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始終珍藏著一方特別的角落,那里存放著與小人書有關(guān)的溫暖記憶。在那個家徒四壁的年代,父母日夜操勞的背影背后,是連一本小人書都無力購買的無奈。鄰家孩子手中翻動的連環(huán)畫,總讓我目光灼灼,滿心艷羨,小人書成了我心中遙不可及卻又無比閃耀的星辰。
記得小學二年級時,我在二舅家看到了在甘肅酒泉當兵的舅舅寄來的家信,這仿佛是命運送來的契機。第二天,我懷著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悄悄給舅舅寫了封信,信中直白地傾訴了我對小人書的渴望。當我把信交給老師幫忙寄發(fā)時,老師笑著指出:“你這信封格式?jīng)]錯,但收件人括號里備注的‘赳赳’,可是個錯別字呢?!?在老師耐心指導下,我鄭重地將 “赳赳” 改成了 “舅舅”。那時懵懂的我,尚不知這兩個字的更改,承載著多少童真與期盼。
兩個月過去了,就在我滿心失望之時,一個來自北京的小包裹意外而至 —— 原來舅舅已從酒泉調(diào)至北京部隊。小心翼翼拆開包裹的瞬間,一本本小人書整齊排列,躍入眼簾。那些色彩斑斕、栩栩如生的插圖,如春日暖陽般瞬間驅(qū)散了我心底的陰霾,生活中的困苦與煩憂也在那一刻煙消云散。

自此,這些小人書成了我最忠實的伙伴。每當心情低落,翻開《哪吒鬧海》,看小英雄勇斗龍宮;或是沉浸于《白蛇傳》里白素貞舍命盜仙草的執(zhí)著;再或是領(lǐng)略《三國演義》中關(guān)羽單刀赴會的豪邁,《西游記》里孫悟空大鬧天宮的不羈,總能讓我破涕為笑。夜里酣睡,夢中常常閃現(xiàn) “三英戰(zhàn)呂布” 的激烈廝殺,或是 “黛玉葬花” 的凄美場景。這些方寸之間的故事,悄然在我心中種下了文學的種子。
奇妙的是,這些圖文并茂的小冊子,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我的想象力,還讓我的作文水平突飛猛進。我的文章開始頻繁被老師當作范文朗讀,同學們投來的羨慕目光,更讓我成就感滿滿,也讓我追逐文學夢想的信念愈發(fā)堅定。小人書不僅是我的文學啟蒙,更像一扇神奇的窗,為我打開了通往廣闊世界的大門。
后來,舅舅寄來的書籍不斷 “升級”,從《東周列國志》《聊齋志異》等連環(huán)畫,到《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再到《水滸》《三國》等大部頭著作。待他復員回鄉(xiāng)時,行李箱里大半都是為我購置的書籍。正如梁曉聲先生所言:“小人書是我能咀嚼文學之前的‘代乳品’?!?這句話,道出了無數(shù)人文學啟蒙的心聲。正是這些小小的冊子,將文字之美傳遞給我們,引領(lǐng)我們勇敢探索人生的萬千風景。

時光流轉(zhuǎn),我漸漸長大,開始用文字書寫自己的故事。在漫長的寫作之路上,我時?;赝嵌闻c小人書相伴的美好歲月。如今,我的 400 余篇作品見諸各類媒體,我也有幸被隆堯縣政協(xié)聘為文史專員,榮獲 “隆堯縣文化名家” 稱號,更加入了《小散文》雜志作家理事會。這些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兒時那個對小人書滿懷熱愛的自己。而最讓我欣喜的是,我的作品集《啟航》即將付梓,這是對那段珍貴歲月最好的致敬。
每當提筆寫作,兒時小人書里的畫面便會在眼前浮現(xiàn),早已融入我的血脈,化作筆下流淌的文字。前日整理舊物,一本邊角卷曲、封面褪色的《西游記》連環(huán)畫映入眼簾。輕輕撫摸間,舅舅當年在扉頁的題字赫然入目:“書是糧食,不是裝飾,好好學習,吃透它?!?如今,那些精神食糧早已內(nèi)化為成長的養(yǎng)分,而曾經(jīng)趴在炕頭癡迷閱讀《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孩童,也已成長為執(zhí)筆書寫人生的作者。在《啟航》的扉頁上,我鄭重寫下:“獻給那些滋養(yǎng)我心靈的小人書,和那個在貧瘠歲月里為我播撒文學種子的舅舅?!?這些承載著回憶的小人書,不僅是一種閱讀載體,更是一段段鐫刻在生命里的珍貴經(jīng)歷,是點燃理想、堅守初心的源泉。而《啟航》的出版,正是我對文學啟蒙之路的深情回望,也是對小人書與舅舅最誠摯的感恩與回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