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大家一個魔幻的真相,現在的相親市場,已經徹底變成了女兒國,最近我看到一個新聞,南京某高端相親會,男性免費入場,女性則需要繳納數千元的報名費,可即便如此,男女比例依然達到了驚人的1:50,請注意,不是50個男的一個女的,而是50個女性去競爭一個男性。

而且這樣的事情還不是個例,年初的時候,成都人民公園的相親角就爆出過一個告示,相親角的負責人直接告訴所有人——相親角女生位置已滿,暫停登記!而男生的位置則空出了一大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有2024年上海的一組數據,根據他們的統(tǒng)計,上海的相親市場男女比例已經突破了1:9,也就是9個女生去“搶”1個男生,很多相親會完全變成了女性朋友的茶話會,放眼望去幾乎看不到幾個男人。

看到這種新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提出質疑——這肯定是假新聞,國家都說了,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000多萬,怎么可能在相親市場反而是女多男少?

其實,這個魔幻現象背后隱藏著3個不為人知的真相。

先說第一個真相,總人口的確是男多女少,但是在相親市場,情況恰恰就是相反的,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有兩個原因。

第一,女性朋友更容易受外界言論的影響。

有醫(yī)學研究顯示,女性的額葉后下部和頂葉前下皮質區(qū)的灰質體積比男性更大,這種差異會導致女性對情緒的識別準確率比男性更高,不信你觀察自己身邊,是不是大多數女性都比男性的情感更加細膩?

那這和相親市場又有什么關系呢?答案是由于女性更容易感知到他人的情緒,所以在家人催婚的時候,她們很容易受到影響,每年過年或者五一回家,七大姑八大姨輪番上陣勸說她們,說多了,他們自然就會進入相親市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反觀男性朋友,由于生理結構的差異,他們整體而言更難受到外界言論的影響,不信你觀察自己的身邊,你想要勸說一個男性朋友聽你的話,是不是難度明顯提高?而且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男性在遇到高壓的時候,會不自覺的開啟防御模式,很多心理學書籍早就提到過這個觀點,就是你把一個男的逼急了,他們很可能會縮進自己的世界里躲起來,在現實中的表現則是,家里人催婚催多了,很多男生直接就不回家了,也不和家里聯系,通過躺平斷聯的方式來對抗催婚。

男女處理方式的不同,就導致流入相親市場的女性明顯超出了男性的數量。

而且不只是這個原因,相親市場之所以會都是女的,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那就是相親市場對男性的要求太高了,對女性的要求反而很低。

如果你是一個大城市男性,名下沒有一套房一套車,一份收入過萬的工作,你都不好意思去相親角報名,因為報了名也沒人聯系你,很多人男性有自知之明,不想自取其辱,所以10個男的里面,有一個去相親角就不錯了。

但是女性不一樣,月薪3000、無房無車,絲毫不影響她們走進相親角,因為社會對男女的批判標準是不一樣的,對男性而言,財富多少是是否成功的最大標準,可對女性來說,我很少看到有男性要求女性買房或者月薪過萬的,甚至很多男性的要求樸素且搞笑,女的、活的、35歲以下就行,這就是他們的標準,這就導致基本只要是個女的,就能去相親角報名。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高端相親會對男的免費,卻對女的收費的根本原因,因為去的女性實在是太多了,不進行初輪篩選活動壓根就無法進行,反觀男性,本來就沒有幾個流入相親市場,你再設置一個門檻,他們直接就不參與這個游戲了,到時候相親會全是女的,看你怎么收場。

