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凌晨,老天又開始為難新四軍,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葉挺在高坦西頭的徐家祠堂設立指揮所,指揮新老三團和教導總隊同頑軍苦戰(zhàn)。
軍部冒雨趕到高坦。
項英、袁國平、周子昆得知指揮所就在前邊,在離徐家祠堂不遠處的路邊停下,一任冬雨淋漓。
淋雨是自愿選擇,因為太過疲勞,坐下就會睡著。
作戰(zhàn)參謀葉超完成協(xié)調組織后續(xù)部隊的任務后,乘馬趕到高坦向周子昆復命,看到項、袁、周三位首長站在雨中,心事重重,神情麻木。
葉超向周子昆匯報完后,問三位首長有無指示。
項、袁、周均默不作聲。
葉超了解到葉挺的指揮所就在前邊,向周子昆提議:軍首長是不是在一起研究下?
周子昆說:你去請軍長來。
葉超聽出周子昆的話意,來到指揮所向葉挺匯報,告訴軍長:項、袁、周首長在路邊,軍首長是不是在一起研究下?
葉挺對百戶坑會議余怒未消:有什么好研究的,只有堅決打出去。
葉超左右為難,不敢說出來意,蹲下來烤了會火,然后出去了解情況。
葉超返回原地,沒見到項、袁、周首長,前后左右到處找也沒找到,問其他同志也都說沒見到。
葉超懷疑項、袁、周已離開部隊單獨行動,但他不敢說出來,遂返回指揮所向葉挺匯報。
葉挺哼了一聲,沒有說話。
葉超走后,項英、袁國平、周子昆在路邊等了一會,不見葉挺前來。
此時,茂林方向的槍聲越來越密集。
項英以為局面已徹底惡化,提出分散游擊的主張,向袁國平、周子昆征求意見,袁國平沒出聲,算是默認,周子昆也沒反對。
項英又派人去找李一氓,沒在行軍位置上找到人。
據周子昆貼身警衛(wèi)員黃誠回憶,當時他正在打瞌睡,周子昆推了他一下,他就跟著三位首長朝里潭倉方向走回去。
袁國平吩咐貼身警衛(wèi)員陳亞金:形勢很嚴重,你去搞兩袋米,我們先走,在前邊等你。
同行之人還有項英的貼身警衛(wèi)員夏冬青和鄭德勝,由獵戶趙允寶(原石井坑支部書記)做向導。
李一氓回到行軍位置,聽說項英找他,就快步向前,追上項英一行。
項英一只手拉著袁國平,走在后邊,見到李一氓,就伸手拉著李一氓,繼續(xù)向里潭倉方向走。
李一氓原以為是軍部通知開會,四處張望也沒看到軍長。
走了數十步,袁國平說他的警衛(wèi)員還沒趕到,周子昆自言自語說他沒帶錢。
李一氓恍然大悟:老項又要來他油山三年那一套!
此事已有前兆。
里潭倉會議后,項英要李一氓把軍法處二科科長揚帆找來,通知揚帆:總部有命令,必要時分散突圍,以保存干部。
李一氓給揚帆1600元錢,要揚帆做好準備,到時組成小分隊,大家一起走。
項英以愛才出名,揚帆是他非常欣賞的干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毅、李一氓
李一氓問:“叫過老葉沒有?”
項英答:“叫了,他不來?!?br/>李一氓自覺不妥,表示不同他們一塊走。
項英問:“你怎么辦呢?”
李一氓答:“我另想辦法,打游擊也要帶幾支槍。脫離隊伍,也要想辦法救出幾個干部。我還想把軍法處、秘書處及電臺胡立教帶出來。”
項英贊同李一氓的意見,和老李握手道別。
袁國平表示想和李一氓一起走,聽到李一氓說具體安排要等天明看清情況再定,就打消念頭,繼續(xù)跟著項英走。
項英一行走回里潭倉,陳亞金背了兩袋米追了上來。
在趙允寶帶領下,項英一行沿著村后竹林旁的小路上了山。
鄭德勝問夏冬青:“手槍排怎么沒來?”
夏冬青說不知道。
鄭德勝又問周子昆:“手槍排呢?”
周子昆說:“不管他們了?!?br/>鄭德勝不便再問,跟著埋頭上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葉挺
天亮之后,葉挺想起葉超的話,派李志高去把項、袁、周三位首長找來,商量如何攻下茂林。
四處找遍,不見項、袁、周蹤影,李志高驚出一身冷汗,忙向軍長報告。
葉挺也急出一身汗,沒有政委簽字無法調動部隊,再說,項、袁、周若被敵人綁架或暗害,該如何向總部交代?
