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么會有人不孝順?

網(wǎng)友“維生素”的回答,令人深思:“孝順都是長輩們定義的?!?/strong>

他例舉了家庭的幾種情況,論證自己的回答。

第一,外婆年幼時,被大姐賣掉換米,外婆從此再也不到娘家去了。娘家人都說,外婆不孝順。

第二,小叔叔人品很差,還在外面找第三者。就因為小叔叔每年給奶奶一只雞,因此奶奶讓大家不要罵小叔叔,默認了小叔叔是孝順的。

第三,二叔好吃懶做,但是看到奶奶,就會說“我就是討飯,都會養(yǎng)你”。奶奶很感動,說二叔很孝順。

千人千面,說不清誰是最孝順的人。只是老人自己去論斷而已。

可悲的是,一些糊涂的老人,過于相信自己的主觀判斷,而不看客觀因素,因此不被兒女孝順。若什么反著來,那就非常聰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遠香近臭”:把遠走高飛的兒女當成寶,把身邊的兒女當成草。

作家陳慧寫了一個故事。

老家鎮(zhèn)上,有一個叫阿瓜的人,非常愚笨,讀書不會,工作不會??拷o菜市場的人送飯,一天賺幾塊錢。

阿瓜的弟弟非常聰明,讀書很厲害,大學 畢業(yè)后,去大城市定居了,還進了體制內。

大家看到阿瓜的父親就說:“老爹你是有福氣,養(yǎng)了一個小崽,有出息啊......”

老父親不糊涂,回了一句:“不瞞大家說,在你們那里,小崽是臉面。在我們這里,阿瓜才是實打實的依靠?!?/strong>

是的,在遠方的兒子,一個月頂多給幾百塊錢,就把孝道買斷了。而身邊的兒子,推輪椅,端屎端尿,做飯,搞衛(wèi)生,無怨無悔,無休無止。

孝順是需要柴米油鹽的,更需要無微不至的照顧。

尤其是退休的老人,不差錢,差的是照顧。如果把遠走的人、賺大錢的人當成寶,那么在身邊照顧的人,窮了一點點,就是草了。這讓照顧老人的人寒心,也不甘心啊。

反著來,多點贊身邊的人;記住遠水解不了近渴的道理。

02

“里外不分”:把兒媳女婿當外人,百般挑剔,把兒女吹捧到天上去,處處護短。

看了這樣一段話:“兒子是本科生,兒媳是初中生。母親到死都認為,兒媳不孝順,還各種諷刺?!?/p>

是的,這就是很多老人的“刻板印象,護短本能”。

老人認為,沒有高學歷,好工作的人,就不孝順。卻忽視了孝順的根本,是端茶送水,持家等。

很多印象是在兒女結婚的時候,就形成了。萬一遇到不太認可的兒媳女婿,就一輩子不認可。

把兒女當自己人,把兒媳女婿當外人,各種排擠。自然會讓兒媳女婿心寒——兒媳女婿是兒女的枕邊人,吹吹枕邊風,可以讓老人不被孝順。

也有一些家庭,是兒媳女婿當家。這老人得罪了他們,那么兒女要孝順,就是愛莫能助的。

聰明的人,把大家庭當成“一體化”,誰都是自己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鋤強扶弱”:苛求有錢有勢的兒女養(yǎng)老,還用他們的錢財,偷偷資助扶不上墻的兒女。

和我一個小區(qū)的張叔,其大兒子在外地創(chuàng)業(yè),小兒子在縣城混日子。

小兒子偶爾去打工,長期靠父母養(yǎng)著。小兒子結婚后,雖然分家了,但還是在父母家吃飯。

張叔老了,要求每個兒子一個月給一千贍養(yǎng)費。大兒子定時給了贍養(yǎng)費,過年另外給五千。

有一次,大兒子發(fā)現(xiàn),小兒子從來不給贍養(yǎng)費,并且每個月從張叔手里拿走好幾百。大兒子就責怪張叔:“太偏心?!?/p>

張叔狡辯:“小兒子也給了錢,是你沒有看到而已?!?/p>

從此,大兒子給贍養(yǎng)費,一點都不積極,甚至只是給半年。

張叔很難過,卻不知道錯在哪里。他認為,有錢有勢的兒子,就應該幫助弱者。他從來不認為,小兒子在啃老,是爛泥巴糊不上墻。

類似的老人很多,到走不動的時候,還在偏心。把沒有用的兒女,使勁扶一把,溺愛到了極致。那些靠自己的兒女,吃盡苦頭,終于覺醒了。

聰明的老人,越來越公正,把兒女的孝順分配合理。

04

“一手遮天”:什么都要兒女聽自己的,死活不肯服從兒女的安排。

遇到這樣的老人嗎?

送他們去養(yǎng)老院,死活不同意。就是去富人的養(yǎng)老院,也不行。

讓他們去城里養(yǎng)老,就如同撼動農村的一棵大樹。他們要在農村折騰,導致兒女隔三差五開車,去農村照顧。

他們把家里的錢,使勁摳住,又讓兒女派錢養(yǎng)老。他們過世后,存折里一大筆錢,兒女都取不出來。

他們對上一代,尖酸刻薄,回頭訓斥下一代:“百善孝為先?!?/p>

他們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待著,要和兒女隨遷,肯定是不行的。

俗話說:“家有千口,主事一人?!?br/>

當一個家庭里,蠻橫無理的老人當家,這兒女就避之不及了。孝順,變成了難題,還無解了。

聰明的老人,服從兒女的安排,順順利利地過日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5

任何一種感情,都是雙向奔赴的,需要長期的良性互動。

老人不被孝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自己身上,而不能盯著兒女去找原因。

兒女也有自己的難處,哪能處處順著老人呢?

再說了,老人要改變兒女,比登天還難,要改變自己,分分鐘的事。

改變自己,順其自然,家和人安。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