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8 日上午,華為舉辦了一場鴻蒙電腦技術與生態(tài)溝通會,雷科技也受邀參加了本場溝通會。而會上,華為不僅較為詳細地介紹了他們做了五年的鴻蒙電腦,還預告了將于 5 月 19 日,召開首款鴻蒙電腦的新品發(fā)布會。

圖/雷科技
當然,我知道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實際的產品,幸運地是,本場溝通會后華為還提前展示了首款鴻蒙電腦——華為 MateBook Pro,也讓我們有機會提前上手,率先體驗一下鴻蒙電腦的特別之處。
不論對于數(shù)碼愛好者,還是作為科技媒體,這都是一件幸事。廢話不多說,接下來我會結合溝通會上給出信息,試著還原下現(xiàn)場上手的體驗,以及我的所看所想。
鴻蒙電腦初見:有借鑒設計,更有獨到之處
作為第一款鴻蒙電腦,華為 MateBook Pro 在大體設計上延續(xù)了之前 MateBook 的風格,但在細節(jié)上發(fā)生不少變化。

圖/雷科技
首先是 A 面,頂部加入了「HarmonyOS」的 LOGO。其次是 C 面,除了「HarmonyOS」的貼紙,過去 Windows 標志性的「Win 鍵」,也換成了鴻蒙自己標準性的「鴻蒙鍵」,Copilot 的位置則是專門的「小藝鍵」。

圖/雷科技
硬件上值得一說的還有整機的輕薄,盡管會上沒有任何透露,但實際上手非常輕松,視覺上也很薄,還能單手開合。再加上整機質感,不出意外的話,首款鴻蒙電腦 MateBook Pro 還是定位高端。

圖/雷科技
硬件大體如此,具體還要等到不久后的發(fā)布會,而這場溝通會的重頭戲當然還是軟件。
先從最直觀的用戶界面說起,坦白地講,初見確實有很多蘋果 macOS 的影子,不管是底部居中的 Dock 欄,還是桌面的萬能卡片樣式,應用的抽屜界面,亦或是頂部的狀態(tài)欄以及應用的打開和縮小動畫等。

圖/雷科技
當然,MateBook Pro 上實際提供了兩種桌面風格,另一種則更接近 Windows 的風格,狀態(tài)欄位于系統(tǒng)界面右下角。
不過我覺得這不需要避諱,本身電腦操作系統(tǒng)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這么多年的迭代,界面設計已經(jīng)相當完善,沒有必要挑戰(zhàn)消費者的習慣。
但即便如此,鴻蒙電腦還是有不少自己的獨到之處。除了鴻蒙特有的光場視效,界面設計也與鴻蒙平板、鴻蒙手機更加統(tǒng)一,用一個詞形容就是:
一眼鴻蒙。
交互設計更是鴻蒙電腦的重點,不僅能跑滿更流暢的 120 Hz,甚至在分別使用鼠標、觸控板以及觸屏進行交互時,會有不同反饋。比如用鼠標滑動就不會出現(xiàn)反彈的動效,而是更加追求操作的精確性。
此外,鴻蒙電腦的手勢交互也略有不同,三指上滑觸摸板清屏,三指上滑懸停進入多任務界面,整體交互非常流暢,但細節(jié)上可能還需要繼續(xù)打磨。比如現(xiàn)場上手中,三指上滑懸停,進入多任務界面的動畫就比較突兀,遠沒有其他地方的動畫細膩、流暢。
打開和最小化應用的動畫就很流暢,圖/雷科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桌面除了萬能卡片,以及傳統(tǒng)的應用、文件、文件夾,鴻蒙電腦還加入了一種名為「收納夾」的新設計。誠然,很多第三方軟件早就能做到,但 macOS、Windows 一直沒有支持這種被很多人習慣的設計,尤其是中國用戶。

日程上方的模糊窗口,就是「收納夾」,圖/雷科技
這一點,恐怕也是鴻蒙電腦現(xiàn)在以及未來很重要的一個優(yōu)勢,即更懂中國用戶,也更愿意為中國用戶打造一個更完美的電腦體驗。
比較可惜的是,受限于時間、網(wǎng)絡以及素材,這次并沒有深入體驗鴻蒙電腦上的小藝,后續(xù)有機會我們希望可以更進一步體驗下小藝在鴻蒙電腦上的表現(xiàn),乃至對比其他 AI PC。
第三方軟件生態(tài),才是鴻蒙電腦的最大難關
做一套操作系統(tǒng)的難度,遠遠比不上打造一個成功的操作系統(tǒng)生態(tài)。而從去年鴻蒙電腦的消息逐漸流出后,關于軟件生態(tài)的討論無疑是爭論最大的一部分,也是很多人最擔憂的。
首先說下現(xiàn)場的情況,華為在溝通會上宣布了已有超過 300 款融合生態(tài)應用完成了適配,還有超過 2000 款融合生態(tài)應用正在加速適配,同時還有 TOP 150+專屬電腦生態(tài)應用加速適配。
這里提到的「專屬電腦生態(tài)應用」,應當是指中望 CAD、浩辰 CAD 等電腦專業(yè)應用。在現(xiàn)場上手中,我們也有在華為 MateBook Pro 上看見。

