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曾說,孩子眼中的父親,是集齊法律、約束力、威嚴和權力于一身的人。

尤其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與父親的相處方式,決定了她的社會關系底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女兒與父親的關系是融洽的,那么她所找到的另一半也不會太差。

相反,如果女兒與父親的關系是疏離的,那么她大概率會情感不順利,更容易遇到渣男。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戀父情結(daddy issue)”:

指的是如果女兒與父親的情感關系存在問題,那么她就會下意識地把父親當作擇偶的標準。

比如說,如果一個女兒從小到大從未得到過父親的認可,在親密關系中,她會極度想要獲得伴侶的認可,來填補小時候內心的空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樣一來,在親密關系中,這類女孩所重視的并非她自己的感受,而是渴望獲取對方的認可。

為了讓女兒能夠建立健康的親密關系,每位父親都應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做到以下兩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教給女兒勇氣,而非溫柔懂事

在我們傳統(tǒng)的認知中,對女兒的教育要以溫柔、懂事為主。

只不過,這類教育方式卻忽略了女兒內心的真實感受。

一個溫柔、懂事的女孩,她必定不是將自己放在人際關系中的首位。

這樣一來,就很容易產生“討好型人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心理學中,“討好型人格”指的是喜歡討好別人,處處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而不顧自己的感受與利益。

“討好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壓抑自己的需求,而將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

因為害怕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所以選擇迎合他人;不懂得拒絕他人不合理的要求,同時也沒有原則和底線。

“討好型人格”是最容易吸渣的體質,就算意識到伴侶的某些行為不合理,他們也會因為害怕沖突而選擇忍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應該教會女兒如何去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而不是以自我犧牲為前提的“顧全大局”。

這樣一來,面對侵犯自己的利益、忽視自己的感受時,她才能夠勇敢地提出,并且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消耗自己的關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給女兒真正的愛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詞叫做“引導型戀人”。

“引導型戀人”指的是一個情緒穩(wěn)定、能夠給予自己合理的規(guī)劃,并且?guī)椭约鹤叱隼Ь车囊环N戀人類型。

然而,引導型戀人的不合理之處在于,戀人之間并非是一種引導與被引導的關系。

真正的愛情,只會產生于兩個獨立的人之間。

相比起愛情,引導型戀人更像是彌補成長過程中父親的缺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一個父親缺位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的女孩,她們往往不懂得真正的愛與尊重。

一項心理研究表明,曾被父親言語或行為上的侮辱等惡劣方式對待過的女孩,對男性伴侶的期望更低。

同時,也更容易陷入短期的戀愛和性關系中。

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對愛與尊重的最初印象來自于父親。

更準確地說,來自于父親與母親的互動之中。

如果一個女孩成長在充滿關愛與尊重的家庭氛圍中,父親對母親有著較高的責任感、尊重和關愛。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女孩,會自然而然地習得健康的親密關系模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會讓她在尋找伴侶時,傾向于尋找一個成熟、穩(wěn)重,并且責任感較高的人。

而在成長過程中從未感受到父親的責任感、尊重和關愛的女孩,也無法識別出真正健康的親密關系。

她要么對男性的期待不高,要么極其容易被花言巧語的渣男感動,從全身性的陷入一段不健康的親密關系之中。

一個從未感受過健康親密關系的女孩,自然也無法建立和維持一段良好的親密關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處于缺位狀態(tài)。

那么這個女孩她一輩子的人生課題,就變成了如何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同時,也很難在事業(yè)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總而言之,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父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父親能夠給予女兒正確的教育及尊重和愛,那么,女兒他更容易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