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四川,有一種橋
他們建造這座橋,奠定根據(jù)地
他們奪過那座橋,跨過生死線
他們走上一座橋,迎來久別重逢
今晚9:15,《瞧,橋》
第八集《橋見紅軍》
走進(jìn)橋背后的信仰與命運(yùn)

“紅軍橋”
刻進(jìn)石板的赤誠初心
1933年寒冬
大巴山風(fēng)雪肆虐
紅軍的兵工廠工人何新民
望著刺骨溪水提出一句:
“修橋!”
沒有圖紙,沒有機(jī)械
紅軍帶著村民肩扛手鑿
三個月后
一座長6.3米的石板橋橫跨溪流
它被稱作“紅軍橋”
其實四川以“紅軍橋”命名的橋有很多
但之所以選擇這座橋
是因為它是由紅軍親自修建的
幾十年后的今天
當(dāng)年運(yùn)輸炮彈的腳印
早被歲月磨平
站在橋邊
我們聽見文化站長講起當(dāng)年的事
這里的溪水冬日刺骨難涉過
夏天山洪暴發(fā)更難通過
人們總被困在兩岸
橋建成之后
為當(dāng)年紅軍駐扎過往運(yùn)輸各類物資等
起到了重要作用
直到今天
橋還在講述
“一切為了人民”的初心
“瀘定橋”
鐵索上的生死時刻
過河是真正的“命懸一線”
那是一個必須爭分奪秒的瞬間:
22位戰(zhàn)士
在槍林彈雨中爬上鐵索
硬生生用身體架出希望之橋
橋是奪下來的
路是踩出來的
更重要的是,從這一刻開始
“瀘定橋”
就不再只是地理意義上的連接物
它成了一種信念的象征:
山河有阻,也要走過去

“會師橋”
夾金山下的薪火相傳
在阿壩州小金縣達(dá)維鎮(zhèn)
有一座橋叫會師橋
橫跨在奔騰的沃日河上
這座橋等來了兩路人馬的握手
一邊從萬里雪山翻越而來
一邊從泥濘山路艱難前行
1935年6月
這座13米長的木橋見證了兩大主力
紅一、四方面軍的歷史性會師
今日的沃日河畔
小小講解員們用童聲復(fù)述著
“晝夜翻越夾金山”的傳奇
在長征勝利90周年來臨之際
橋教我們記住
誰用生命鋪就了今天的路
三程山水三程橋
他們翻山越嶺
是為了后人能有路可走
今晚9:15
鎖定四川衛(wèi)視
《瞧,橋》第八期
《橋見紅軍》
讓我們踏上一座橋
尋回一群人
點燃一簇永不熄滅的火
更多精彩 敬請關(guān)注
@四川衛(wèi)視
編輯:牛肉干
校對:周莎
責(zé)任編輯:程昕
審核:李景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