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晉綏軍,大家往往會想到《亮劍》中的晉綏軍358團及團長楚云飛,無他,《亮劍》一劇確實太成功了,很多人物和情節(jié)已經(jīng)深入人心?!读羷Α分袝x綏軍358團屬于加強團,滿編有5000人,還配有1個山炮營,實力不可謂不強大。但在真實的歷史中,晉綏軍步兵團的編制遠沒那么大,抗戰(zhàn)時期1個步兵團滿編也就1500人上下,至于山炮營想都不用想了,不可能的。不過歷史上,晉綏軍計劃整編的新式步兵團,其武器裝備非常強大,連150毫米迫擊炮都有,今天跟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晉綏軍裝備上的高光時刻并非在抗戰(zhàn)時期,1937年11月太原淪陷后,晉綏軍失去了太原兵工廠,武器裝備補給上基本靠庫存。另外,作戰(zhàn)損耗也很大,例如在忻口會戰(zhàn)中就損失了大量火炮(其中75毫米山炮居多)。因此,抗戰(zhàn)時期將75毫米山炮配備步兵團是不可能的事情,步兵旅、步兵師都做不到配備1個山炮營。
晉綏軍裝備上的高光時刻其實是在中原大戰(zhàn)前夕,當(dāng)時太原兵工廠正處于生產(chǎn)巔峰。太原兵工廠通過多年的努力,厚積薄發(fā),生產(chǎn)了大量武器裝備。就以75毫米山炮為例,晉十二式75毫米山炮(最大射程5000米)1923~1924年累計生產(chǎn)200門,晉十三式75毫米山炮(最大射程6400米)1925~1928年累計生產(chǎn)800門,晉十七式75毫米山炮(最大射程達到7000米)1928~1929年累計生產(chǎn)700門,合計1700門。這個規(guī)模,如果能保持到抗戰(zhàn)時期,真可以給晉綏軍的精銳步兵團,每團配備一個山炮營。

除了身管火炮外,太原兵工廠還大量生產(chǎn)迫擊炮,中口徑迫擊炮有75毫米和83毫米兩種,晉造75毫米迫擊炮最大射程2150米,晉造83毫米迫擊炮最大射程2850米,重迫擊炮則是150毫米口徑。在上世紀20年代的軍閥混戰(zhàn)中,閻錫山看到張作霖的東北軍配備了150毫米重迫擊炮后,立即下令太原兵工廠也生產(chǎn)150毫米迫擊炮。迫擊炮的技術(shù)門檻相對較低,太原兵工廠很快就研制出150毫米迫擊炮,當(dāng)時稱為晉造150毫米迫擊炮,比較有名。在1930年的中原大戰(zhàn)中,晉造150毫米迫擊炮對蔣介石的蔣軍威脅很大。
此外,太原兵工廠還大量生產(chǎn)輕武器,從手槍到步槍、到?jīng)_鋒槍、再到輕重機槍等,數(shù)量大且有自己的特色。例如晉造一七式駁殼槍,口徑11.43毫米,威力大于進口的德制駁殼槍。還有晉造湯姆遜沖鋒槍也很有名,口徑11.43毫米,月產(chǎn)900支,累計生產(chǎn)數(shù)量超過40000支。太原兵工廠生產(chǎn)的這些武器,除了滿足晉綏軍自身需求外,還大量出售/贈與其他勢力。

正是基于太原兵工廠雄厚的軍火生產(chǎn)能力,閻錫山制定了野心勃勃的擴軍計劃和武器裝備配置方案。上世紀20年代末,也就是中原大戰(zhàn)前夕,晉綏軍在規(guī)模上達到鼎盛時期,全軍有30萬人。在炮兵方面一口氣搞出了7個炮兵旅17個炮兵團(大部分配備75毫米山炮),堪稱當(dāng)時國內(nèi)最強大的炮兵。
武器裝備配置方案也很豪華,例如步兵團直轄1個重迫擊炮連和1個山炮連,其中重迫擊炮連配備4門晉造150毫米迫擊炮,山炮連配備4門晉造75毫米山炮,團屬炮火力非常強大,比抗戰(zhàn)時期鬼子步兵聯(lián)隊的聯(lián)隊炮火力強多了。步兵團下轄3個步兵營,每個步兵營由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1個迫擊炮連及營部組成,其中機槍連配備8挺晉造6.5毫米重機槍,迫擊炮連配備4門晉造75毫米/83毫米迫擊炮。

步兵連由3個步兵排和排部組成,一共9個步兵班,每個步兵班配備1挺捷克式6.5毫米輕機槍/大正十一年式6.5毫米輕機槍,這兩種輕機槍都是太原兵工廠仿制。因為晉綏軍制式步槍(仿三八式步槍)口徑為6.5毫米,為了統(tǒng)一步/機槍口徑,仿制的輕機槍口徑改為6.5毫米。同時為了增強步兵班火力,每個步兵班配備1支晉造湯姆遜沖鋒槍,口徑為11.43毫米,為了增強火力特意加長了槍管。
綜合算下來,晉綏軍的終極步兵團主要火力有4門150毫米迫擊炮,4門75毫米山炮,12門75毫米/83毫米迫擊炮,24挺6.5毫米重機槍,81挺6.5毫米輕機槍及超過100支的11.43毫米沖鋒槍(晉綏軍不少技術(shù)兵種也配備有沖鋒槍,例如炮兵)。這個火力配置堪稱是民國時期的巔峰了,如果抗戰(zhàn)時期的晉綏軍有這個火力,一定能對日寇造成更大殺傷。可能有網(wǎng)友要說,步兵團配備這么多火炮,對后勤是重大挑戰(zhàn)。這對于晉綏軍來說還好,晉綏軍主要是防御作戰(zhàn),重武器多對后勤影響不大。
只不過1930年中原大戰(zhàn)的爆發(fā),打亂了這一配置方案。后來晉綏軍在中原大戰(zhàn)中戰(zhàn)敗,閻錫山也不得不下野,太原兵工廠大規(guī)模軍火生產(chǎn)因此停止,原有的1.5萬名職工裁減為1800名,只作一些軍械修配和民品生產(chǎn)。晉綏軍的終極步兵團方案只是曇花一現(xiàn)!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