正在葉挺、李志高忙著盤問、訓斥手槍排長李德和之時,新二支隊政委黃火星緊急來報:“我從支隊部出來時,模模糊糊地看見十幾個人從里潭倉竹林旁的小路上山,有項英、袁國平、周子昆首長,還有個地方干部給他們當向導?!?br/>黃火星剛剛說完,饒漱石進來報告:他和軍直屬二隊站在路旁,見到項英等人從身邊經過,項英只說了聲前面打得好厲害,一會就不見了。當時以為項英他們是去里潭倉處理緊急事務。
沒多久,項英、袁國平的警衛(wèi)員先后哭著跑來,打聽首長在什么地方。
按照紀律,如果首長有事,他們可能是會被殺頭的!
“他們走了!”葉挺總算明白過來,他沒有說出“溜了”二字。
饒漱石也反應過來,因為訝異,有段時間說不出話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饒漱石
饒漱石鼓勵軍長挺身挽救危局,他告訴葉挺,自己手中有電臺可通中原局,也可直通總部。
此時天已大亮,指揮部里聚集著不少中層干部,有人已猜到是什么情況。
教導總隊政治處主任余立金召集附近人員,請軍長講話。
葉挺動員大家作最后戰(zhàn)斗,他沒有透露項、袁、周出走的消息。
葉挺非常嚴肅地告訴大家:“如果我葉挺臨陣脫逃,你們可以隨時把我槍斃?!?br/>余立金作出非常有力的補充動員,號召大家在軍長的領導下,打退敵人的進攻,突出重圍。
此時電臺已架好,葉挺、饒漱石向中原局發(fā)報,并請轉總部:項英、國平、子昆不告而去,“我為全體安全計,決維持到底”。
中原局很快復電:“項、袁、周不告而去,脫離部隊,甚為不當,……,望你們極力支持,挽救危局,全力突圍走蘇南,并直令二支隊接應?!?br/>隨后,收到毛、朱(德)、王(稼祥)復電,要求全軍服從葉、饒指揮,“惟項英撤職一點暫不必提”。
動員會后,葉挺在徐家祠堂北面的蛇山設立指揮所。
經我軍沖擊、再沖擊,頑軍被打退,龜縮在茂林的東陳崗。
下午,葉挺在徐家祠堂召開團以上干部會議,宣布項、袁、周私自離隊的消息和中原局、總部的復電,決定甩開茂林之敵,沿東流山麓向石井坑轉移,北經大康王、黃村,由丁家渡過青弋江到孤峰,轉戰(zhàn)到銅陵、繁昌一帶過江。
9日黃昏時分,部隊撤出陣地,葉挺率領三團、教導總隊和軍直部隊向石井坑開進。
軍部的司令部工作非常薄弱,導致行軍秩序非?;靵y,到處有人打槍,以致從高坦到石井坑的十來里路,拂曉時分才走完。
葉超命司號長吹號聯(lián)絡,才知全是自己人,打槍全是誤會。
號兵帶來好消息,齊裝滿員的第五團在完成高嶺阻敵任務后,也于凌晨時分開到石井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項英
從里潭倉上山后,大雨一直不停,項英一行一直在山上亂轉,到處都有槍炮聲,似乎到處都有敵軍把守。
當晚,項英一行在山頂一間燒炭的茅草屋里宿營。
10日清晨,山下傳來軍號聲。
周子昆是號兵出身,熟悉號譜,他告訴大家:“下面是我們的人在吹號,調五團一營一連,我們下山趕部隊去!”
項英也說好。
下山后發(fā)現(xiàn),兜兜轉轉一天,又轉回到里潭倉。
項、袁、周跟著五團后隊,于中午時間抵達石井坑。
李一氓和項英分別后,回到軍部指揮所。
他原想將項、袁、周出走的消息告訴葉挺,考慮到這個消息太過駭然,就把話悶在肚子里。
李一氓找到他想帶著走的人,組成30余人的小分隊,帶領他們離開大部隊。
李一氓帶領小分隊在山里亂轉,到10號下午,轉到石井坑附近的山谷里,正想下山找東西吃,遇見第五團在向石井坑開進,于是跟著第五團來到石井坑。
李一氓帶著小分隊趕到石井坑時,項英、袁國平、周子昆已先行抵達。
因為負疚,項、袁、周還沒去軍部找葉挺和饒漱石。
李一氓看到,項英坐在一邊獨自垂淚。
據陳誠“石叟文庫”所藏新四軍資料中的評價:“李一氓是項英的靈魂”。
這份資料很可能是沈之岳提交的情報。
和軍部會合后,李一氓帶李步新先去見饒漱石,探尋饒漱石和總部對待項英的態(tài)度。
饒漱石分管白區(qū)工作,李步新是他的直接下屬,萬一場面難堪,可以充當“緩沖人”。
見到李一氓和李步新,饒漱石說出的都是有利于安定團結的話。
接著是周子昆和袁國平先后去見饒漱石,饒漱石對兩位同僚說出慰勉之詞。
項英最后去見饒漱石。
見項英進來,饒漱石主動上前和項英握手。
項英問這事有沒報告上級,饒漱石答已報告。
項英再問:“上級有什么意見呢?你的意見呢?”
