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海南日報》(2025年5月7日C08/C09版版面圖)

編者按:

75年,在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一瞬,但對于《海南日報》而言,卻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這里的每一個老物件,都是《海南日報》成長的見證者。它或是一張飽經(jīng)滄桑的鉛印模板,鐫刻著新聞傳播的序曲;或是一本字跡斑駁的采訪本,記錄著記者們探尋真相的腳步;又或是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定格著時代脈搏的珍貴瞬間……適逢《海南日報》創(chuàng)刊75周年,海南周刊推出《報載風(fēng)云路》特別報道,通過帶著歲月印記的老物件,帶讀者走進海南日報75年光輝歲月,一同感受那份歷久彌堅的情懷與擔(dān)當(dāng)。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邱江華

方寸之間,追光逐影,定格時代瞬間?!逗D先請蟆穭?chuàng)刊75年來,刊發(fā)的圖片不計其數(shù),從黑白到彩色,圖像映射出社會的發(fā)展變遷。這些圖片中,不乏廣泛傳播、產(chǎn)生重要社會影響的佳作,它們獲得各類獎項就是直接有力的證明。

記錄時代發(fā)展、定格突發(fā)事件、關(guān)注人間冷暖、講述人物故事……每一張新聞圖片,都是海報人專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追求的體現(xiàn)。今天我們通過攝影記者的講述,一起了解圖片背后的故事。

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攝影類二等獎作品:

《屋頂上的功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作品《屋頂上的功課》。李英挺 攝

平凡畫面

亦有觸動人心的力量

臺風(fēng)過后,水把家里淹了,三年級的陳世二只能把書本抱上瓦房屋頂,一邊小心翼翼地晾曬書本,一邊溫習(xí)功課。這是2005年9月28日,臺風(fēng)“達維”受災(zāi)區(qū)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zhèn)的一個場景。這一幕,被時任海南日報攝影記者的李英挺拍了下來并命名《屋頂上的功課》,次日刊發(fā)于《海南日報》六版頭條位置。這張照片后來獲得了第十六屆海南新聞獎一等獎、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等榮譽。

在李英挺看來,這張照片給人的感覺并沒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按常規(guī)標準評判,或許不是一張“搶眼”的照片,但它卻耐人尋味?!帮L(fēng)災(zāi)過后,男孩關(guān)心自己的書本和學(xué)業(yè),面對一片狼藉,他仍能專注地投入學(xué)習(xí)的世界里,無聲之中給人力量,讓人動容?!?/p>

談起拍攝經(jīng)歷,李英挺歷歷在目。2005年9月26日,強臺風(fēng)“達維”登陸瓊島,百姓受災(zāi)嚴重,在樂東,他拍攝了大量滿目瘡痍的畫面,正準備返回報社時,忽然想到,此時更應(yīng)關(guān)注災(zāi)后老百姓的生活,于是再次前往抱由鎮(zhèn)采訪。

李英挺在抱由看到,村民們正忙著災(zāi)后自救、清理家園。忽然,遠處屋頂上曬書本的陳世二引起了李英挺的注意,他立即換長焦鏡頭,將這一瞬間定格。

“摁下快門那一剎那,我非常激動!”李英挺說,男孩的淡定、平靜與周圍的忙碌、繁雜形成鮮明對比。新聞攝影作品,不僅要看視覺沖擊力,更重要的是能觸動人心、引發(fā)共鳴,甚至引導(dǎo)人們?nèi)ヌ剿鞅澈蟮墓适禄蛞饬x。在一場災(zāi)難面前,通過這樣平和的畫面,記錄臺風(fēng)過境后的真實場景,令人耳目一新,同樣可以達到震撼的效果。《屋頂上的功課》刊發(fā)后,廣受好評。2010年《海南日報》創(chuàng)刊60周年,這張照片曾入選“海南日報60年60件新聞作品”。

拍完這張照片,李英挺一直牽掛著那片土地和那里的人們。2010年,他重返故地,只見原來陳世二家一帶低矮的瓦房已變成高樓林立的保障性住房……

第28屆全國攝影藝術(shù)展覽“評委會推薦作品”:

《懷念“孩子王”袁隆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全國攝影藝術(shù)展覽“評委會推薦作品”《懷念“孩子王”袁隆平》。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杰 攝

真實記錄大科學(xué)家的真性情

悄悄點鞭炮嚇唬助手,觀棋時急得動手搶棋,打排球不小心砸到隊友后腦勺……這些袁隆平院士生活中的鮮活瞬間,出現(xiàn)在2004年的春天,被海南日報記者張杰用鏡頭記錄下來,成了組照《懷念“孩子王”袁隆平》中的重要一部分。

2021年,這組作品從全國29萬余幅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第28屆全國攝影藝術(shù)展覽“評委會推薦作品”獎。

“這組照片時間跨度很長,既有2004年袁老生活的瞬間,也有2021年袁老逝世后,人們送別他的場景。”張杰介紹。

時針撥回2004年,彼時張杰只有22歲,入職海南日報社不到一年。那年春節(jié),得知袁隆平在三亞研究雜交水稻,他敏銳地察覺到,這是拍攝人物圖片的好時機。

“不出所料,剛開始去采訪吃了‘閉門羹’,工作人員擔(dān)心打擾袁老,婉拒了我的采訪?!钡珡埥軟]有放棄,他去和在院子外工作的助手們聊天,逐步取得他們的信任。第二天,征得同意后,張杰進入了大院,他沒有立刻拍攝,而是放下相機,觀察大家的工作生活?!皫滋煜聛?,大家對我的報道思路基本同意,只是在拍攝時,明顯對鏡頭有所戒備。”

為了拉近距離,張杰跑得更勤了。他騎著摩托車,和袁隆平一起去幾十公里外的田獨看水稻,陪袁隆平去三亞灣游泳……漸漸地,袁隆平在鏡頭前變得自然放松,甚至一見到張杰就拍著他的肩膀說:“這位小記者又來拍大照片了,哈哈!”

