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勝利后我軍和國民黨軍均向東北戰(zhàn)場派出精銳部隊,就武器裝備的情況來說,我軍隨后接裝/搜集的多為日械;國民黨軍主要是美械部隊,另外也有一部分日械和國械部隊。
美械部隊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沖鋒槍配備的多,一個軍的配備量動輒就是上千支,基本可以將沖鋒槍裝備到班。
由于美式沖鋒槍的性能不錯,是很可靠的近戰(zhàn)自動火器,因此就當時戰(zhàn)爭樣式來說,是雙方步兵都很喜歡的武器。

據統計,到1946年12月時,東北國民黨軍各主力軍就裝備了超15000支沖鋒槍。
對不擅長拼刺刀的國民黨軍來說,大量裝備沖鋒槍可以彌補其近戰(zhàn)能力的短板。而且國民黨軍當時優(yōu)先保障東北戰(zhàn)場的彈藥保障,所以這些美械軍所配的彈藥也非常多。
配發(fā)的彈藥量大,自然在實戰(zhàn)中也就用得不心疼,以至于老蔣還專門向杜聿明發(fā)電報,要求東北部隊節(jié)省使用彈藥。
但從實際的情況看,東北國民黨軍所消耗的彈藥量還是非常巨大。
以第71軍來說,當時裝備的沖鋒槍有2588支,這還是在先前的作戰(zhàn)中損失一部后的情況;而該部在1947年度的作戰(zhàn)中,使用以及損失的沖鋒槍彈就達到了3531851發(fā)。

當然,這些子彈并不全都是用出去了,至少有上百萬發(fā)其實是被繳獲了。
東北我軍當時配備的沖鋒槍以及所使用的彈藥,基本都是來自于繳獲,但繳獲量總的來說是從1947年夏季攻勢后來的。
到1947年時,東北我軍的根據地創(chuàng)建逐漸起了成效,主力部隊編組成野戰(zhàn)縱隊之后,正規(guī)戰(zhàn)的經驗也不斷充實,戰(zhàn)力大為增強。
因此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后,東北我軍便接連開始了夏季、秋季和冬季攻勢,繳獲到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為我所用,其中也自然包括沖鋒槍。
在1947年夏季攻勢前,東北我軍的沖鋒槍還不是很多。

以在北滿的三個主力縱隊來說,第1縱隊裝備269支沖鋒槍、第2縱隊裝備121支沖鋒槍、第6縱隊裝備313支沖鋒槍,三個縱隊的沖鋒槍裝備總量才703支。
按照這個裝備數量來看,還不到上年底第71軍沖鋒槍裝備量的三分之一多。
但是到了1947年夏季攻勢中,第71軍的機動部隊在大黑林子被殲滅;在隨后的四平攻堅戰(zhàn)中,該部整合的部隊雖然最后守住了四平,但也損失慘重,又損失掉了大量武器。
在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沖鋒槍。
據我軍統計,在1947年的夏季攻勢中,總計繳獲了沖鋒槍2768支,光這個繳獲量就是之前三個縱隊裝備的將近4倍了。
因為第71軍在國民黨各軍中的損失最大,所以這其中的沖鋒槍只有有半數以上都是繳自該部。
而1947年的作戰(zhàn)不僅是四平之戰(zhàn),第71軍在此前、此后參加的戰(zhàn)役戰(zhàn)斗中還折損掉了不少部隊。
因此到年度統計時,該部損失掉的沖鋒槍總數就達到了2228支。

如果以一年前的實例統計作為對比,其損失率達到了86%,可以說近乎于全滅了。
不過東北戰(zhàn)場的國民黨軍在槍械方面的補充力度很大,在當年度給第71軍補充的沖鋒槍數又有2516支。
這樣的話便彌補了該部的折損,使得其裝備水準又恢復到了先前的水準。
但是槍械可以補充,彈藥也可以補充,不過老兵的損耗卻是難以補上去的。
因此到1948年時,東北國民黨軍各部的戰(zhàn)斗力就比之前下降不少了。
而東北我軍繳獲到大量武器后,進一步增強了戰(zhàn)力;隨后又進行大兵團、正規(guī)化訓練,以及完善二線兵團的建設,雙方戰(zhàn)力此消彼長,后來遼沈戰(zhàn)役的勝利也就沒有懸念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