饒漱石把中原局的回電給項英看后表示:“我的意見你還是回來繼續(xù)工作。當然有些困難,不過我可以從中解釋?!?br/>饒漱石批評項英不該私自離隊,項英表示:“你完全有權利批評我。你既然打了電報給上級,那我也打一個去,要求處分,同時把我的一切職務交給你處理?!?br/>饒漱石說:“有什么問題還是大家一起討論決定的好。你先去見軍長吧!”
項英表示,軍長脾氣很壞,不好講話,等一下吵起來,大家面子不好。
饒漱石說:“我先去見軍長,同他交換交換意見,你再來好了。”
饒漱石走后,項英擬定給總部的自請?zhí)幏蛛?,交給秘書送往電臺拍發(fā)。
電報發(fā)出后,項英如釋重負。
此時,饒漱石回來,通知項英去見軍長,袁國平、周子昆作陪。
項英向葉挺當面承認錯誤。
葉挺表示,大敵當前,要緊的是把部隊帶出去,希望大家齊心協(xié)力完成任務。
葉挺對司令部工作很不滿意。
當晚,周子昆根據軍長指示,召集司令部人員開會,宣布李志高繼續(xù)擔任作戰(zhàn)科長,提葉超當副科長,陳鐵軍任偵察科長,揚帆為副科長,胡立教任通信科長,曹丹輝為副科長。
周子昆重新部署工作,要求大家明確職責,加強司令部的組織建設。
葉超在回憶文章中寫道,這是從云嶺出發(fā)以來司令部第一次召開比較象樣的會議。
葉挺下達三條指示:一、五團占領石井坑周圍有利地形,構筑工事,掩護部隊整頓;二、通知各單位就地收容失散人員,進行整頓,消除疲勞;三、通知政治部協(xié)同后勤部與地方群眾取得聯(lián)系,做好地方工作,購買牛、羊、豬和糧食,讓部隊吃一次好飯,改善下生活。
此時部隊已非常疲勞,葉挺的措施非常英明。
新、老三團、教導總隊、一團都有失散人員歸隊,一縱收容了近兩個營,特務團收容了一個營,全部隊伍共有五千余人,非戰(zhàn)斗人員有兩千多人。
部隊集中整頓后,戰(zhàn)斗力得到很大恢復,但是缺乏彈藥,糧食勉強可吃一周。
11、12日,基本沒有大的戰(zhàn)斗,新四軍扼守高地,嚴陣以待,打退頑軍發(fā)動的兩次進攻,繳獲不少武器彈藥。
葉挺布置的是守備戰(zhàn),寄希望于中央與國府的交涉。
軍部再次召開作戰(zhàn)會議。
葉挺堅決主守,饒漱石不懂軍事,項、袁、周經此重挫,都不便再提分散突圍的意見。
會議最后決定再堅守四五天,看看有無希望撤圍或停戰(zhàn)。
葉挺主守,有個重要原因:10日凌晨,有支部隊抵達石井坑后,不顧疲勞,向大康王繼續(xù)開進,遭到頑軍伏擊,被迫退回。
葉超在回憶文章里寫道,壁守石井坑是失策。
10日休整一天后,部隊體力得到恢復,若下決心分散突圍,12日晚上之前還是有可能突出去的。
12日,在周恩來強烈抗議下,蔣介石向顧祝同發(fā)出解圍的命令。
新四軍皖南部隊已成囊中之物,顧祝同怎會喪失良機,他要為他的嫡系----魯蘇戰(zhàn)區(qū)副總司令韓德勤報一箭之仇。
顧祝同收到委員長命令后,即向參戰(zhàn)部隊下達命令:本日夜,發(fā)起總攻。
12日下午四時,中央指示:皖南部隊由葉挺、饒漱石總負責,分批組織突圍,以游擊方式保存骨干,項英隨軍北上。
頑軍沒在12日夜間發(fā)動總攻。

12日午夜時分,軍部和非戰(zhàn)斗人員轉移至石井坑西北角的獅形山。
13日凌晨,頑軍發(fā)動總攻。
在頑軍重炮轟擊下,我軍傷亡慘重,關鍵陣地相繼失守。
當日中午,葉挺發(fā)布突圍命令:兵分兩路,以老三團、新三團為主力,向西北方向先行突圍,軍部率教導隊向東北方向大康王一帶突圍。
