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命運真像一輛失控的車——
你明明按照規(guī)則走在路上,偏偏有人逆著方向沖過來,把你撞得粉身碎骨。
5月6日,山東,一起離奇又血腥的車禍震碎了無數(shù)人的心。
一輛黑色私家車,突然倒車沖破綠化帶,將一輛載著母女三人的電動車當(dāng)場撞飛。

短短幾秒鐘,三條人命被推到了生死邊緣。
但更讓人窒息的,不只是事故本身,而是事后的那些冷血反應(yīng)和讓人絕望的細節(jié)。
這一次,究竟是誰的錯?又是誰,把別人的人生,一腳踩碎?
先說事故現(xiàn)場。
根據(jù)監(jiān)控視頻,還原當(dāng)時的情形——

馬路上,一輛電動車正平穩(wěn)行駛,后座載著兩個小女孩。
太陽很好,路況也沒問題,一切都看似平常。
結(jié)果,幾米外綠化帶后,一輛黑色私家車像瘋了一樣,突然倒車沖出。
沒來得及反應(yīng),電動車和人一同被撞飛出去數(shù)米遠。
倒地后,母親還能微弱掙扎,兩個孩子則動也不動。
人行道上,孩子們小小的身體蜷縮著,像被扔掉的布娃娃。
這不是天災(zāi),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人禍。

更殘忍的是,事發(fā)后,那位制造慘劇的女司機,下車時竟然神態(tài)平靜,甚至有些冷漠。
事故造成嚴重后果,女司機的表現(xiàn)卻令人牙癢:
她,到底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差點要了三條人命?
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來了。
正常行駛的車輛,為什么會突然高速倒車沖出綠化帶?
是操作失誤?是看手機走神?還是壓根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有人說,可能是踩錯了油門。
有人說,她可能掛錯擋了。
但無論哪一種解釋,都掩蓋不了一個事實:
她把車開成了兇器。

而且,綠化帶不是擺設(shè),要穿過綠化帶撞到對向車道,意味著駕駛員完全失控。
一個成年人,一個領(lǐng)了駕駛證的人,居然能在正常行駛中搞出這種荒唐操作——
是不是該好好查查,她到底有沒有資格拿到駕照?
很多人看到視頻后,第一反應(yīng)是心疼母女三人。
確實,她們是受害者。
但冷靜下來,我們也必須問一句:
母親,作為成年監(jiān)護人,真的盡到全部的安全義務(wù)了嗎?
——沒有。

三人共乘一輛電動車,嚴重超載;
母親和兩個孩子全都沒有戴頭盔;
電動車速度不慢,卻完全無防護。

如果當(dāng)時佩戴了標(biāo)準(zhǔn)頭盔,哪怕被撞,也許孩子們還有更大生還概率。
如果遵守規(guī)定,不超載,也許還能爭取一點生存空間。
事故是對方導(dǎo)致的,但后果的嚴重性,與自己安全意識的缺位,密切相關(guān)。
所以,這起悲劇中,女司機負主要責(zé)任,但母親的失守,同樣令人痛心。

更讓人寒心的,是事發(fā)后的路人反應(yīng)。
視頻中,有人第一時間沖向了車,去查看車輛損傷情況;

而倒在血泊中的三個生命,卻無人顧及。
這是什么?
是冷漠,是麻木,是對生命價值的失去敬畏。
網(wǎng)絡(luò)上一片罵聲:
“三個人倒地不起,你們第一反應(yīng)居然是心疼車?”
“車可以修,人命沒了怎么辦?”
“這就是我們的社會現(xiàn)實,涼透了?!?/p>
的確,社會的溫度,往往在危機時刻被看得一清二楚。

這場車禍,留下的教訓(xùn),不該只停留在一陣感慨上。
它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nèi)拢?/p>
① 開車不是玩游戲,駕駛員必須對方向盤負全責(zé)。
特別是女性司機,社會刻板印象更重,每一個失誤,都會被無限放大。謹慎駕駛,不只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
② 騎車出行,請戴好頭盔,遵守規(guī)則,不要拿命去賭僥幸。
不超載,不超速,不逞強。
哪怕是100米的路,意外只需一秒鐘。
③ 遇到事故,先救人,別讓冷漠成為壓倒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車壞了可以修,人沒了就什么都沒了。

有人說,車禍猛于虎。
可在現(xiàn)實里,猛的從來不是車禍,是人的麻痹和僥幸。
倒車的女司機,付出了慘痛代價;
騎車的母親,付出了血淋淋的代價;
而社會,在每一次事故之后,都要再多埋葬幾份悔恨。
愿這次事故中的母女三人,能安然渡過難關(guān)。
愿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人,記住今天的血和淚。
因為,明天的那個新聞頭條,最好永遠不要有你的名字。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