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三尺講臺育桃李,一根粉筆寫春秋。為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在上海市委宣傳部理論處指導下,“澎湃新聞”推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教學名師”系列訪談,對話2020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fā)展支持計劃入選名單”中的上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和2021年、2022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fā)展支持計劃入選名單”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教學名師”,生動展示一線“教學名師”是如何扎根中國大地、賡續(xù)中華文脈、厚植學術根基,利用三尺講臺孜孜不倦教書育人,講好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中國故事、世界故事、人民故事、時代故事的。

本文是與2022年入選“教學名師”的、上海交通大學鮑金教授的訪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澎湃新聞:您是怎么樣進入馬理論研究教學這一方向的?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嗎?

鮑金:沒有人天生就是馬克思主義者,也沒有人天生就適合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教學領域。我進入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教學這一領域,走了一條從盲目到感興趣,直至將之作為事業(yè)的過程。我在高考填報志愿時,正值國家將依法治國載入憲法、依法治國開始成為制度實踐的時期,我跟隨當時的社會大趨勢填報了法學專業(yè),因此我本科四年學的是法學。不過在法學專業(yè)學習中,我發(fā)現自己一方面對脫離了高中應試教育環(huán)境之后的自由寫作感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建立在寫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基礎上,發(fā)現自己對抽象表達、深刻學理更感興趣,而這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將我的主要學習精力導向了哲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專業(yè)學習上。從大三開始,我就開始閱讀馬克思、黑格爾的一些經典著作,如《共產黨宣言》《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資本論》《精神現象學》《小邏輯》等,閱讀這些著作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巨大的思辨張力、深沉的歷史感和鮮明的實踐意識。所以在大四選擇考研專業(yè)時,我?guī)缀跏呛敛华q豫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凡是以自己的愛好作為事業(yè)方向的選擇,往往都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一個人的沖動、激情和決心,因此在我準備報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過程中,我可以將大段大段的馬克思經典論述背誦下來而不覺枯燥,也可以在考研前一天憑借“扼住命運的咽喉”的意志力度過高燒的病痛而考取專業(yè)高分。應當說,考研時選擇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之后考取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的碩士生、博士生,直至進入馬院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教學工作,這一路走來雖是匆忙的,卻是充實的、幸福的,而這一切的重要原因便是選擇了自己所熱愛的。

澎湃新聞:長期開展馬理論教學工作,對您看待問題的視角或方法有什么潛移默化的影響?“兩個結合”的論斷對于您看待問題的視角或方法有什么影響?

鮑金: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馬克思主義實現“改變世界”之精神自覺歷程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而要在教學上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目標,就要把教學落實為對學生問題的積極回應。當我們用冷靜的眼光來觀察當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效果時,就會發(fā)現當前薄弱環(huán)節(jié)是缺乏對學生最切身的生活問題的全面回應,而如果缺少了這些方面,那么我們的教學與“改變世界”的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因此我們不僅要致力于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更要致力于把教材體系轉化為針對學生問題的教學體系。

澎湃新聞: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怎么看的,在教學和科研上有沒有什么例子?有沒有什么感悟與故事?

鮑金:從我考取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研究生算起,至今已有二十二年的時間??梢哉f,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我看待事物的看家本領。馬克思主義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性教條,也不是一用就靈的實用性策略,而是建立在深厚學識背景和扎實學術功底基礎上的厚積薄發(fā)般的透視性視角和辯證性方法。例如,馬克思關于辯證法的“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觀點就啟發(fā)我們,要時刻以變的眼光和反的方法看待現存事物的存在狀態(tài)和未來趨勢,由此才能實現對事物的透徹認識。

澎湃新聞:教研多年,馬克思主義對于您來說意味著什么?

鮑金: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和未來都是很宏大的問題,不是幾句話能夠概括的。我的一個比較突出的感受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需要在不同文明語境的深度比較中獲得自己的發(fā)展優(yōu)勢,所以如果說馬克思是千年思想家的話,那么我們要善于、更要敢于把馬克思主義放在與人類思想史上那些最優(yōu)秀的大腦和最卓越的思想相比較的語境中進行分析、理解、辨析和提升。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對其他思想保持同情式理解的前提下,更為深切地理解馬克思的偉大和馬克思主義的不可取代。

澎湃新聞:您能聊一聊您覺得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和未來嗎?關于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的推進,您是怎么看的?

鮑金: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和多元激蕩的理論思潮,同學們實際上有很多困惑和不解,迫切需要馬克思主義給予深入淺出的科學解答,而在幫助同學們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居高臨下地進行灌輸,而是幫助同學們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注重展示馬克思主義以理服人的真理魅力。例如對于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類的問題,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對象化的知識力量”為依據,注重揭示人工智能的本質是人類本質力量在特定歷史階段的客體化投射,而人類的主體地位植根于持續(xù)自我超越的實踐能力,人工智能帶來的真正問題恐怕不是取代,而是如何將對象化的知識力量復歸于人的解放議程。通過對當代問題的理性反思,促使同學們以更加辯證的方式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觀點。

澎湃新聞:如何讓同學們更好地去理解馬克思主義,能舉個具體的例子嗎?

鮑金:毫無疑問,思政課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來說是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但是一些大學生學習思政課主要是為了完成必修課、取得課程高分,這就難以顯現出思政課本應具有的重要價值。實際上,大學生上好思政課的重要標志絕不是僅僅體現在考試成績上,而是更多地表現在大學生能否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當代社會問題,能否以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原則回答當代中國與世界的問題。因此促使大學生上好思政課的關鍵,是思政課要始終致力于構建學生與問題之間的生動具體的有機聯系,通過大學生問題探究的方式來幫助大學生產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興趣,進而促進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性思考和價值認同,這種根植于興趣激發(fā)的教學方式才是符合大學生認知馬克思主義的客觀規(guī)律的現實路徑。

澎湃新聞:您覺得大學生思政課重不重要,怎樣上好思政課,關鍵在哪里?

鮑金:思政課非常重要,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直接關系到“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在全球競爭加劇、意識形態(tài)斗爭復雜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抵御西方價值觀滲透的“防火墻”。通過系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理解“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關聯,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高校上好思政課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要注重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堅持數字賦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學生思想動態(tài)。不斷豐富教學方法,注重教學實踐,將課堂延伸至社會。

澎湃新聞:您覺得目前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怎么樣?面臨什么樣的機遇與挑戰(zhàn)?

鮑金:當前思政課教師隊伍相比于十幾年前的隊伍,具有更高的學歷、更專業(yè)化的知識背景,接受了更為規(guī)范的學科訓練、更長時期的專業(yè)熏陶,因此就具備了更加深厚的學科實力和更加全面的學科素養(yǎng)。不過,面對著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之時代新人的使命,當前思政課教師隊伍需要提升的方面要遠比十幾年前多得多,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思政課教師向學生傳授的東西越有價值,那么思政課教師就越會感覺到自己硬實力的重要,乃至發(fā)現自己的無知,這是教師們常談的“給予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列寧曾針對一些人企圖否定舊文化的傾向說過:“只有用人類創(chuàng)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蹦敲丛诮裉烊祟愔R越來越走向互聯、融通、共生的趨勢下,思政課教師隊伍需要深刻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知識領域的批判性繼承關系,從而站在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張力和實踐品質,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真實精神和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