當日下午四五點鐘左右,東流山陣地失守,設在月牙村的軍部指揮所處在頑軍火炮威脅下。
當晚十時許,葉挺帶領軍部機關人員退到獅形山上。
李一氓是軍首長中最后撤退之人。
李一氓以葉挺名義向中央發(fā)電:“彈盡糧絕,再難堅守,我等決定分散突圍”,再向中原局發(fā)告別電:“情況萬分緊急,密碼已銷毀,請黨放心”。
此時,頑軍開始從山上沖下來。
燒毀密碼、砸毀電臺后,李一氓帶領部屬,在小股部隊掩護下,從指揮所后院撤到山上,和葉、饒、項等會合。
休息片刻后,軍首長們經研究,作出臨時決定:以葉挺、饒漱石為一路,項英、袁國平、周子昆為一路,分兩路突圍,其余人員向四面八方分散突圍。
周子昆手持駁殼槍大聲宣布:人多了目標太大,讓葉、項首長先走,任何人不得跟進,否則我就開槍!
項英帶著手槍排長李德和、副排長鄭德勝、貼身警衛(wèi)員夏冬青,翻越火云尖,于次日凌晨來到西坑,隱蔽在密林草叢中。
葉挺、饒漱石也在翻越火云尖后輾轉來到西坑,和項英、周子昆會合。
西坑北面有頑軍重兵把守,教導總隊人員和他們對峙著。
此處山高林密,雜草叢生,各個山頭的出口處均被敵人封鎖。
14日下午,頑軍開始喊話,要求新四軍派人下去談判。
軍政治部敵工部長林植夫首先提出要和敵人談判,項英、周子昆在旁一言不發(fā)。
葉挺憤概地表示,這種情況下談判就是自己送到老虎口里。
林植夫下山去談判,隨即被扣。
頑軍見新四軍沒有動靜,又打起機槍。
葉挺不愿隱蔽,饒漱石再次做葉挺的工作,催促葉挺下山去談判,表示一定會為葉挺作證。
此時,項英、周子昆帶著隨從人員悄悄離開,到密林里隱蔽起來。
經饒漱石做工作,葉挺帶著子侄們下山談判,隨即被扣。
葉挺下山后,軍部群龍無首,各自分散突圍。
14日晚上,項英帶領隨行人員,憑著在油山練就的游擊經驗,從西坑向南,向頑軍后面的螺絲坑方向轉移。
他交代警衛(wèi)人員:隨時準備戰(zhàn)斗,不能隨意開槍,只要沒被頑軍發(fā)現(xiàn),被他們踩到腳也不要理睬,萬一被發(fā)現(xiàn)就要先開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項英選定的突圍方向是正確的。
1月15日,袁國平帶著警衛(wèi)員陳阿金朝北面突圍,犧牲在大康王南邊的山腳下。
就在項英帶領隨從人員朝螺絲坑方向轉移途中,一位面孔奇黑、膀大腰粗的新四軍人員從對面山上走下,向項英一行走來,主動要求留在副軍長身邊、保護副軍長。
項英問:他是誰?
警衛(wèi)員告訴項英,這人是副官處劉厚總副官。
項英說:好吧,那就跟著我們一塊走吧。
項英對劉厚總這個名字略有印象。
此人來自湘南游擊隊,一來就對工作安排不滿,還犯下作風問題。
葉挺讓副官處處長黃序周找項英商量。
項英知道劉厚總脾氣不好、別的部門都不想要他,就對黃序周說:你那里如能收下他,就幫我解決了一個難題。論功勞,論資歷,他在你面前也許會老實一點。
于是,劉厚總成了黃序周的手下。
劉厚總對項英畢恭畢敬,項英走到哪,他就跟到哪,比項英的貼身警衛(wèi)員還貼身。
連日大雨導致山路異常濕滑,每逢滑路、陡坡,劉厚總都會主動上前扶著項英,還一直對項英大表忠心。
落難之中的項英心情灰暗,劉厚總的殷勤之舉讓他非常暖心、非常受用。
項英彷佛從劉厚總身上看到曾紀財的影子。
因為敵情不明,項英保持著戒備狀態(tài)。
為安全起見,當晚他和大家換了個地方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