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幕上,他是《鄉(xiāng)村愛情》里那個樸實憨厚的農民趙玉田;現(xiàn)實中,他是坐擁億萬家產卻扎根黑土地的"新農人"吳云飛。近日,這位趙本山得意門生以助農主播身份亮相直播間,將鏡頭對準松嫩平原的萬畝稻田,用一場場"沒有套路"的沉浸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熒屏角色照進現(xiàn)實:富二代轉身"黑土代言人"

作為趙玉田形象深入人心后,他并未止步于演員身份,而是將鏡頭從劇本轉向現(xiàn)實,三年前開啟助農直播事業(yè),將東北優(yōu)質農產品推向全國。

"演農民讓我讀懂了土地的溫度,做助農讓我找到了人生的支點。"在松嫩平原某大米加工廠的直播現(xiàn)場,吳云飛身著工裝褲穿梭于生產線,向網友展示稻谷從脫殼到包裝的全流程。他獨創(chuàng)的"場景化帶貨"模式,讓消費者既能目睹無人機播種的科技感,又能感受農民彎腰插秧的辛勞,這種"土味"與"潮范"的碰撞,讓直播間單場觀看人次突破200萬。

解碼黑土密碼:一碗好米的"科技+人文"故事

在吳云飛的直播中,東北大米不再是簡單的商品,而是承載著地理密碼與人文情懷的文化載體。他邀請農科院專家解讀松嫩平原"草炭黑土"的奧秘——這片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的土地,腐殖質厚度達1米,每形成1厘米需400年沉淀;他帶著網友"云參觀"五常稻花香核心產區(qū),展示148天超長生長周期帶來的獨特風味物質積累;更在直播間現(xiàn)場燜煮米飯,讓"開鍋香滿屋,入口回甘甜"的直觀體驗打破屏幕壁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的大米能賣出溢價,靠的不是明星光環(huán),而是科技賦能與文化賦能的雙重加持。"吳云飛團隊與東北農大合作開發(fā)的"稻米溯源系統(tǒng)",讓每袋大米都可掃碼查看種植地塊、施肥記錄甚至加工時間,這種"從田間到舌尖"的透明化生產,配合他自創(chuàng)的"東北大米品鑒九宮格"(觀色、聞香、觸感、回甘等維度),構建起新型農產品消費場景。

助農新范式:當直播電商遇上鄉(xiāng)村振興

據(jù)統(tǒng)計,吳云飛團隊已累計走訪黑龍江、吉林23個農業(yè)縣市,帶動37款農產品觸網銷售,其中

"真正的助農不是施舍,而是搭建城鄉(xiāng)對話的橋梁。"吳云飛正在籌備的"黑土優(yōu)品"線下體驗館,將集合東北非遺手作、地理標志產品與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展示,打造"可看、可嘗、可學"的鄉(xiāng)村振興教育基地。從《鄉(xiāng)村愛情》的虛構舞臺到廣袤黑土地的真實戰(zhàn)場,這位"最會演農民的富二代",正用直播鏡頭書寫著新時代三農故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