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一樵
來源:喬一樵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況:
遇到一個問題,常常要好久好久才能想明白;
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卻往往語無倫次、邏輯混亂;
就連學習的時候,也總是比別人慢半拍,記性差、思考慢、反應不過來…
之前跟大家提到過一個觀念:那些優(yōu)秀的人,比如我們身邊的學霸,與其說他們天生腦子就好,不如說他們從很小很小的時候,就養(yǎng)成了一些高效的思維模式,然后日積月累,到了現在思考就變得很快、學什么都能輕松學好。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想跟大家分享四個很好用的訓練大腦的方法。
1
重復思考一個問題
高中的時候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只要有一個問題有一個點我沒搞懂,那一定是吃飯、洗漱、走在路上,幾乎時時刻刻都在思考這個點——把一個問題/知識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弄明白,捋不清楚就反復思考到捋清楚為止。
過程很折磨,但效果確實顯著。當時特別喜歡研究數學邏輯,包括大學讀計算機、我喜歡把一個程序/算法的每一步都捋清楚,而且是一遍遍地反復地捋,于是后面數學和計算機學起來都沒有覺得太困難。
總結一下就是,當我覺得一個問題復雜、很繞的時候,我喜歡跟它死磕到底,直到我再想起它的時候、會覺得它一點都不繞,那才算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
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在最開始,對于我來說可能大部分問題都是很繞、很復雜的,然后把這些問題弄透徹之后,這個復雜等級就相當于是已經被我攻克了,接著就再去面對那些更復雜的問題。慢慢地,大部分的問題就都不再復雜,思考能力也就提上去了。
所以大家不要覺得自己聽不懂是腦子不好,然后就去逃避那些復雜問題。可以把平常出現的疑問全都記下來,比如說寫到對應筆記的旁邊、或者單獨集中地記到一塊,然后想清楚了之后就打勾。
再然后,對于同一個問題,建議反復多次地回頭去看。
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的知識、閱歷是在不斷增長的。所以一段時間后我們再回頭看那些之前的問題,一定會有不同的理解、甚至作出不一樣的解答。
也許當時覺得特別難的地方,現在理解會更透徹、思考的角度也會更全。
2
系統(tǒng)化思維
一直在跟大家提知識框架這件事,因為它真的很重要。每一個知識、每一個輸入的信息,都不應該是孤立的。
所以說當你接觸到一個新內容的時候,應該從下面這三個步驟來進行信息的加工。
第一,抓重點。
如何在第一時間抓到關鍵信息,發(fā)掘事物的本質,就要提高自己的信息吸收效率。
可以嘗試兩個練習:
1.關鍵詞練習。一段內容看完之后,立刻從里面提取出來幾個關鍵詞,然后閉上眼,再嘗試把核心內容還原出來;
2.分顏色劃分。在做筆記的時候,黑色是原文、紅筆劃出重點和模糊的地方、藍筆在旁邊寫自己的解釋、還有實例,這樣重點一目了然。
第二,聯想。
把你的知識庫全部調用起來,然后找誰跟它有相似點。
要知道如果一個知識它跟你熟悉內容建立的關聯越多,那理解效果就越好。
一個練習的方法:隨便選一個知識寫在A4紙的正中間,然后進行頭腦風暴,盡可能地發(fā)散聯想出其它有關聯的知識,不限學科和領域。
第三,知識結構化。
用表格、思維導圖或者其他形式,把學到的東西進行分類整理。
這件事盡量自己去做,不要去看別人整理好的現成的——知識一定是在自己重新組織和整合之后才能掌握。
其實思考就是一個獲取關鍵信息-整合信息-找出邏輯/聯系-得出結論的過程。
3
思維可視化
大腦的思考過程是跳躍的,如果不把思維可視化出來,甚至都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邏輯有沒有問題。
所以,當你有了一個想法/觀念的時候、當你在理解、在學習的時候,應該把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語言或者圖像表達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輸出。
這個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做完一道難題后你可以畫一個流程圖來展示自己的思考邏輯鏈;看完一篇文章你可以畫思維導圖來分析文章的結構;學到一個知識你可以把它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概括地講出來;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你可以簡單地記下來,然后有時間了再多角度地論證、闡述你的想法,把它擴充…
這樣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自我思維的整理。只有把思考說出來、畫出來、寫出來,才能把混亂的變成有邏輯的。
4
信息篩選+定期更新
大腦是怎么慢慢變遲鈍的呢?
一,每天都在被動接收大量的無關信息;
二,生活一成不變,大腦產生慣性,很少主動思考。
所以對應的,
一是要提高信息輸入的質量,比如說刷一些優(yōu)質視頻,屏蔽掉無關信息;
二是要定期更新自己的大腦,也就是做一些平時不常做的事情:偶爾出去旅個游、在飲食上換換口味、培養(yǎng)一個新的興趣、接觸新的領域,這些新體驗、新嘗試,就會刺激大腦保持活躍。
5
最后還想再給大家補充一個小點,我發(fā)現其實“玩”這件事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就比如我自己,因為個人興趣,我平時幾乎都會去看推理、解謎、策略類的東西,看別的內容的時候也是常常會思考這些視頻、文章背后的本質、去求證它們的正確性。久而久之也能感覺到,這些事情是有給自己帶來正面的提升的。
所以建議大家,盡量把思考變成一種習慣,融入到日常生活里,多去進行需要帶上腦子的娛樂活動,少看無腦類內容。
ps:當然這只是一個建議,大家不感興趣的話不用逼自己去做,畢竟玩的時候還是開心最重要。

Photo by Val Vesa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號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fā)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系。
【必學線上課程】
【全面專業(yè)系統(tǒng)的管理服務體系】
陪伴企業(yè)成長——幫助企業(yè)持續(xù)管理能力改進
輔導/微咨詢/實踐工作坊/定制服務
為組織賦能——幫助企業(yè)管理績效提升
線上/線下課程/專題內容
詳情請咨詢:
電話: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獲得更多管理思想與實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