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木斯公園里的杏花。
□文/攝 王秋霞
一座城市的品格,往往與一種花的品性緊密相連。人們似乎總希望借花的習(xí)性、花的韻致,來為城市寫下生動的注腳,這便是城市市花的意義。于佳木斯市而言,市花的更迭,宛如一部獨特的城市志,記錄著歲月的變遷與城市的成長。
1985年,佳木斯選定野玫瑰為市花。那漫山遍野、生命力極強的野玫瑰,曾一度成為這座太陽最早升起城市的象征。野玫瑰扎根于黑土地,無懼風(fēng)雨,堅韌地綻放,正如彼時佳木斯人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努力建設(shè)家園的精神寫照。它野性而熱烈,代表著一種質(zhì)樸的力量,見證著城市發(fā)展初期的蓬勃朝氣。
時光流轉(zhuǎn),時隔 23年后的 2008年,佳木斯市人大常委會討論通過,將市花更改為杏花,并把 4月底 至5月上旬定為杏花節(jié)。這一轉(zhuǎn)變,并非偶然,而是城市在發(fā)展進程中對自身文化內(nèi)涵的一次重新探尋與定位。
春寒未盡,在北方的城市佳木斯,杏花宛如一場輕柔的夢?!靶〕侨侣牬河辏踊ㄒ灰归_滿城”,仿佛是大自然一夜之間施展的魔法。大街小巷瞬間化作花的海洋,紅的似火,白的像雪,粉的如霞,它們相互交織,將整座城市裝點得紅裝素裹,春色濃郁得如同童話世界。
每一朵杏花,都像是春天派來的使者,帶著新生的希望與美好,綻放在枝頭。一朵朵、一簇簇,滿樹繁花似錦,粉白相間的花瓣,如同天邊被揉碎的云霞,飄落于枝頭。杏花報春,它總是率先感知到春的氣息,迫不及待地向人們宣告春天的到來。在漫長的寒冬過后,那一抹抹嬌艷的杏花,成為了人們眼中最溫暖的慰藉。千嬌百媚的春花中,杏花獨有一種冰肌玉骨的神韻。它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卻有著清新脫俗的氣質(zhì);沒有玫瑰的馥郁濃香,卻散發(fā)著淡雅的芬芳。它以一種含蓄而溫婉的姿態(tài),展示著生命的力量與美好。
早年間,佳木斯有條杏林河。每至春天,河邊杏花綻放,滿樹繁花,微風(fēng)拂過,花瓣如雪般飄落,香氣彌漫在整個城市上空,那是一種令人陶醉的芬芳,承載著無數(shù)佳木斯人的童年記憶與美好時光。后來,河道淤塞,杏林河改修成了路,也就是如今的杏林路。雖然河流不在了,但“杏林”這個名字卻深深烙印在城市的脈絡(luò)之中,成為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文化紐帶。
如今,春風(fēng)輕拂,佳木斯宛如一幅絕美的畫卷緩緩展開。曾經(jīng)的杏林河雖已不見,但杏林路兩側(cè)的杏花依舊年年盛放,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每年杏花節(jié),佳木斯市評選杏花仙子,十里杏林,繁花似錦,杏花仙子翩然而至,為一年一度的杏花節(jié)增添別樣韻致。站在街頭,放眼望去,滿目的杏花如繁星般點綴在枝頭,陽光灑下,花瓣透明得如同薄紗,每一片都閃爍著生命的光澤。
杏花,不僅是視覺與嗅覺的盛宴,更是佳木斯人心中的情感寄托。它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春夏秋冬,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佳木斯人的記憶。它就像一位無聲的老友,每年如期而至,用滿樹的花朵,慰藉著人們的心靈。在佳木斯,杏花不僅是市花,更是這座城市靈魂的一部分,綻放在歲月的長河中,永不凋零。
佳木斯,這座華夏東極的小城,因為杏花,有了別樣的韻味。杏花不僅是一種自然景觀,更是佳木斯市這座城市文化的重要符號。它見證了佳木斯市的發(fā)展變遷,也寄托著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杏花盛開的季節(jié)里,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杏林路,或漫步賞花,或拍照留念,享受著這短暫而美好的春光。孩子們在花海中嬉笑玩耍,老人們坐在樹下,回憶著過去的歲月,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一刻,杏花將整個城市的人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讓人們感受到一種濃濃的歸屬感。
佳木斯這座城市的品格,在杏花的映襯下愈發(fā)鮮明。杏花的淡雅、堅韌、積極向上,與佳木斯人民的精神風(fēng)貌高度契合。在這片黑土地上,人們?nèi)缤踊ㄒ话?,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與挑戰(zhàn),都能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努力綻放自己的光彩。佳木斯,這座杏花城,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探尋它的故事,感受它的溫暖與力量。而杏花,也將繼續(xù)在這片土地上,年年盛開,歲歲留香,成為佳木斯永恒的城市記憶與文化象征。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