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芳
二胡是唐代由西域胡人傳到中原的弦樂器,又稱胡琴。二胡演奏出來的曲音可喜可悲、可奔放可委婉。我是二胡業(yè)余愛好者,數(shù)十年演奏的都是喜曲,即便是常拉的名曲《二泉映月》在許多人看來是一首傷感之曲,我則認為其本質(zhì)還是喜曲,是期盼光明之曲。我堅持拉喜曲是由音樂的本質(zhì)、長輩的啟蒙、老師的教導(dǎo)所致的,拉喜曲為他人傳遞了喜悅,也為自己帶來了喜樂。
相傳音樂是早期人類模仿自然聲音而來的。發(fā)明音樂的人初衷是為了給他人和自己帶來歡樂,消除疲勞,因而在古代歡快跳躍、高亢悅耳、悠揚動聽的曲音長期占據(jù)主流。

我爺爺拉二胡在農(nóng)村當(dāng)?shù)睾苡忻麣?,受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熏陶,他拉的都是歡快的樂曲。爺爺每天吃完晚飯后都會搬一把木凳坐在自家的大廳,拉著熟練的曲子。村里不少人都愛聽爺爺拉二胡,爺爺?shù)亩曇豁?,陸陸續(xù)續(xù)就有人趕了過來,每天晚上我家的大廳都擠滿了人,有時大門外還坐著和站著一些聽友。爺爺最擅長的是能拉出動物的叫聲和人的講話聲,他先是拉上十來首民間小調(diào),快結(jié)束時,他忽而用左手上下滑動,忽而用右手彈撥琴聲,模仿出“您好”人的問候聲、鳥叫聲和馬蹄聲,村民聽了都紛紛叫好。漸漸地,我家就成了村里人吃完晚飯后的重要活動場所。爺爺為了把鳥叫聲模仿的更動聽一些,經(jīng)常一大早就帶上二胡跑到后山,一邊聽鳥叫聲,一邊矯正拉出的鳥叫聲與山中鳥叫聲的差距,直到分不出差別爺爺才感到滿意。爺爺每次到后山拉二胡,都會帶一些陳谷撒給鳥兒吃,久而久之,一聽到二胡聲,一群又一群的鳥兒就會飛到爺爺身邊吃著爺爺撒下的陳谷,待吃完后又嘰嘰喳喳地飛向天空。有一次爺爺拉了一首劉天華先生作的《空山鳥語》,引得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朝著爺爺飛來。平時未見過的奇鳥,有的全身通紅,有的羽毛藍白相間,有的拖著長長的尾巴,有的頭上像頂著皇冠,孔雀、白鷴、火鳥都加入了這場群鳥齊聚的盛會中。有幾只常來聽爺爺拉二胡和蹭吃的小鳥還落在爺爺?shù)募缟弦约岸那兕^上,翅膀撲哧撲哧的閃著,嘴里叫著歡樂的鳥聲。鳥鳴聲、胡琴聲交織在一起,仿佛是天籟之音繚繞山谷,隨風(fēng)飄蕩在整個山村上空,如仙曲一般令鄉(xiāng)親們陶醉不已,頓感疲勞消除、精神抖擻??吹綘敔斆刻鞛榇迕窭?,村里許多人心疼爺爺太辛苦,勸爺爺注意休息、保重身體,爺爺卻說拉二胡能給鄉(xiāng)親們帶來喜悅,自己每天心里都喜洋洋的,感到身體反而越來越好。于是,爺爺堅持為鄉(xiāng)親們拉二胡、送喜曲。

在爺爺?shù)挠绊懴拢赣H也拉了一手好二胡,爺爺拉的曲子父親都會拉。父親更拿手的是用二胡模仿水流聲,他時而用左手四指上下滑音,時而用中指、食指或快速輕點琴弦或張馳有度地揉弦,右手的弓法,一會兒抖動,一會兒跳動,快弓、慢弓嫻熟轉(zhuǎn)換。模仿的水聲,有的像潺潺流動的溪水,有的像飛流而下的瀑布。爺爺常去山谷拉二胡,父親常去河邊拉二胡,因父親模仿水聲逼真,有次父親在河邊拉著孫文明創(chuàng)作的《流波曲》時,竟吸引了一群魚兒游向父親,魚兒的游姿有的呈跳躍式的,有的呈翻滾式,讓身邊圍觀的鄉(xiāng)親們驚訝不已,贊嘆父親是用了仙法讓魚兒如此歡快。父親當(dāng)時在生產(chǎn)隊擔(dān)任負責(zé)人,看到拉二胡能為鄉(xiāng)親們傳遞喜悅,便與生產(chǎn)隊其他負責(zé)人商量成立了一個小樂隊。每逢節(jié)假日,只要不下雨,吃完晚飯后,便在曬谷場給鄉(xiāng)親們拉琴、吹笛、唱曲。在那個沒有電視的年代,除了能看上幾場電影外,小樂隊的演奏以及爺爺平時拉二胡就成了村民的主要文化生活。上級決定在我的家鄉(xiāng)修一座水庫,用了近三年的時間才完成。當(dāng)時全國基建工具都很落后,修水庫大多靠的是人力,為激發(fā)建庫者的干勁、加快建庫進度,村里的小樂隊時常在建庫者中間休息時為大家演出,獲得了建庫者一片贊譽,在峻工會上小樂隊還受到了上級的表彰。后來小樂隊多次被縣里抽去在農(nóng)村各地巡回演出,為活躍農(nóng)村文化生活出了力,也為村里人爭了光、添了彩。
