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舉行“公正司法 星耀浦江”新時代上海法院先鋒發(fā)布活動,集中發(fā)布了一批政治品格忠誠、業(yè)務素能精湛、司法作風過硬、職業(yè)道德優(yōu)良的先鋒標兵及先鋒。
他們?nèi)绾巫咴谇?,做表率?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聯(lián)合推出十期融媒體系列訪談節(jié)目《你好,上海法院先鋒》,自2025年5月6日起,官微將陸續(xù)推送系列訪談實錄。
? 點擊查看視頻 ?
本期嘉賓

王國俠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訴調(diào)對接中心、信訪辦公室)副庭長
訪談實錄
主持人:王國俠法官帶來一張?zhí)厥獾恼掌?。照片上,你帶著全國模?a class="keyword-search" >法官的綬帶,手里拿著法槌,看起來意氣風發(fā)。這是什么時候拍的照片?當時心情怎么樣?

王國俠:這是我去北京領獎回來后拍的一張照片。說實話,雖然是前一天在北京領的獎,但是當我回到法院,看到領導和同事們,心情還是特別激動的。能夠獲評全國模范法官,對我個人來說是莫大的光榮。但這榮譽并不屬于我個人,它屬于我身后團結奮進的集體,屬于每一位默默奉獻、辛勤耕耘的同事。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能夠成為上海法官隊伍的代表被看見。我的心里是非常感恩和感激的。
主持人:這是一個挺高的榮譽,但你經(jīng)常說,自己是從東北農(nóng)村苞谷地里走出來的普通人,為什么這么說?
王國俠:這是客觀事實,也是我的來時路。我的成長經(jīng)歷讓我對老百姓有更多的共情,對民情民意有更多的體察。當然,我也有很深的土地情結。比如,我在人民法庭工作的時候,每次去村里辦案或者普法,就像回老家一樣親切。綠色的稻田、錯落的農(nóng)房,傍晚的時候還有夕陽、炊煙,以及一陣陣的雞鳴、犬吠。這都是我非常熟悉的畫面。

我記得《平凡的世界》里有一句話,“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斗”。我們的工作,每天所面對的就是這些雖然平凡,但仍在為各自生活而奮斗的普通人,所以怎能不保持敬畏之心、慎之又慎地處理手上的每一個案件。法官也是普通老百姓。我理解他們的不容易,也能夠共情他們的急難愁盼。所以,這20年來,我始終覺得,初心不敢忘,就是要盡自己所能,為老百姓辦實事兒。
主持人:你剛才描繪了一幅寧靜、恬淡的鄉(xiāng)村景象,這是要用心用情去守護的圖景。除此之外,你還有一份追求,你曾說要消除模糊,消除什么模糊?怎樣消除模糊?
王國俠:這是源于我喜歡的一本書,《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里的一句話,“人生就是一場消除模糊的比賽”。我深深地認同這句話,可能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但拒絕模糊或者說消除模糊,確實是我自己多年工作的一個心得體會。