再來看第二個真相,這個社會對女性的捧殺太明顯了。

你看看市面上的節(jié)日,什么白色情人節(jié)、38女神節(jié)、馬上就要過的520,還有什么七夕、圣誕、跨年等等,現在基本已經全都淪為女性的專屬節(jié)日了,這些節(jié)日存在的唯一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求男性給女性送禮,不送就是不愛,就是鋼鐵直男,資本有一萬種方式重塑社會的認知,讓大家被迫去消費送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知道有人會說了,你總說資本給女性洗腦,那為什么資本不洗腦男性?作為一個男性,我說句實話,咱們老爺們很多人都有自己固有的認知,一個事情一旦發(fā)生,我們就會研究背后的邏輯,比如說秋天的一杯奶茶,對于女性來說,她們自然就會把秋天和送奶茶聯系在一起,但是對大多數男性而言,這個邏輯簡直混亂無比,秋天和奶茶有什么關系?他們想不清楚,就會拒絕這種資本式的洗腦。

不信你觀察自己身邊,是不是大多數的廣告都對男性都毫無作用,這是資本花了上百年才研究出去的結論,如今已經是一個人盡皆知的秘密了,比如說很多廣告商媒介在投放廣告的時候會要求博主提供用戶屬性圖,他們會重點看粉絲男女占比,女粉高的,賬號價值就高,男粉高的,就是高危賬號,之所以會有這個判斷標準,不是因為女性比男性有錢,而是因為女性天然的就更容易受到廣告的影響,從而出現沖動消費,反觀男性,你發(fā)廣告他們不僅無動于衷,可能還會罵你,然后轉手就是一個舉報。

你可以不相信我說的觀點,但你一定要相信資本的判斷,因為他們是在用真金白銀得出的結論,女性就是更容易被廣告宣傳影響。

搞清楚了這個原理之后,整個社會的輿論就開始集體向女性靠攏,他們把女性稱為小仙女、女神;他們說不給女朋友轉賬送禮的男人不是好男人;他們說月薪2萬的男生配不上月薪3000的你,這樣的話聽多了,就導致很多女性出現了夢幻般的認知,一個長相五六分的普通女生,找對象開口就是一線城市全款買房,她們的標準抬得太高,讓很多男性避之不及,因為怎么努力都無法滿足她們的愿望,既然如此,那還不如直接在出租屋找一個AI+硅膠女友,一步解決所有問題。

最后再來看第三個真相,互聯網對大家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現在很多女性朋友一點開抖音,映入眼簾的就是身高180,開著法拉利,神似吳彥祖的高富帥,而且這些有錢人他們不僅帥氣多金,還善解人意,展現出來的樣子也是一個超級無敵大暖男,就這條件,你說哪個女生看了不迷糊?看多了自然就對現實生活中的普通男性提不起興趣了,互聯網的影響就在這里,它把這個社會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給放大了,導致有一個優(yōu)秀的男性出現,就會被幾十萬、上百萬女性當作模擬擇偶標準,自然就提高了婚戀市場的門檻。

而且你以為受影響的只有女性?咱們老爺們也是一樣,現在這個時代,互聯網太發(fā)達了,重慶的胖瞄事件,山西大同的那個案件,所有人都看在眼里,還有各種騙婚、騙彩禮、被綠的新聞天天都在網上輪回播放,看多了就會導致大家對婚姻充滿了警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現在很多男性只要聽到女朋友要彩禮,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要騙我的錢,還有各種要求房子加名、婚后工資上繳的要求,只要女方提出來,立馬就會讓男方產生警惕,很多情侶之所以走不到婚姻的殿堂,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這里。

由于社會的負面案例被不斷放大,導致男女間基本的信任已經瀕臨崩盤了,而信任一旦缺失,男性自然就對婚戀避之不及,這就是為什么相親市場男性越來越少的真正原因。

很多年紀大一點的朋友,一聽說自己的孩子不找對象,就不停的催婚,其實你們好好想一想,正常情況,誰會愿意躲避婚戀?男女相愛是動物的天然屬性,之所以現在大家搞得避之不及,最大的根源就在于成本和風險太高了,結一次婚,要求市區(qū)內環(huán)全款房,車不低于20萬,還要30萬彩禮不帶回,你說這么高風險的感情投資?幾個年輕人承擔得起?

他們玩不起,所以干脆就直接物理出局,徹底不參與相親市場了,這就是為什么相親市場會變成了女兒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