治下的中國人民生活困苦,難有出頭之日,想要安居樂業(yè),就必須起身革命,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于是,1910年7月,鄧寶珊秘密加入了由孫中山領(lǐng)導的同盟會。
在革命新思想的引導下,鄧寶珊先后參加了著名的“伊犁起義”“華山起義”“護國運動”“三原起義”“護法運動”等。其間,由于表現(xiàn)突出,他還受到了孫中心先生的褒獎。
1924年,正值而立之年的鄧寶珊被任命為國民第二軍第七師師長,他極力贊同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三大政策,并通電邀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國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鄧寶珊還結(jié)識了我黨早期領(lǐng)導人李大釗。從此,鄧寶珊受到了我黨政治主張的影響,而這也為他日后積極向我黨靠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1925年后,鄧寶珊隨部開赴河南,在擊潰了憨玉琨部后,其部駐防陜縣。在此期間,鄧寶珊在部隊里辦起了軍官傳習所,并任命共產(chǎn)黨員胡重差為所長。而后,李大釗又派共產(chǎn)黨員葛霽云到鄧寶珊部工作,并被鄧寶珊任命為秘書長。
鄧寶珊雖身處“舊軍”,但其思想進步,并且能積極接納我黨黨員在其部隊工作,并委以要職,這對改造其部隊、增強戰(zhàn)斗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我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大革命由此走向失敗。
然而盡管如此,鄧寶珊將軍并未就此疏遠我黨,相反,他與很多共產(chǎn)黨員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對于那些遭受迫害的共產(chǎn)黨員和進步人士,他都會盡其所能的去幫助他們,想方設(shè)法使他們脫離險境。
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對劉伯承元帥的幫助。1927年五六月間,劉伯承等在四川發(fā)動“順瀘起義”受挫后,輾轉(zhuǎn)來到了西安,一行人只剩下了2塊錢的盤纏。
而當時,鄧寶珊與劉伯承并不相識,但鄧寶珊聞訊后,還是托人給他們送去了600塊銀元,還為他們開具了通行證,幫助劉伯承等人擺脫了困境,之后才有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以至于全國解放后,劉伯承元帥見到鄧寶珊提及此事時,還連連表示感謝。
“四一二事變”后不久,馮玉祥部便被武漢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馮玉祥任總司令,鄧寶珊則任第二集團軍第五軍軍長。
按照原計劃,鄧寶珊揮師東出潼關(guān),策應武漢北伐軍繼續(xù)北伐,結(jié)果蔣馮在徐州會談后,聯(lián)合發(fā)表通電反共。不久后,第五軍所在的南路軍總指揮岳維峻率部投蔣,鄧寶珊則率領(lǐng)本部人馬撤至駐馬店。
事實上,鄧寶珊無意投蔣,但后來因形勢所迫,他不得不離開部隊前往上海暫住,并在此結(jié)識了周恩來。
1932年,鄧寶珊被任命為西安綏靖公署甘肅行署主任。次年初,原甘肅省政府主席邵力子離職后,由鄧寶珊暫代甘肅省政府主席。
事實上,當時邵力子、于右任等人都極力推薦鄧寶珊出任甘肅省政府主席一職,但蔣介石不信任他,所以始終沒有答應。
在甘肅任職期間,鄧寶珊為甘肅百姓做了不少實事,如制止了部隊催款擾民的行為、建議省政府解決了全省教師工資和教育經(jīng)費的問題、妥善解決民族糾紛等。鄧寶珊雖然身居高位,但其身上卻沒有舊軍閥的習氣,不驕奢淫逸、不貪污受賄,因此被老百姓稱為“公正廉明的楷?!?。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了著名的“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放棄“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錯誤政策,聯(lián)共抗日。對張、楊二人發(fā)動的此次“兵諫”,鄧寶珊積極擁護。
后來,張學良不顧勸阻和蔣介石回到南京后,遭到了長期軟禁。在此情況下,楊虎城立即電邀鄧寶珊赴西安協(xié)助處理相關(guān)事宜。為了抗日大局,鄧寶珊義無反顧,當即便趕赴西安,努力做各方的團結(jié)工作,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膽略和過人的智慧。
