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聚焦一下巴印局勢。從4月22日起,巴印局勢驟然升溫,雙方劍拔弩張,一度發(fā)生激烈交火和空中對峙,有爆發(fā)第四次巴印戰(zhàn)爭的危險。
這次局勢升溫的直接原因,是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發(fā)生的一起恐怖襲擊,導致26人遇難。不得不說,這場恐襲發(fā)生的時間非常微妙,萬斯剛興高采烈跟莫迪達成共識。
這場恐襲來得十分湊巧。當天,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正帶著印度媳婦回娘家,和親的意味很重,企圖通過貿易談判拉攏印度。
特朗普4月2日對全球發(fā)起了關稅戰(zhàn),最初形勢還是不錯的,很多國家秒跪??捎捎谥袊數煤苡?,剛跪下的國家回過神來后,又紛紛站了起來。
歐盟、泰國、日本、韓國都硬了起來?,F在懂王是相當難受,因為商品存貨是越來越少。物資緊缺、物價上漲、經濟衰退是必然的。
懂王目前迫切需要一個領跪員。從長期來看,更需要找到一個國家,能頂替中國的位置,補齊美國的供應鏈,找來找去還是印度最合適。
為什么印度最合適呢?第一,印度的人口規(guī)模巨大,勞動力成本很低;第二,印度有很強的主觀意愿,接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第三,印度和美國都視中國為競爭對手。
從印度的角度,印度也愿意跟美國接觸。印度的政治智慧雖然不多,但還是有一點。最聰明的一點,那就是周游于中美俄歐之間,讓自己的統(tǒng)戰(zhàn)價值最大化。
你看他是俄羅斯的傳統(tǒng)盟友,但也跟美國眉來眼去的。一邊死皮賴臉賴在金磚和上合,一邊又積極參與美國的印太戰(zhàn)略。一邊支持巴勒斯坦,一邊又跟以色列勾勾搭搭。
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fā)后,印度拒絕配合美國制裁俄羅斯,嘗盡了甜頭。特朗普掀起關稅戰(zhàn)之后,印度故伎重演,想從中美博弈中大撈一把,所以積極跟美國接觸。
印度算盤打得噼里啪啦地響。中國對美貿易反擊之后,印度的商工部長戈亞爾非常興奮,說關稅戰(zhàn)是印度“千載難逢的機會”。這說明,印度可能會借著這個機會背刺中國。

騎虎難下的美國,聞著味兒就來了。這就是4月21日萬斯攜印度媳婦出訪印度的大背景。印度當天就給了萬斯一個見面禮——突然宣布對進口鋼材加征12%的臨時關稅(主要針對中國)。

當晚,萬斯來到了莫迪的家,莫迪當場拔了幾根鳥毛給他,鳥毛上還帶著體溫和體味兒。這個舉動不一般,以前莫迪都是一毛不拔的,這下一口氣拔了三根。

這次接待是超規(guī)格的,可見雙方對彼此的期待。這也再次說明——美印友誼靠中特。他們的確達成了很多共識,比如2030年把貿易額翻個跟頭,達到5000億美元。

第二天,莫迪安排他在拉賈斯坦邦國際中心進行演講,自己去沙特出訪了。萬斯在演講中用極具蠱惑性的語言說,人類的21世紀將由美印說了算。

萬斯的話還沒落地,從克什米爾傳來了消息——一場突然而至的恐怖襲擊,導致了28人死亡。這件事對美國來說,如同冷水澆頭,印度這個治安著實讓他們頭疼。
襲擊者到底是誰,這個很難說清楚,因為印度樹敵實在太多了,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種姓矛盾、地域矛盾相互交織,治安非常糟糕,這一次表面上依然是宗教因素。
根據印度方面的新聞,武裝分子用卡賓槍和AK47控制了局面之后,對游客逐一進行身份識別,無法背誦《古蘭經》的印度教徒當場會被擊斃。
然而印度《調查新聞周刊》又不同意看法,他們獲取了一份絕密文件(T48行動綱要),顯示該恐怖襲擊是印度國家安全衛(wèi)隊特別行動組策劃的栽贓行動。


