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月7日,一則重磅消息引發(fā)全球關注:中國同意與美國舉行貿易談判。中國外交部官宣中方高層將訪問瑞士,期間美國財長貝森特專程前往參會。這是特朗普政府對華施加145%高額關稅以來,雙方首次舉行高層直接對話。
此次會談明確是應美方請求舉行,中方態(tài)度鮮明。美國財長被問及"誰先打電話"時吞吞吐吐,而中方官員則表示這只是在完成瑞士訪問工作后的"順便會見"。中國在與東盟、日韓以及歐盟改善關系后,才同意接觸美方。
中國為何在此時同意與美國談判?美方急切尋求對話背后有何隱情?

美急中穩(wěn) 實力對比
美國經濟正遭遇寒冬來襲。第一季度GDP出現0.3%的收縮,這是三年來的首次負增長,猶如一記重錘砸在特朗普政府的自信心上。
在貿易戰(zhàn)的鐵幕拉下后,美國企業(yè)和消費者突然發(fā)現,自己對中國制造的依賴遠超想象。從稀土到電子產品,再到日常消費品,中國貨物的身影幾乎滲透進美國生活的每個角落,短期內根本無法替代。

反觀中國,卻展現出了令人驚訝的韌性和戰(zhàn)略定力。在應對美國單邊主義的同時,中國巧妙布局,連續(xù)打通兩個關鍵節(jié)點。
一方面,與東盟十國、日韓兩國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共同發(fā)表聯合聲明,明確支持多邊貿易體系,對特朗普的關稅行為表達警惕。另一方面,中歐關系也傳來好消息,雙方同意同步全面取消交往限制,歐盟領導人將于7月訪華。

這種全球外交棋局的精妙布置,讓中國在面對美國時擁有了更多籌碼和更大的戰(zhàn)略回旋空間。
特朗普政府開始焦慮,他們意識到與全世界為敵的同時,還要應對堅定不移的中國,這場戰(zhàn)役遠比想象中更艱難。美國急著談判,而中國卻表現得異常從容,這種鮮明對比讓全球矚目。
美國企業(yè)已經開始承受不住高關稅的壓力,而中國通過全球布局,正在構建一個更開放、更包容的貿易網絡。

時間站在中國這一邊,美方比我們更急。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美國商超的中國商品庫存已經接近見底,綠票子再多,也無法變成實用商品。
隨著談判臨近,美國政界與商界的焦慮情緒愈發(fā)明顯。全美零售聯合會警告稱,如果貿易戰(zhàn)持續(xù),美國消費者將面臨嚴重的價格上漲和供應短缺。這正是中國穩(wěn)與美國急的最佳寫照。

誰定規(guī)矩 誰有底氣
當美國提出談判請求后,中方沒有立刻應允,而是設定了明確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體現了中國作為大國的自信與底氣,更是對美國長期以來居高臨下態(tài)度的一次有力回擊。
首先,中方明確拒絕在美國華盛頓談判,而是選擇中立國瑞士作為會場。這一安排彰顯了中國堅持平等對話的原則,美方不情愿卻不得不接受這一設置。
熱門跟貼