就這樣,張杰拍下了一系列珍貴的照片。此后多年,他持續(xù)關(guān)注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因病逝世的消息傳來,張杰心情沉重。在報社的支持下,他連夜組建全媒體采訪組,次日趕赴湖南長沙開展報道工作。他眼含熱淚,一次又一次舉起相機,拍下萬人送別袁隆平的場景。

至此,組照《懷念“孩子王”袁隆平》終于完成。張杰說,這組照片,既是對袁隆平院士的致敬和道別,也鞭策自己堅守新聞攝影的初心——走近新聞事件的核心、走進拍攝對象的內(nèi)心,真實記錄、記錄真實。

2022年度人民攝影“金鏡頭”

非突發(fā)新聞類單幅金獎作品:

《天舟升空,叩問蒼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民攝影“金鏡頭”金獎作品《天舟升空,叩問蒼穹!》。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茂 攝

善用別樣視角

觀察新聞事件

2022年11月12日10時03分,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震天動地的轟鳴之后,長征七號遙六運載火箭托舉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穿云破霧,直入云霄。海南日報記者張茂拍攝的圖片《天舟升空,叩問蒼穹!》,獲得了2022年度人民攝影“金鏡頭”非突發(fā)新聞類單幅金獎。

不同于常規(guī)的火箭發(fā)射拍攝,希望將鏡頭推得越近越好,張茂這張照片的取景位置,后退了許多。因此,在畫面中,火箭發(fā)射成了遠景,近處,一人、一牛凝神觀望火箭,畫面頗具趣味性和辨識度。

“其實,這是一張‘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照片,拍這張照片給我啟發(fā),用別樣視角觀察新聞事件,或許會有驚喜!”回憶拍攝過程,張茂說。

那天,為了拍到火箭發(fā)射的壯觀景象,同時盡量呈現(xiàn)不一樣的畫面,從海口出發(fā)前往文昌時,張茂計劃選擇海邊的高點位拍攝。但不巧的是,盡管提前兩個小時出發(fā),卻因途中堵車、安檢等,耽誤了約一個小時。當(dāng)他抵達文昌龍樓鎮(zhèn)時,距火箭發(fā)射僅15分鐘。

去海邊已經(jīng)來不及,于是快速思考后,張茂決定就地取景。經(jīng)過一個距火箭發(fā)射場較近的村莊時,張茂發(fā)現(xiàn),不遠處幾頭牛在悠閑地吃草,瞬間腦海中閃現(xiàn)一個畫面:以牛為近景、火箭為遠景!那時,發(fā)射塔處已經(jīng)開始冒白煙,他迅速調(diào)好光圈。

“3、2、1.點火!”火箭騰空而起,一道光亮劃破天際,傳來巨大的轟鳴聲。正在嚼草的牛聽到突如其來的聲音,停止咀嚼,扭頭朝火箭的方向望去。張茂緊握手中的相機,連續(xù)按下快門,定格了人、牛、火箭“同框”的瞬間。

幾分鐘后,火箭消失在云層里,張茂回看拍攝的近百張照片,心中頗有感觸?!芭5某霈F(xiàn)給整個場景增添了鄉(xiāng)土氣息,它代表著這片土地上的生命與自然,與火箭代表的科技與未來形成了鮮明對比?!睆埫f,這張照片讓他思考,處理好科技與人文的關(guān)系,是人類探索未知世界必須面對的課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全國攝影藝術(shù)展覽入選作品《救助擱淺侏儒抹香鯨》。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海南新聞獎二等獎作品《霧鎖瓊州海峽》。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茂 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海南新聞獎二等獎作品《深山搬電線桿》。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宋國強 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海南新聞獎二等獎作品《深山里的國球夢》。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天平 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海南新聞獎二等獎作品《7名洋學(xué)員鹿城學(xué)中醫(yī)》。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武威 攝

海南日報部分獲獎圖片

中國新聞獎作品

《貪官癱了》(第九屆,二等獎)王軍

《誰讓你們來采訪的?》(第十二屆,三等獎)王軍

《屋頂上的功課》(第十六屆,二等獎)李英挺

海南新聞獎一等獎作品(2015年至2023年)

《41年來最強臺風(fēng)“威馬遜”襲瓊》(第二十五屆)張杰

《西沙北島—海龜天堂》(第二十七屆)宋國強

《海底護林記》(第二十八屆)張杰

《樂東龍棲灣海洋牧場起網(wǎng)首批漁獲》(第三十三屆)王程龍

全國攝影藝術(shù)展覽入選作品

《懷念“孩子王”袁隆平》(第二十八屆)張杰

《在航天小鎮(zhèn)追火箭》(第二十九屆)袁琛

《“海”中取糧》(第二十九屆)張茂

《救助擱淺侏儒抹香鯨》(第二十九屆)王程龍

人民攝影“金鏡頭”獲獎作品

《探秘鸚哥嶺》(2005年度,銅獎)張杰

《天舟升空,叩問蒼穹!》(2022年度,金獎)張茂

《海南三沙:守護海龜?shù)膿u籃》(2024年度,優(yōu)秀獎)袁琛

全國省、市、區(qū)黨報好新聞評選獲獎作品

《暴雨中的挺進》(第二十二屆,一等獎)張杰

《趙述島夜景》(第二十三屆,一等獎)宋國強

(注:按獲獎時間排序,多次獲獎作品只列一次)

(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