文件顯示,代號“黑隼”的特種小隊偽裝成恐怖分子,提前兩周進駐山谷。文件明確要求,受害者必須持有明顯的印度教信仰標志,現場遺留武器必須有巴基斯坦兵工廠編號。
文件還顯示,200個偽裝成民間賬號的社交機器人,在襲擊后4小時內生成超過12萬條指控巴基斯坦的內容。人工智能系統(tǒng)還要負責生成“目擊者證言”。
他們想達到什么目的呢?他們的目的是刺激克什米爾局勢,迫使巴基斯坦把兵力調往東線,從而為西部的俾路支恐怖組織騰出空間,最終破壞巴基斯坦的能源與交通樞紐。
事情的發(fā)展,也朝著這個方向去的。4月25日俾路支武裝分子突然發(fā)動針對巴基斯坦軍警的襲擊。5月初,他們更是占領了中部城市曼戈切爾,甚至切斷了奎達-卡拉奇高速公路。
而這個曼戈切爾市,就在中巴經濟走廊的交通要道上(中巴鐵路、中巴油氣管道都通過這里)。這剛好就印證了那份文件中說的——破壞巴基斯坦的能源與交通樞紐。
由此可見,他們的最終目的其實就是破壞中巴經濟走廊。從印度反應來看,也印證了這一點。印度的反應其實是有借題發(fā)揮、小題大做的嫌疑。
歷史上印度的恐怖襲擊多如牛毛,有很多次都比這次嚴重,但印度這次明顯反應過激,竟然斷掉了印度河上游的水,還揚言不讓一滴水進入巴基斯坦。
這個事情有多炸裂?雙方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即便是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印度都沒斷水,但這次印度居然選擇了斷水。
公然把水資源當做武器使用、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壞規(guī)矩的大事,類似于司馬懿違背洛水之誓,也類似于司馬昭當街弒君。
由此來看,這次恐怖襲擊就是印度方面策劃,他們趁著萬斯來訪的時候行動,第一,可以最大程度獲取美國的支持以及世界的同情,第二,可以最大程度破壞中巴經濟走廊,削弱巴基斯坦。
斷水這招其實挺損的。巴基斯坦畢竟是個落后的農業(yè)國,農業(yè)貢獻了GDP的四分之一,吸納了42%的勞動力,兩億人的口糧都指望這季收成了。
巴基斯坦今年本來就旱情嚴重,印度此舉無異于釜底抽薪。如果斷水持續(xù)下去,今年小麥產量搞不好下降50%以上,數百萬人將面臨饑餓威脅。
巴基斯坦的希望在中巴經濟走廊,但印度卻對此懷恨在心,視作心腹大患。畢竟,印度最怕巴基斯坦強大起來,必然想方設法進行破壞。
印度趁著萬斯來訪的時候動手,還可以最大程度借重美國的力量。這招似乎是跟我們毛主席學的,只不過學了個四不像。
1958年我們趁著赫魯曉夫來訪時突然炮轟金門,讓全世界輿論認為是得到了蘇聯的支持。
印度是有一些政治智慧的,只不過不太多。比如斷水這件事,對巴基斯坦有影響,但是影響并不大,因為中國已經幫巴鐵在下游的位置修建了很多大壩。
印度號稱一滴水也不放入巴基斯坦,但是他做不到。水越憋越多,他們的水壩絕對是扛不住的,到時候必然傾瀉而下。
雖然傾泄而下會造成洪災,但影響范圍有限,因為有下一道大壩接著呢。從這一角度,一帶一路以及中巴經濟走廊,已經發(fā)揮了防洪抗旱打印的功能。
我們來看地圖,比如這個西三河之一的杰赫勒姆河上,中國三峽集團幫建了卡洛特水電站,這是中巴經濟走廊的重點工程,蓄水容量1.5億方,已經建成投產。

卡洛特水電站,只是杰赫勒姆河五級電站中的一級。所以印度截上游有什么用,下邊水庫放水即可。等印度突然泄洪,下邊五級水庫開始蓄水即可。

杰赫魯姆河右岸支流——尼勒姆河上,中國葛洲壩集團修建了一座水電站,2021年底已經完全竣工、項目移交,年發(fā)電量51.5億度,可以解決巴基斯坦全國15%人口的用電緊缺問題。

杰赫魯姆河右岸支流——昆哈河上還有一個水電站——蘇吉吉納里水電站,也是我們葛洲壩集團建造的,是中巴經濟走廊的重點工程。

印度河上游有一座迪阿莫-巴沙大壩,庫容量10億立方米,是中國電建集團興建的。沿著河往下走315公里,還有一座大壩叫作塔貝拉大壩,庫容量是137億方。
印度河上游的第二級水電站叫做達蘇水電站,是葛洲壩集團的項目,2023年2月18日實現截流。
2024年3月26日中方人員車隊慘遭自殺式炸彈襲擊,車上5名中國公民和1名巴基斯坦司機不幸遇難。
在印度河中游中巴合作興建了卡拉巴格大壩,壩高183米,庫容量更是達到了140億立方米,成了一個巨型的蓄水池,約是我們三峽工程的三分之一,基本可以保障下游的灌溉用水。
說一千道一萬卡洛特、卡拉巴格大壩等一系列水電站,一方面是為了發(fā)電抗洪防旱,另一方面也為了預防印度有朝一日使陰招。
當然印度陰招影響還是有的,那就是印度放水的大壩和下游承接大壩之間是有距離的,這一段可能斷流,也可能遭遇印度釋放的洪水,但整體上影響已不大。
印度這一招并不高明,因為我們也管著他們上游的水龍頭。既然你開了這個先河,那就不要怪我們了我們可以干死印度,也可以干死印度。當然,干死印度就是干死印度。

這一次巴印軍事交鋒,印度也沒討到便宜。印度的陣風戰(zhàn)機遭到了巴鐵空軍的單方面壓制。巴空軍克什米爾實控線部署的戰(zhàn)績是梟龍和殲10CE,因此很可能是殲10CE立功了。
總之,印度借著中美貿易戰(zhàn)之際趁機挑事,試圖破壞中巴經濟走廊的圖謀,已經基本被粉碎了。巴基斯坦之所以能從容應對,主要是他跟對了大哥。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