為什么說消除模糊重要?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人們會拖延、糾結、畏懼、害怕,根本原因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難,而是內(nèi)心的想法變得模糊。而模糊的感覺一旦產(chǎn)生,問題的邊界就會被無限擴大,然后就會產(chǎn)生焦慮的情緒。所以,我經(jīng)常跟年輕的同事說,即使你把手上的“骨頭案”壓到柜子的最底層,也照樣會成為心頭患。一個案件拖延越久、沉睡越久,難點就會越模糊,對你心理上造成的壓力也越大。我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就是直面問題、消除模糊,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主要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認知層面,你要去層層拆解煩惱,讓問題清晰化。我們可以層層深入向自己提問:首先,什么事情讓自己焦慮?上臺演講,手頭的難案,還是調(diào)研任務?然后,什么原因?qū)е铝俗约旱目謶謸鷳n?能力不足,準備不夠,還是害怕某些事情發(fā)生?最后,再捫心自問,面對困境自己能做什么?如果做不到或者搞砸了,最壞的結果是什么?一層層深挖下去,直到挖不動為止。我覺得,很多情況下,真正的困難比想象的要小很多。
第二個層面行動層面,你要拆解目標,層層分解任務,讓自己的行動“別無選擇”。拆解目標,直到找到最后的顆粒度狀態(tài),也就是在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條單行通道,讓自己始終處于“沒得選”的狀態(tài)。這樣做,其實就是投入一次性選擇成本,花費足夠的腦力和心力思考出最佳選擇,然后把計劃寫下來執(zhí)行。
我覺得,“寫下來”雖然是個笨方法,但是很有效。你做了一次選擇,就把問題清晰化,因為你花費了足夠的腦力去思考,把頭腦中所有的想法和念頭全部倒出來,這時候腦子就會瞬間變得清晰。
主持人:你是如何在具體案件中消除模糊的?
王國俠:我舉個例子,是我曾經(jīng)辦理的一起幼童墜樓案。這個墜樓的小男孩只有28個月大。小男孩的爺爺奶奶在一個市場做生意,他的爸爸經(jīng)常帶著他過去玩兒。事發(fā)當天,小男孩的爸爸又帶著他過去,在市場對外出租的公寓樓一樓大廳里玩兒。孩子的爸爸坐在門口看手機。他可能以為自己守在門口,小男孩只要不出這個門就沒什么事。但這位父親沒有料到,大廳里有個電梯,小男孩玩兒的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進電梯后又出來,他就跟著進去了??赡苁瞧渌∨笥寻吹陌存I,小男孩坐著電梯上了四樓。這個公寓樓就四層,四樓有個露臺。小男孩出了電梯,由于是很陌生的地方,他跑來跑去找不到方向,很茫然無措。后來我們看監(jiān)控視頻,非??蓱z,小男孩沿著走廊跑到露臺,露臺連著外消防樓梯,小男孩就從消防樓梯上掉下去摔死了。
事故發(fā)生后,孩子的媽媽起訴到法院,認為公寓管理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要求賠償150萬余元。她的理由是,大廳里有監(jiān)控但沒人看也沒人管;外消防樓梯有個門但沒鎖,小孩子才跑出去的。公寓管理者認為,責任在父母,而且外消防樓梯門不鎖也是符合消防規(guī)定的。一開始庭里討論的時候,大部分意見是父母失職,公寓承擔不超過10%的賠償責任。調(diào)解過程中,公寓方也表示,愿意從人道主義出發(fā)賠償五、六萬元,再多就不同意了。
我到現(xiàn)場看了以后,就感覺公寓的責任應該不止10%。為什么這么說?首先,事發(fā)的那個露臺,上面還搭了涼亭、小木橋,很顯然是允許租客們上去活動的。那么,有人上去,或者有小孩子上去,就是一個大概率事件。而這個露臺連接著外消防樓梯,中間的門沒有鎖,即使符合消防規(guī)定,但明顯存在安全隱患。
第二,即使是我這樣一個成年人,站在消防樓梯上都感覺害怕,別說是小孩了。那個消防樓梯特別陡,而且是橫欄,我們量了,空隙有33厘米。當然,我們?nèi)タ吹臅r候,公寓已經(jīng)把消防樓梯加了鐵絲網(wǎng),現(xiàn)在肯定是掉不下去人了。
去過現(xiàn)場,我第一感覺就是不符合消防要求。當然,這都是我模糊的感覺。接下來,我要把這些模糊的感覺清晰化。我首先走訪了消防支隊。但消防支隊就告訴我,露臺連著外消防樓梯,包括門沒有鎖確實是符合消防規(guī)范的。但最讓我糾結的就是欄桿間距的問題。有人跟我說見過類似的案子,橫欄間距沒有行業(yè)標準。我自己也上網(wǎng)搜索,確實沒有搜到橫欄間距標準,搜到的都是垂直欄桿的。但我就是覺得不可能,垂直欄桿有間距標準,橫欄怎么會沒有呢?我又去咨詢了建交委,他們是專業(yè)負責建筑規(guī)范設計的。結果他們真給我找到了橫欄的間距標準,不能超過11厘米。這樣我心里就有底氣了。
接下來,我們合議庭就開始做被告工作:第一,你欄桿間距不符合標準,超過11厘米了;第二,你作為公寓管理者,要保障場所的安全,對于有人活動甚至小孩子可能去的露臺,應該預見其危險性并加以防范,但你沒有;第三,預防危害發(fā)生的成本高不高,其實不高的,加個鐵絲網(wǎng)就能解決的事;第四,你是經(jīng)營主體,本身就是獲利的,而且你在四樓露臺搭建涼亭、小木橋,也是作為對外招租經(jīng)營的一個賣點。你既獲益又有過錯,綜合這些因素,我們向被告充分釋明了訴訟風險。這時候,被告松口了,最終雙方達成了調(diào)解。當然,這個案件,孩子的父母肯定承擔主要責任。