抗戰(zhàn)爆發(fā)后,鄧寶珊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團長,后改任晉陜綏邊區(qū)總司令。
眾所周知,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并未放棄反共之念頭,相反,其多次指示部隊與我八路軍、新四軍制造摩擦,并伺機侵占我根據(jù)地。
盡管鄧寶珊將軍屬于國民黨軍序列,但其堅持以抗日大局為重,不肯聽從蔣介石的錯誤命令,和我陜甘寧邊區(qū)始終保持著友好的關(guān)系。在抗戰(zhàn)期間,鄧寶珊將軍多次前往延安,與毛主席、周恩來、朱老總等中共中央領(lǐng)導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還曾多次親自給他寫信,其中一封信中這樣寫道:“八年抗戰(zhàn),先生支撐北線,保衛(wèi)邊區(qū),為德之大,更不敢忘?!苯o予了鄧寶珊將軍很高的評價。
1948年8月,鄧寶珊被任命為國民黨華北“剿總”副總司令,并晉升為上將軍銜。其實,早在國民軍時期,鄧寶珊將軍就已經(jīng)是上將軍銜了,但在蔣介石時期任軍職后則一直為中將軍銜。
鄧寶珊將軍走馬上任后沒多久,便親眼見證了天津失守、傅作義主力第三十五軍覆滅……此刻,他清楚地認識到,國民黨敗局已定,而對于傅作義來說,他此時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走到人民隊伍中去。
當然,傅作義幾經(jīng)權(quán)衡后,也認識到自己只有這一個選擇,可問題是,該派誰去與我黨談判呢?

這時,馬占山將軍站了出來,用一句話點醒了他:現(xiàn)在是時候請寶珊出來助你一臂之力的時候了!
傅作義恍然大悟,當即便派專機將鄧寶珊從榆林接到了北平,并任命其為全權(quán)談判代表,與我軍代表林、羅、聶進行談判。為了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使這座千年古都和無數(shù)珍貴文物,以及兩百多萬黎民得以保全,鄧寶珊將軍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多次穿越火線,嘔心瀝血,終于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1月31日,我軍開進北平城內(nèi)。至此,解放戰(zhàn)爭三大戰(zhàn)役之一的“平津戰(zhàn)役”正式宣告結(jié)束。
當時北平的《新民報》曾這樣報道說:“他(鄧寶珊)是一把鑰匙,傅先生這個鎖,只有他可以打開。”毫無疑問,北平得以和平解放,鄧寶珊將軍可謂居功至偉。
在這之后,鄧寶珊將軍又前往綏遠,協(xié)助董其武將軍實現(xiàn)了綏遠的和平解放,即“九一九”綏遠起義。后來,董其武將軍曾對鄧寶珊將軍的子女說:是你父親將我拉過河的……
為了表彰鄧寶珊將軍在人民解放事業(yè)中的突出貢獻,1955年9月全軍“大授銜”之際,毛主席還授予了他一級解放勛章。
新中國成立后,鄧寶珊將軍被任命為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王世泰、張德生、馬鴻賓任副主席。
從1950年至1968年這18年中,鄧寶珊將軍一直擔任著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職務(wù),其在任期間,為甘肅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特殊時期開始后,鄧寶珊將軍也曾一度受到?jīng)_擊,但他始終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毫不動搖。即便在病中,他還時刻不忘那些受到迫害的老朋友們。
1968年11月27日,鄧寶珊將軍走完了他精彩而傳奇的一生,享年74歲。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在鄧寶珊將軍的言傳身教下,他的兩個孩子都很有出息。
其中,兒子鄧成城是甘肅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全國政協(xié)委員;女兒鄧引引是我國第一代石油化工專家,曾參與過燕山石化、蘭州石化等一批我國最早的石化企業(yè)的設(shè)計建設(shè)。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4月,鄧引引還被聘為國務(wù)院參事。
將軍和將軍子女們都如此優(yōu)秀,實在是令人敬佩不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