音樂的美感、基因的傳承使我從小對拉二胡產(chǎn)生了興趣,跟著爺爺、父親長年累月的練習(xí),我拉二胡也小有名氣,成為村里小樂隊的一名成員,祖孫三代成了樂隊的主角。因爺爺、父親都是自學(xué)成才,缺乏樂器理論,每次教我時講不出什么道道,只是讓我看他們的手勢,聽他們拉出的琴聲,幾年后我的演奏水平就停滯不前了。父親見我對拉二胡很執(zhí)著,自己又教不了我,就讓我向小學(xué)陳老師學(xué)拉二胡。陳老師是九級二胡師,是村里小樂隊的負責(zé)人,多次參加過省、地區(qū)、縣三級的演奏。我很早就想請陳老師教我拉二胡,但心里想自己基礎(chǔ)太差,怕老師不肯接納我,老師也擔(dān)心會影響我的學(xué)習(xí)成績,就沒有主動收我為徒。這次我是下了決心要跟陳老師學(xué)拉二胡的。陳老師知道我的來意后說:“你爺爺、父親都是拉二胡的民間高手,有些技巧我都不如他們,你請教他們便可,為何還要拜我為師?”我說:“他們只會拉不會講,我跟著拉了幾年,雖有很大進步,但近一年來沒有長進,就想來拜您為師,請您教教我吧?!标惱蠋熆粗乙桓闭\懇相求的模樣,沉思片刻后說:“拉二胡面上看上去是手在拉,但真正是心在拉、意在拉,只有心意通達了,二胡演奏水平才會大大提高。講白一點就是心中帶喜才能拉出讓別人聽了喜笑顏開的曲音?!蔽衣犃怂贫嵌狞c點頭。陳老師說,這樣講你可能也聽不進去,講透一點心中帶喜拉二胡就要努力做到“四喜”。

——喜歡二胡。老師沒有直接教我拉二胡的技巧,而是先教我如何制作二胡。他把琴筒琴桿的尺寸告訴我,并要求用老竹制作,琴筒應(yīng)是圓形的,限我一周內(nèi)帶著制作好的琴筒琴桿見他。期限一到,我?guī)е宰鞯亩悴考唤o老師,老師仔細看了幾遍,對我的制作很是滿意。接著他拿出制作好的蛇皮粘貼在琴筒的一口,按規(guī)定的尺寸把琴桿插入琴筒的上方,然后安上琴弦、綁上千金,在蛇皮與琴弦之間墊上琴馬。琴弓也是老師幫我制作的,弓毛制成了扁形,他說這樣才能拉得飽滿,也不會像圓形弓毛那樣拉內(nèi)弦時容易碰到外弦。安裝好二胡,老師用松香把弓毛插的滿滿的,然后進行調(diào)音,發(fā)現(xiàn)有“狼音”,又用一小塊海綿墊在蛇皮與琴馬之間。一切工序就緒后,老師拉了一首歡快的樂曲,感到是一把稱心的二胡才交給我。我問老師為何要教我制作二胡,老師說,父母只有對親生兒女才會倍加喜愛,一個胡琴手只有對親自制作的二胡才會愛不釋手,才會感到二胡的魔力。只有真正喜愛上二胡,內(nèi)心才會有堅持拉好二胡的不竭動力。
——懷著喜悅的心情拉二胡。老師正式授課時先拉了幾首曲子給我聽,拉的過程中都是面帶自然的微笑,拉到曲子精華部分時,嘴里還會跟著哼出曲調(diào)。我問老師為何有的人拉二胡都會表現(xiàn)出很憂傷的表情,有的甚至搖頭晃腦呈現(xiàn)出一副痛苦狀?老師說,這些人都是想用夸張的表情來吸引觀眾,而不是用內(nèi)心的喜悅拉出喜感的樂曲,讓聽眾享受美妙的曲音。有一次,我挨了父親的批評,帶著委屈的心情跟老師學(xué)拉二胡,老師一看我的表情便說今天不要練了,心情不悅再練也沒用。我收好胡琴后問老師,如何才能做到始終懷著喜悅的心情拉二胡。老師說,面帶微笑拉二胡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注重平時修心,無論是碰到學(xué)習(xí)上的挫折,還是遇到生活上的不順都能正確對待,學(xué)會把這些當(dāng)做是人生道路上必經(jīng)的磨練,這樣才能不留心結(jié),始終以一顆樂觀的心面對一切是非成敗,做到心無掛礙,也才能以喜悅的心情去拉二胡。我明白練琴要先練心的道理后,一方面在學(xué)習(xí)生活中努力實踐老師的教誨,一方面每次拉二胡時都會先靜坐幾分鐘,待排除雜念、喜念油然而生后才開始練琴,慢慢地拉出的許多曲子老師滿意自己也滿意。
