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八戒吃瓜》取材于古典小說《西游記》,由包蕾編劇,萬古蟾執(zhí)導,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以下簡稱“上美影”)1958年出品的中國首部剪紙動畫短片。
《豬八戒吃瓜》在“重溫經典”頻道播出之際,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特別邀請原上美影廠長、國家一級導演周克勤老師回顧《豬八戒吃瓜》的拍攝經歷,講述創(chuàng)作團隊如何克服萬難,創(chuàng)造出獨具中國民族特色的剪紙動畫新片種。
作者:周克勤(原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廠長,國家一級導演,中國動畫協(xié)會常務理事。代表作《長在屋里的竹筍》《熊貓百貨商店》《猴子撈月》《小熊貓學木匠》《水鹿》《葫蘆兄弟》等)
策劃:速達(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藝術總監(jiān))

《豬八戒吃瓜》是新中國第一部剪紙片,拍攝完成于1958年。它的誕生標志了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在原有動畫和木偶的片種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片種。拍攝這部影片,經過了從無到有的實驗過程,所以也為日后不斷繁榮的剪紙片生產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豬八戒吃瓜》這個故事,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經途中,豬八戒和孫悟空出去尋找食物,豬八戒找到了一個西瓜,按捺不住嘴饞,獨自將其吞食。這一過程剛好被孫悟空發(fā)現(xiàn),為懲罰豬八戒這種貪婪自私的行為,孫悟空略施小計,使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劇本創(chuàng)作上,據編劇包蕾回憶,他對《西游記》故事一直情有獨鐘,尤其喜歡豬八戒這個形象,覺得豬八戒貪吃、笨拙、憨態(tài)十足,特別富有“孩子氣”。導演萬古蟾說:“在眾多的劇本中,我特別喜歡包蕾撰寫的《豬八戒吃瓜》?!?/p>
據曾參與這部影片動作設計的著名導演胡進慶回憶,早在1957年,導演萬古蟾就帶領了一批精兵強將四處收集中國民間剪紙、窗花以及各種流派的皮影人物進行研究,探索它們與動畫片結合的可能性。為創(chuàng)造一種有濃郁中國民族特色的剪紙片,大家收集多種材質,有木片、羊皮、驢皮、洋鐵皮等,都用來裝制,為各種人物配上關節(jié),做成剪紙片人物的雛形,并與場景合成,探討剪紙片中的人物背景、穿插關系的特點,反復繪制、架設人景的層次,摸索剪紙片的特點。
當時采用的攝影機架是用四根木柱做成的,推拉鏡頭是要靠手工把人物、背景、天片一格一格地升降幾百次才能完成一個鏡頭,攝影師每拍一個鏡頭,都得爬扶梯上木架,趴在木架上對焦點、調光圈?!敦i八戒吃瓜》第一次的兩本樣片就是在這樣艱苦條件下拍攝完成的。但是在人物的表達方面,特別是控制人物動態(tài)的定位上不穩(wěn)定,使得影片中的戲做得散亂,動作抖動發(fā)顫,所拍的樣片都報廢了。
特偉廠長(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首任廠長)在放映間看了試片后,鼓勵萬古蟾:“拿出20世紀40年代搞《鐵扇公主》的精神來,繼續(xù)干?!蓖瑫r從動畫組和木偶組調來了骨干力量,組成更強大的陣容。針對第一次失敗的教訓,制定了有針對性的修改方案。大家不顧天熱,甚至赤膊上陣,吃睡在工作室。經過一個夏天的日夜奮戰(zhàn),終于在1958年8月殺青,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瓜》的試制成功了。
為了慶祝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試驗組的同志們在木偶片小禮堂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西瓜宴”。此時的導演萬古蟾熱淚盈眶,激動地說:“只有新中國,才能實現(xiàn)自己幾十年來的夙愿?!?/p>
文字編輯:趙聰 毛逸
圖片編輯:曹麗 楊秀竹(實習生)
責編:謝雙虹
審核:李明毫
來源:周克勤/“電視藝術”微信公眾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