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都混得很差?

某乎的一個高贊回答是:“不是他們不夠努力,而是現(xiàn)實太能錘人。”

這句話殘忍又現(xiàn)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確實,從農村考出來的大學生混得差的原因,永遠都在“現(xiàn)實錘人”這四個字里打轉;

別小看這四個字,這是環(huán)境、心理和結構的共同作用之下帶來了“混得很差”這個結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考上大學,是他們人生為數(shù)不多的高光時刻

農村孩子考上大學,就像是寒門里冒出的一縷火光,家里張燈結彩,村口貼紅榜,左鄰右舍都來祝賀;

這一刻的他們,是整個家族、整個村子的驕傲。

但問題也從這時開始。

很多農村學生從小聽到大的話是:“你只要好好讀書,就能走出去。”

可惜沒人告訴他們,走出去之后的路,比高考更難。

城市里的孩子,有爹媽鋪路,有見識、有資源;農村出來的孩子,拿著一本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是的,就只有這一個錄取通知書而已。

所以表面上都叫大學生,實則人生早已分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7年,河南一個叫李建(化名)的男生考上了西安某一本院校。

他是村里第一個大學生,父母種地供他上學。

大一他想參加英語演講比賽,連件像樣的襯衫都沒有,可身邊的同學穿著阿迪、耐克,談笑風生,聊的是雅思、交換、出國,他沉默了;

他說“我不覺得自己差,但我知道我早輸在起跑線了?!?/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學四年,城市娃在布局,農村娃在生存

農村孩子進了大學,面對的是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他們很多人,連PPT都不會做,第一次用電腦還是在大一機房。

他們不會跟老師套近乎,不知道那有什么用,更不清楚該去哪個社團、什么時候準備實習、該不該考研。

而城市孩子,從初中就知道怎么規(guī)劃人生,大一進學生會,大二搞實習,大三考證,大四保研。

人家像在打副本,一步步有節(jié)奏地升級。而農村孩子,光是搞明白如何與寢室的同學好好相處,就已經很不錯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隱性規(guī)則壁壘”,講的是某些群體之所以總是落后,是因為他們壓根不知道游戲怎么玩;

你不能怪他們不努力,他們只是被困在一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死循環(huán)里。

因為他們不是不勤奮,是不敢失敗。

城市孩子失敗一次,還有退路;家里能兜底,重新再來。

而農村孩子,一旦失敗,就像把全家的希望一起摔在地上,所以他們拼命穩(wěn),拼命保守,不敢試錯,更不敢冒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個詞叫“高壓成長”,形容的就是這種狀態(tài),你越怕錯,就越不敢動;你越不動,就越掉隊。

慢慢地,你看到身邊人都升職跳槽了,只有你還在穩(wěn)定單位里拿著三千塊的死工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混得差,不是因為能力

如今社會,資源是內循環(huán)的。

你可以很努力,但找工作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有些職位只招985;

你可以很拼命,可實習機會優(yōu)先給那些內推過來的人;

你可以很想往上走,可你連和上司喝酒的酒桌都進不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像是在一棟高樓的外墻上爬,可城里孩子一出生就在電梯里。

其實很多農村學生,其實都很自律。

大學四年他們不玩游戲、不談戀愛、不翹課,做兼職、考證、寄錢回家……

但畢業(yè)時卻發(fā)現(xiàn),面試官更喜歡能說會道、氣場強的人,老板更愿意用那些家里有關系的實習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心理學家馬斯洛有個“需求層次理論”。

生存、安全、歸屬、自尊、自我實現(xiàn),一層一層往上走,農村孩子還卡在第一層,想的還是怎么養(yǎng)活自己,哪有空去談夢想和價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也不是沒有活路,只是很慢

也不是說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全都混得差,也有逆襲成功的,但他們大多都是靠時間換空間,用十年、二十年慢慢爬;

他們從底層一點點摸索,從前臺做到主管,從縣城搬到省會,從月薪三千熬到年薪十五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只是這個過程,比別人多花好幾倍的力氣,這種人不多,但他們是真實的存在。

周國平說過:“人生最重要的是確立一種目標,然后朝著它堅定地走下去?!?br/>

所以,對于農村孩子來說,路確實難走,但走得慢也沒關系,別看別人的速度,走好自己的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