中望 CAD 偏左下角,圖/雷科技
在此之外,還有大量普通消費者更為熟知的第三方應用,比如 WPS、釘釘、飛書、美圖秀秀、剪映、萬興喵影等,都完成了電腦端的適配。按照華為的說法,目前已適配的生態(tài)足以「滿足基礎辦公及核心場景」需求。

圖/雷科技
從公布的陣容來看,這個描述其實還挺客觀。不過會上適配名單中的 QQ,實際并未在 MateBook Pro 的應用市場中找到,還有微信的暫時缺失,可能也有影響相當一部分人的基礎辦公體驗。
考慮到在手機、平板上的情況,這兩款騰訊系超級應用基本可以確定會適配鴻蒙電腦,只是時間表稍不確定。但也必須說,目前的第三方應用陣容還遠遠不夠,很多使用頻率低但必要的應用還缺少,包括現(xiàn)有適配應用的適配程度也不一。
WPS 無疑是適配最好的鴻蒙應用之一,不僅有完整的功能,還與系統(tǒng)進行了深入結合,在系統(tǒng)的文件管理界面可以直接預覽辦公文件,同時支持秒開高達 1GB 大小的文檔,速度和體驗都是其他平臺所沒有的。

圖/雷科技
類似剪映專業(yè)版、中望 CAD 這類應用也有不錯的適配,雖然受限于體驗時間和專業(yè)能力沒有深入,但界面和功能都已經(jīng)比較完善,只是細節(jié)還有待打磨。不過有些應用的適配就多少有點趕鴨子上架,比如下廚房、360 瀏覽器,可能只是在平板形態(tài)上僅僅進行了初步適配。
當然,這些都是能逐步改進的。而與此同時,鴻蒙電腦的一些優(yōu)勢可能是 macOS 以及 Windows 難以在短期內追上,最典型的就是互聯(lián)體驗。
除了原本就已經(jīng)在鴻蒙平板和鴻蒙手機上落地的互聯(lián)體驗,這次鴻蒙電腦還繼續(xù)增強了跨屏的交互體驗,鼠標不僅能在電腦和平板兩塊屏幕上自由移動(即用電腦無線操作平板),甚至還能用鼠標操作手機(包括折疊屏手機)。
1.5x 加速,圖/雷科技
應用續(xù)接以及文件的無縫移動當然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現(xiàn)場演示中,華為工作人員就展示了在 MateBook Pro 觸控板上將手機上的照片拖拽粘貼到電腦,再拖拽粘貼到平板。
不過我也發(fā)現(xiàn),將照片從電腦拖拽到平板這一步,平板端并沒有有效的提示,用戶很難知道是否「粘貼成功」。在提出這個意見后,華為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后續(xù)將反饋并改進這些細節(jié)。
2x 加速,圖/雷科技
另外,鴻蒙在安全上優(yōu)勢也延續(xù)到了電腦上,尤其是從管權限到管數(shù)據(jù)的安全訪問機制,也應用到了電腦體驗中。
同時還有鴻蒙的超級隱私功能,而且機身右側就有專門的開關,用起來非常便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鴻蒙電腦對于「安全」這個主打屬性的重視。

圖/雷科技
一次偉大的起點,一次關鍵的試煉
從溝通會現(xiàn)場走出來,再到實際上手,我最大的感受其實不是某一項功能或者設計,而是鴻蒙電腦真的來了。它不再只是我們討論中的傳聞,還是一臺可以打開、可以操作、可以跑軟件的實體產品。
而這一刻的意義,遠不止于華為推出了又一款筆記本電腦,而是鴻蒙操作系統(tǒng)在走出手機、平板、手表、車機之后,終于站上了最復雜、最成熟、也最難啃的一塊計算平臺——電腦。正如華為終端 BG 平板與 PC 產品線總裁朱懂東在溝通會上所講,這一步意味著:
「華為終端全面進入鴻蒙時代。」

圖/雷科技
從目前的上手來看,華為已經(jīng)完成了系統(tǒng)層面的搭建和完善,應用生態(tài)的適配也初具雛形,界面風格與交互邏輯都有明確設計語言,甚至在互聯(lián)、安全體驗這些系統(tǒng)獨有的「長板」上,開始顯露差異化優(yōu)勢。
問題當然也有,距離滿足大眾的期待可能還有一定的路要走。而對我來說,這臺鴻蒙電腦的意義也許不在于它能不能立刻替代 Windows,而在于它確實邁出了那關鍵的一步。
所以你問我,這次上手體驗滿不滿足?我會說:滿足。它讓我看見了一個方向,一種全新的可能。而接下來,就看鴻蒙電腦能不能真的走進更多人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去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