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紫薯丸子

洲洲影視娛評

5歲在乒乓球球臺上揮拍,13歲進入國家隊北漂;

27歲頂著“大齡選手”的質疑登頂東京,31歲帶著母親走向綜藝鏡頭。

乒乓球臺到綜藝熒幕,31歲的陳夢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打破了大眾對運動員的“刻板印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雙面人生

在巴黎奧運會衛(wèi)冕女單冠軍后,陳夢的職業(yè)生涯陷入微妙轉折。

去年的12月27日,她與馬龍、樊振東等人正式宣布退出世界排名。

這個決定背后,是31歲運動員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體能下降、傷病困擾,以及國乒新生代如孫穎莎、王曼昱的強勢崛起,再加上頻繁的商業(yè)比賽,讓她不得不停下腳步。

而就在外界猜測她將徹底退役時,陳夢卻選擇了一條意想不到的道路。

帶著母親參加綜藝《是女兒是媽媽2》。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多數人眼中,陳夢是“大魔王”般的存在。

她是東京、巴黎兩屆奧運單打衛(wèi)冕冠軍,斬獲19枚國際金牌。

與孫穎莎之間的 “莎夢對決” 更是成為乒壇經典之戰(zhàn)。

當她脫下戰(zhàn)袍,走下賽場時,卻宛如一個 “生活小白”,甚至連自行車都不會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今年3月,有網友在云南菜市場偶遇陳夢。

視頻中,她推著自行車與黃圣依買菜,因不會騎車被對方現場教學。

她那笨拙的模樣,與賽場上霸氣十足的 “大魔王” 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引得網友直呼“反差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事實上,陳夢15歲便進入國家隊,常年封閉訓練,連春節(jié)都難得回家,見爸媽的時間比見教練都少。

她曾在采訪中坦言:“普通女孩的青春是逛街、戀愛,而我的青春只有乒乓球臺?!?/p>

這種青春時光的 “缺失”,在綜藝節(jié)目中被進一步放大,讓觀眾看到了冠軍榮耀背后的付出與犧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母女溫情

節(jié)目中最動人的反差,藏在陳夢與母親逄敏的互動里。

陳夢媽媽透露,女兒連洗衣機都不會用,甚至分不清蔥和蒜苗。

但正是這種“不完美”,讓觀眾看到了冠軍光環(huán)下的真實。

一個被競技體育“偷走”平凡生活的女孩,正努力補上人生必修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節(jié)目中最具爭議的,是陳夢與母親的相處模式。

9歲那年,她因母親逄敏的“虎媽式教育”直接發(fā)問:“你真是我親媽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4年,陳夢成為山東省乒乓球隊最年輕隊員,獨自赴濟南訓練。

母親每周從青島到濟南跨越300公里探望,卻從不安慰失利后的女兒。

每當陳夢和她訴苦時,媽媽的回答卻是:“教練打哪兒,我就再打一遍”。

在這之后,陳夢再也沒有向媽媽說過一句不想打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一次比賽失利,陳夢委屈落淚,母親卻冷臉呵斥,要求她一遍又一遍地努力訓練。

這種近乎殘酷的嚴厲,讓年幼的她覺得“姨媽們更溫柔”。

但母親默默扛下所有艱辛,每周拎著幾十斤海鮮奔波,高鐵票攢成厚厚一沓,卻從不訴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逄敏既是“虎媽”,又是默默付出的“后勤部長”。

網友感慨:“媽媽的愛像青島的海風,刺骨卻孕育了珍珠?!?/strong>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今回看,陳夢終于讀懂母親的良苦用心。

陳夢在社交平臺上,曬出和母親一起看演唱會的場景,媽媽滿眼都是疼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說賽場上的陳夢是“打不穿的山”,綜藝里的她則是“接地氣的鄰家姐姐”。

節(jié)目中,她帶著媽媽逛菜市場,兩人在玩笑中整理行李,慈父嚴母的形象讓整個家庭氛圍溫馨十足。

這些充滿煙火氣的片段,讓觀眾感受到了她真實親切的一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令人意外的是她的“寵粉”屬性。

演唱會現場,她特意佩戴粉絲送的小掛件;

公益活動里,她自掏腰包為山區(qū)孩子捐贈球拍。

可人紅是非多,這樣一位優(yōu)秀的運動員,多年來卻一直遭受著網暴的困擾。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遭遇網暴

陳夢的網暴經歷始于2021年東京奧運會。

當時她在女單奪冠后激動地表示“我的時代到來了”。

這句本為奪冠瞬間情緒釋放的肺腑之言,卻成為部分網友攻擊的靶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盡管她的奪冠實力毋庸置疑。

職業(yè)生涯19枚國際金牌、兩屆奧運單打衛(wèi)冕冠軍。

但部分網友認為她“高調”“不謙虛”,甚至嘲諷其奪冠是“靠運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后,類似攻擊在巴黎奧運周期內持續(xù)發(fā)酵,尤其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衛(wèi)冕后,網絡暴力達到頂峰。

甚至有人惡意攻擊其家庭背景、消費習慣等私生活領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網友的惡意評論從競技表現蔓延至人身攻擊。

例如“最沒影響力的冠軍”“臉皮比長城還厚”等侮辱性言論充斥社交平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夢坦言,長期網暴讓她一度陷入自我否定,“站在賽場上都會感到害怕”。

最嚴重時,她不得不卸載所有社交軟件,僅保留聊天軟件,以隔絕負面信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時,陳夢的 “富婆” 標簽一度引發(fā)熱議。

她訓練用的水杯價值千元,私服外套超4萬元,父親座駕更是千萬級邁巴赫,有人嘲諷道:“冠軍也逃不過虛榮心!”

但深入了解后才發(fā)現,她的“奢侈”背后另有隱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原來,陳夢出身體育世家,母親是退伍軍人,表哥黃曉明在娛樂圈也頗具地位。

她的日常穿搭和消費多來自家庭支持與商業(yè)代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加上她這次參加綜藝的決定,不少網友在評論區(qū)留言指責她:

“功利性太強,拿了奧運冠軍就不打了,作為運動員最可貴的是堅持不懈的體育精神,而不是把奧運冠軍作為終極目標?!?br/>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夢加盟綜藝的背后,隱藏著更深層的職業(yè)規(guī)劃。

自巴黎奧運會后,她缺席所有國際賽事,僅參加 “老瓦杯” 等表演賽。

這種 “半退役” 狀態(tài),被外界解讀為轉型信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曾公開表示,堅決抵制運動員過度娛樂化。

就像這次綜藝一樣,陳夢并未放棄乒乓球,而是想通過綜藝傳遞運動精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語

從“奧運冠軍”到“綜藝新人”,陳夢的每一次“破圈”都在打破外界固有認知。

有人質疑她“不務正業(yè)”,但翻開她的人生履歷:

5歲站上乒乓球球臺,27歲終成奧運冠軍,31歲勇敢跨界,哪一步不是拼盡全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部分參考資料:
騰訊|陳夢登頂女乒世界第一.2018
搜狐|走近陳夢:不靠表哥黃曉明 最渴望將來奧運奪金.2012
網易體育|幼年陳夢大年三十初一都得練球 練1年球奪青島冠軍.2021
界面新聞|中國乒乓球協會回應馬龍樊振東陳夢退出世界排名.2024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