這個案件的處理,我有幾點體會:一是我們辦案過程中,常識判斷很重要,要多去現(xiàn)場看看,光坐堂問案是不行的,缺乏直觀的感受;二是想化解矛盾,和稀泥很難達到目的,先分清是非很重要,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我們法官辦案只有在是非責任非常分明的情況下,才能更容易促成雙方達成調(diào)解;三是堅持深挖疑問,要有一種刨根問底的精神頭兒,不能人云亦云、淺嘗輒止。這也再次印證我的一貫做法,或者說工作體會,也就是消除模糊。當你掃清案子里的各個盲點和堵點時,真相就會水落石出。
主持人:過去辦案的過程中,你可能經(jīng)常會穿透這種復雜的事實,找到真相。后來,你到了審判管理的崗位,接觸到很多數(shù)字化的工具,要用新的手段去解決新的問題,恐怕也需要找到一條規(guī)律,為后續(xù)類似案件的高質(zhì)量辦理提供參考?
王國俠:是的。個案的裁判目標是定分止爭。近年來,上海法院加強數(shù)字法院建設,使我們可以通過場景建設的數(shù)字化手段,跳出個案,對類案進行大數(shù)據(jù)分析,從而發(fā)現(xiàn)某一行業(yè)中存在的社會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其實就是向后延伸我們的審判職能,賦能同類問題的社會治理,防止類案糾紛的發(fā)生。
比如,我辦理過一起孕期女職工被解除勞動關系的案件。原告許女士在懷孕兩個月時,因曠工4天被公司辭退。許女士不服,訴至法院,要求公司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我們審理后認為,許女士孕期身體不適請假并未嚴重違反公司規(guī)章制度,她的請假行為不應認定為曠工。最終,法院判決用人單位的行為構成違法解除,應恢復履行與原告的勞動合同。
對于個案來說,到這就結束了。但我還想為“三期”女職工權益保護多做一些事情。后來,我牽頭搭建了女職工“三期”勞動權益保護應用場景模型,篩選出近年來涉孕期、產(chǎn)假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勞動糾紛案件,從中分析其中的共性問題并形成專題報告,向相關監(jiān)管部門、婦女權益保護部門等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建議。
主持人:為同類問題的治理提供一些建議,數(shù)字化的賦能在這樣的場景中體現(xiàn)出它的重要價值。其實,你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參與矛盾的調(diào)解。說到基層矛盾化解,我們經(jīng)常講到“楓橋經(jīng)驗”,你是怎么用好用活“楓橋經(jīng)驗”,妥善解決矛盾糾紛的?
王國俠:“楓橋經(jīng)驗”本質(zhì)上是一種基層社會治理方法,它的核心在于化解糾紛,實現(xiàn)“矛盾不上交”。我的理解,站在法院的角度,傳承和發(fā)揚新時代“楓橋經(jīng)驗”,就是要立足司法職能,以糾紛解決為中心,在糾紛產(chǎn)生的前端、中端、后端,都充分發(fā)揮和延伸我們的司法職能,實現(xiàn)矛盾化解。

之前在上海市寶山區(qū)人民法院工作的時候,我們創(chuàng)建了寶山區(qū)首個“楓橋式人民法庭”,也是緣于這個初衷。比如,在糾紛產(chǎn)生的前端,通過法治宣傳、指導人民調(diào)解、參與無訟村居建設等,將大量矛盾糾紛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止于未發(fā),這叫“治未病”;如果糾紛變成案件進入訴訟程序,這時我們的目標是實現(xiàn)案結事了,通過一個案子把問題解決掉,防止衍生案件的產(chǎn)生,這是“治已病”;而在案件結束后,再繼續(xù)深挖司法大數(shù)據(jù)資源,開展“數(shù)助決策”,這就是“治類病”。所以,“楓橋經(jīng)驗”就是要求我們站在社會治理的角度,不能只辦案,也不能就個案辦個案。這些年,我們也一直立足司法職能,進行發(fā)揚“楓橋經(jīng)驗”、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的相關探索。
比如,我們一旦發(fā)現(xiàn)某個村涉宅基地的房屋繼承或者分家析產(chǎn)糾紛比較多,就會選擇典型案例到村里進行巡回審判。結束后,我們會現(xiàn)場給旁聽的村民們講解有關繼承的法律知識:誰有權利繼承、繼承的順序、遺囑的效力等。老百姓很感興趣,也實現(xiàn)了“審理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大家知道法律是怎么規(guī)定的,在家庭財產(chǎn)的安排上就比較容易達成一致,也就減少了家庭成員之間糾紛的發(fā)生。
主持人:之前有人稱你是“小鎮(zhèn)大法官”,如今你是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現(xiàn)在又獲評新時代上海法院先鋒標兵。你覺得身上的責任有什么變化?
王國俠:我確實已經(jīng)做了很多年的法官。但是,說起“人民法官”這個稱呼,我一直心懷敬畏。我們一直說,“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這不是口號,而是要落實到我們的每一個案件、每一項工作中。怎樣讓司法裁判既有力度又有溫度,讓公平正義從紙面上走到人心里,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我想這既是初心,也是我們的使命與擔當。二十多年來,我雖然崗位有變化,但絲毫不敢懈怠。
主持人:你未來還有怎樣的規(guī)劃,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先鋒的帶頭作用?
王國俠:我目前是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負責訴調(diào)對接工作。接下來,我想還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好當下的事情。對內(nèi),多反思自身的不足,加強學習,補能力素質(zhì)的短板;對外,多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加強改進,提高為民服務的實效。
來源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門:綜合處
主持人:陳凱
文字整理:姜葉萌
責任編輯:郭燕
編輯:左雨欣
聲明丨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高院”公眾號
?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上海高院”公眾號 ?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