——拉聽眾喜愛的曲子。老師說,二胡的曲音來自民間應(yīng)歸還民間,音樂不能孤芳自賞,也不能只讓少數(shù)人享受,而應(yīng)為大眾帶來歡樂,因而拉二胡應(yīng)拉些大多數(shù)人喜愛聽的曲子。詩圣杜甫每寫好一首詩都要先讀給不識字的老婆婆聽,老婆婆聽不懂的他就修改,直到對方聽懂為止,因而杜甫的詩既高雅又易懂。杜甫能夠做到這一點是他深知詩歌是讓百姓聽的看的,只有一般百姓都聽得懂看得懂的詩歌才有生命力。拉二胡與寫詩歌是相通的,我們應(yīng)從詩圣所為中深化心中帶喜的理念,堅持不懈地拉百姓喜愛聽的曲子。接著老師教我演奏《賽馬》《奔馳在千里草原》兩首名曲。老師拉《賽馬》時,行云流水的快弓、清脆而富有彈性的跳弓、強弱分明的顫音、短促有力的撥弦,以磅礴氣勢把氣宇軒昂的賽馬手、奔騰嘶鳴的駿馬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展現(xiàn)出一幅生動熱烈的賽馬場面;演奏《奔馳在千里草原》時,激烈的快弓、熟練嫻熟的拋弓,表述了萬馬奔騰的場景,悠長的慢弓、優(yōu)美的顫音,描繪了千里草原群馬悠然自得地低頭吃草甩尾、牧民載歌載舞的歡樂情景。老師說,之所以選這兩首曲子,不僅因為是名曲,更重要的是這兩首曲子不管是名人還是民間藝人演奏,都贏得了廣泛的贊譽。聽了老師這番話,我忽然想到老師在村里演奏賽馬時村民連聲叫好,稱贊馬叫聲、馬蹄聲太像了。我想,村民們雖然不能完全理解此曲的意境,但能帶給村民歡樂的曲子絕對是他們喜愛聽的樂曲。此后,我拉二胡時都會先拉給爺爺、父親和老師聽,他們認可的曲子我才會反復(fù)練習(xí),直到滿意。
——以聽眾喜歡而欣喜。老師說,詩人范仲淹有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很重要的一層意思就是讓天下人得歡樂自己的內(nèi)心才感到真正的快樂,拉二胡也要做到把聽眾之喜作為自己之喜。一個人所做之事能給別人帶來喜悅,獲得別人的贊譽,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才會激發(fā)自己把該做的事情做的更好。老師最后說到,該講的都講完了,希望我能堅持按照“四喜”心法拉二胡,臨別時老師還把多年收集的曲子送給我。老師的教導(dǎo)打通了我拉二胡的任督二脈,我的演奏水平突飛猛進,幾十年來無論是在部隊還是在地方,我拉的曲子都得到了戰(zhàn)友、同事的贊譽。
我轉(zhuǎn)業(yè)到地方工作后去拜訪過老師,老師問我二胡演奏水平如何?我說雖然進步很大,但離專業(yè)水平還有不小差距。老師聽了我拉幾首曲子后說:“你沒有專門從事拉二胡,能有這種水平已經(jīng)很好了。拉二胡最關(guān)鍵的是給人傳遞喜悅,這一點你已經(jīng)做到了。其實當(dāng)年說的‘四喜’心法對你的工作同樣有借鑒作用。干任何工作,只要你能夠做到‘喜愛這份工作,懷著喜悅的心情去做工作,做老百姓喜歡的工作,以老百姓的喜歡檢驗工作’,那么所做的工作都會成功,都會有成就感,都會越做越想做?!甭犃死蠋煹慕虒?dǎo),我恍然醒悟,終于找到了多年來有些工作做不好的原因。我在感激老師教誨的同時,表示一定會把老師傳授的“四喜”心法應(yīng)用到工作上去,多做讓老百姓喜悅的事。此后,我堅持按照“四喜”心法去做工作,各項工作都很順利,服務(wù)對象高興,領(lǐng)導(dǎo)也滿意,取得的經(jīng)驗被上級廣泛推廣。
不久前,有位書法家到我家做客,看到我書房墻上掛著一把爺爺留下的二胡,便請我講講這把二胡的故事。當(dāng)聽了我講述我家三代人拉二胡的經(jīng)歷后,他給我寫了兩幅字,橫幅是“古胡喜曲”,豎幅是“四喜”心法。書法家建議橫幅裝裱后掛在二胡的上方,說是“胡”在民間有意喻福的意思,祝我的家庭福喜雙至。我真誠地感謝書法家的祝福,同時,以“古胡喜曲”為題寫下此文,為世人送福送喜送吉祥;愿世人能借鑒“四喜”心法,拉出屬于自己的喜慶動聽的人生樂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