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被戲稱為 “韓國版特朗普” 的政治強人,正以碾壓之勢領跑選戰(zhàn),其支持率比第二名的韓德洙高出 12 個百分點,甚至超過了第三名和第四名的總和。這場看似一邊倒的選舉背后,卻暗藏著韓國政壇數(shù)十年來最復雜的權力博弈。
5 月 7 日,首爾高等法院宣布將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的重審推遲至 6 月 18 日,這意味著他可以在大選前徹底擺脫司法糾纏。這個消息讓共同民主黨總部沸騰了 —— 就在三天前,韓國大法院剛剛推翻了二審無罪判決,將案件發(fā)回重審,差點讓李在明失去參選資格。
這場司法拉鋸戰(zhàn)堪稱韓國憲政史上的奇觀。2025 年 3 月,首爾高等法院曾認定李在明在 2021 年競選時 “不認識地產腐敗案關鍵人物” 的發(fā)言不構成虛假陳述,當庭宣判無罪。
但檢方迅速抗訴,大法院罕見地以全員合議庭形式審理此案,最終在 5 月 1 日作出發(fā)回重審的決定。更戲劇性的是,重審日期原定 5 月 15 日,卻在共同民主黨威脅彈劾大法院院長曹喜大后,突然推遲至大選之后。
韓國檢方試圖用‘經(jīng)濟共同體’概念將李在明定罪,這與當年樸槿惠案如出一轍。所謂 “經(jīng)濟共同體”,是尹錫悅在調查樸槿惠時首創(chuàng)的法律工具,通過追蹤財產流向認定政治人物與親屬共享利益。
但在文在寅案中,檢方僅憑文在寅曾給女兒生活費、前女婿獲高薪就指控其受賄,證據(jù)鏈薄弱得連保守派媒體都看不下去。

李在明的崛起讓華盛頓坐立不安。這位候選人在釜山演講時直言:“三星的技術不應該成為大國弈的籌碼?!?他提出要重啟開城工業(yè)園和金剛山旅游項目,這兩個被尹錫悅政府廢棄的對朝合作項目,曾為朝鮮創(chuàng)造 5 萬個就業(yè)崗位。
他對中國和日本都表達了合作意向,批評尹錫悅政府對華立場,韓國專家認為他上臺后韓中關系有望改善。
更讓美國緊張的是,李在明主張暫停美日韓聯(lián)合軍演,退出 “芯片四方聯(lián)盟”,甚至要修改《駐韓美軍地位協(xié)定》—— 這等于直接挑戰(zhàn)美國在東亞的戰(zhàn)略布局。
“李在明的‘戰(zhàn)略自主’政策,本質是要帶領韓國擺脫美國控制?!?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劉鳴指出。他在國會質詢中揭露,駐韓美軍每年給韓國造成約 80 億美元的經(jīng)濟負擔,而《駐韓美軍地位協(xié)定》讓美軍犯罪者享有 “治外法權”。
這些主張戳中了韓國民眾的痛點,民調顯示,67% 的選民支持重新談判駐軍協(xié)定。
但美國絕不會坐視不管。5 月 2 日,特朗普在與韓德洙通話時突然問及 “是否參選”,被解讀為明確的政治信號。同一天,韓德洙宣布以無黨派身份參選,其競選團隊核心成員幾乎全是親美派。更微妙的是,李在明案件重審的關鍵推手、大法院院長曹喜大,正是尹錫悅任內任命的保守派法官。
面對李在明的壓倒性優(yōu)勢,保守陣營上演了一場 “宮斗劇”。國民力量黨原本推出前雇傭勞動部長官金文洙參選,但這位親尹錫悅派的支持率始終在 10% 左右徘徊。情急之下,執(zhí)政黨突然轉向支持國務總理韓德洙,甚至不惜打破 “政黨候選人不退選” 的傳統(tǒng)。
韓德洙的參選充滿戲劇性。這位 75 歲的 “五朝元老” 在與特朗普通話后,突然宣布辭職參選。他提出的 “修憲縮短總統(tǒng)任期” 主張,被批評為 “權力游戲”。

更致命的是,他作為尹錫悅政府的二把手,無法擺脫 “賣國賊” 的標簽 —— 尹錫悅讓韓國企業(yè)代替日本賠償勞工的決定,已讓保守派失去 38% 的中間選民支持。
“韓德洙就像尹錫悅的影子。” 韓國《中央日報》評論,“選民看到他,就會想起尹錫悅的種種爭議。” 最新民調顯示,韓德洙的支持率僅為 34.3%,且 60% 的選民認為他 “缺乏獨立性”。

韓國民眾的選擇充滿矛盾。一方面,尹錫悅的媚美親日政策引發(fā)公憤,1 月 15 日他被逮捕時,數(shù)千民眾在青瓦臺外歡呼;另一方面,經(jīng)濟困境讓選民對李在明的 “理想主義” 持謹慎態(tài)度。
李在明的 “對朝和解” 政策雖獲進步派支持,但保守媒體渲染 “開城工業(yè)園將導致技術外流”。更棘手的是,他的 “退出芯片聯(lián)盟” 主張可能影響韓國半導體產業(yè) —— 三星、SK 海力士等企業(yè) 50% 的技術依賴美國。
不過,多數(shù)選民更關注民生。李在明提出的 “青年住房補貼”“降低大學學費” 等政策,在 30 歲以下選民中支持率高達 68%。而韓德洙的 “經(jīng)濟專家” 人設,在尹錫悅任內韓國 GDP 增速跌破 1% 的背景下,顯得蒼白無力。
盡管民調領先,李在明仍需跨越三道坎:
文在寅事件:若文在寅在大選前被定罪,可能拖累共同民主黨。但李在明已暗示勝選后將動用總統(tǒng)特赦權。
美國干預:特朗普可能通過駐韓美軍施壓,甚至制造 “半島危機” 轉移視線。
選民疲勞:韓國選民對 “司法政治化” 深惡痛絕,李在明需避免陷入 “受害者” 敘事。
“這場選舉將決定韓國未來十年的走向?!?首爾大學政治系教授鄭在浩說,“如果李在明勝選,韓國可能成為第一個真正擺脫美國控制的東亞國家。但這條路注定荊棘滿布?!?/strong>
距離 6 月 3 日投票日還有 28 天,韓國政壇的火藥味愈發(fā)濃烈。
李在明的民調優(yōu)勢能否轉化為勝選,文在寅案會否出現(xiàn)反轉,美國將如何出牌 —— 這些懸念,將在接下來的四周逐一揭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